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收官之战,思维碾压(1 / 2)
省委党校的汇报厅内,气氛庄重而肃穆。台下坐着党校领导、特邀的省政策研究室专家以及全体青干班学员。今天,是各组实践课题的最终答辩日。
林峰所在的小组被安排在第三个进行汇报。他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站在演讲台前,身后的投影幕布上展示着他们小组的课题成果——《关于凌河县特色资源赋能与绿色转型的路径探索》。这份报告,正是在他提出的“分级治理、多方参与”框架下,融合了张明的环保刚性要求与赵强的现实发展诉求,最终完善而成。
他没有急于阐述具体方案,而是首先引用了王教授在“沟通艺术”课上讲述的狄仁杰典故,巧妙地隐喻了小组初期面临的争议与最终的融合过程,瞬间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
随即,他话锋一转,切入正题。他没有堆砌枯燥的数据和理论,而是以凌河县面临的真实困境为引,将小组调研(模拟)的发现、分析过程娓娓道来。在提出解决方案时,他不仅展示了扎实的基层情况把握,更频频引用近期省委内部关于“区域差异化创新”和“生态价值实现”的未公开政策风向(源自赵启明和夏灵的信息),以及国家层面关于“鼓励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最新文件精神。
他的论述,既有基层的烟火气,又有省级层面的高视野,更具备国家政策的前瞻性支撑。当台下一位政策研究室的专家质疑某个技术路径的可行性时,林峰不慌不忙,结合自己在果城推动“旭日科技”项目的实际经验,分析了技术落地的关键要素与风险管控要点,言之有物,逻辑严密,令提问者频频点头。
最后,他总结道:“因此,我们认为,凌河县的破局之道,不在于追求高大上的新兴产业一蹴而就,而在于立足自身特色资源,用好‘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大杠杆,在严格的环保规矩框架内,实现传统产业的赋能升级与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这既是对‘担当’的诠释,更是对‘规矩’的敬畏。”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在汇报厅内回荡。答辩结束的那一刻,台下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几位评委交头接耳,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坐在台下的赵启明和唐雯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林峰的肯定。
林峰平静地走下台,面对同学的祝贺,只是谦逊地点头致意。没有人知道,这场看似完美的答辩,背后是他精心构建的信息网络所带来的“预判优势”和思维层面的降维打击。他成功地将党校所学、多方信息与自身实践融会贯通,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收官之作”。他心中明了,这不仅仅是学业的结束,更是他能力维度的一次重要跃升。‘果城,我即将归来。’
果城,红旗街道会议室。关于“旭日科技”项目新供应商的最终评审会正在进行。与之前面对“信诺贸易”时的凝重压抑不同,此次会议气氛明显积极了许多。
吴婷坐在主位,听着项目组何工汇报最终筛选出的两家供应商的对比情况。一家是赵工推荐的、具有国资背景的老牌技术企业,另一家是李老指点下找到的、在细分领域极具创新活力的高科技公司。
两家公司资质、技术、报价都符合要求,各有优劣。何工汇报完毕,目光投向吴婷,等待她拍板。
吴婷没有立刻决定。她回想起林峰曾经说过:“决策,不仅要看数据,还要看趋势和风险。”她沉吟片刻,开口问道:“何工,这两家公司,除了技术和价格,你们是否评估过它们的长期发展战略与我们街道、乃至高新区未来产业方向的契合度?还有,它们的供应链稳定性、核心技术团队的背景和稳定性如何?”
这几个问题,一下子超出了常规的评审范畴,触及了更深层次的合作风险与未来发展潜力。何工愣了一下,显然准备不足,连忙翻看资料,有些支吾。
吴婷没有责怪,而是引导道:“这样,你立刻组织人手,重点补充这两方面的评估。尤其是那家高科技公司,我需要知道他们的核心技术是否自主可控,团队是否有长期扎根果城的意愿。国资背景的那家,则要重点评估其机制灵活性,能否跟上我们快速迭代的需求。”
她的指令清晰而富有远见,不再局限于解决眼前问题,更着眼于长远合作与风险防范。与会众人心中凛然,对这位年轻的主任更是佩服。
“另外,”吴婷补充道,语气严肃,“最终合同必须加入严格的性能追责条款和长期稳定性保证条款,付款节点也要与产品实际运行稳定性挂钩。‘信诺贸易’的教训,绝不能重演。”
她的谨慎和周全,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她对项目极端负责的态度。会议在高效的节奏中结束,目标明确,任务清晰。吴婷知道,自己正在将林峰留下的“谨慎”原则,内化并升华为一套更系统、更前瞻的工作方法论。她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熙攘的街道,心中充满了一种独当一面的踏实感。‘林书记,我没有让你失望。’
果城市委,陈国华的办公室。他刚刚签批完一份文件,秘书敲门进来,低声汇报:“书记,纪委刘书记那边传来消息,对马卫国涉嫌职务犯罪的相关证据链已经基本固定,部分关键证据已经形成了闭环。刘书记请示,是否可以按程序对其采取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