第105章 炉火里的最后一搏(2 / 2)
车间里唯一一台精密的仪器,就是那台小小的马歇尔稳定度测试仪。
试块被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夹具缓缓收紧。
陈浩站在压力表前,他的手在抖。
“开始!”
指针开始缓缓移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根细细的红色指针上。
0.5,0.8……
指针轻松地越过了国家标准要求的0.8兆帕,连一丝停顿都没有。
人群中响起一阵压抑的抽气声。
1.0,1.2,1.5……
指针依旧在平稳地向上攀爬,坚定得像一个登山者的脚步。
“超过了!超过上次德国人的数据了!”有人忍不住低声喊了出来。
张涛的嘴唇在哆嗦,他几十年的工程经验告诉他,这不可能,用垃圾堆里捡来的纤维,用废铁桶改造的搅拌机,怎么可能做出这种性能的材料?
林旬的目标,是超越国标30%,也就是1.04兆帕。
而现在,指针已经指向了1.8兆帕!
指针还在爬!
2.0!
2.2!
2.5!
指针的攀升速度开始变慢,并且开始轻微地晃动起来。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要到极限了!”张涛喊道。
陈浩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他仿佛能听到试块内部,那些涤纶和腈纶纤维组成的微观网络,正在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指针颤抖着,极其缓慢地,蹭过了2.8的刻度线。
然后,又顽强地向上,蹭到了2.9!
“啪!”
一声清脆的爆裂声响起。
指针猛地向下一掉。
试块,裂了。
整个车间,死一般地寂静。
所有人都傻傻地看着那个压力表,看着那根最终停在2.95兆帕的红色指针。
“两……两点九五?”孙志结结巴巴地开口,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是两点九五兆帕!”陈浩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哭腔,又带着狂喜,“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嗷——”
不知道是谁先吼了一声,紧接着,整个车间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成功了!”
“我们他妈的成功了!”
刘强一把抱住身边的王大锤,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男人,像孩子一样又蹦又跳,孙志冲过去,想给林旬一个拥抱,却被林旬笑着躲开。
苏晚晴站在人群外,眼泪毫无征兆地流了下来,她擦了一把,又流出来,索性就不擦了,任由自己哭得像个傻子。
陈浩冲到那台已经冰冷的压力机前,看着那块裂成两半的试块,伸出手,又缩了回来,仿佛那是什么神圣的物品。
他转过身,看向林旬,眼眶通红。
林旬对他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也没说。
但陈浩懂了。
从今天起,他不再是活在父亲阴影下的那个青年,他是一个能创造奇迹的工程师。
然而,就在这狂喜的顶点,一声刺耳的金属断裂声,像一把冰冷的刀子,瞬间切断了所有的欢呼。
“哐当——”
所有人循声望去。
只见那台刚刚立下不世之功的“八卦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猛地向前一倾,支撑它旋转的整个轴承座,连带着半边底座,从主体上硬生生撕裂开来,重重地砸在地上。
那个巨大的铁桶,像一头被斩首的巨兽,歪着脖子,彻底没了声息。
车间里,再次陷入一片寂静。
他们手里,有了一块能震惊整个行业的试块。
可他们用来铸造神兵的熔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