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1 / 2)
高新区管委会的小会议室里,气氛凝重。林峰召集了分管部门负责人,正式抛出了他履新后的第一个重磅改革方案——《关于设立“果城高新区产业创新引导基金”的初步构想》。
这份方案,是他结合党校信息研判的“数字经济赋能”和“绿色转型”两大方向,以及赵启明透露的省级专项资金政策风向,精心构思的产物。方案核心是改变过去财政资金“撒胡椒面”式的补贴方式,转而设立市场化运作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方式,精准扶持符合高新区未来产业方向、具有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那些致力于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应用的创新主体。
“……传统的补贴方式,容易滋生‘跑部钱进’,也难以精准衡量资金效益。设立市场化基金,引入专业管理团队,不仅能让资金滚动增值,更能通过市场的力量,筛选出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形成‘培育-成长-反哺’的良性循环。”林峰站在投影幕布前,侃侃而谈。他的论述既有省级政策高度,又有具体的操作路径,展现出了超越普通基层干部的视野。
然而,话音未落,质疑声便起。首先发难的是管委会副主任钱有为,他是刘国栋的嫡系,资历老,在高新区经营多年。
“林主任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啊。”钱有为皮笑肉不笑地说,“不过,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财政的钱,拿来直接补贴企业,立竿见影。搞什么基金,还要找管理团队,流程复杂,风险也大!万一投资失败了,这责任谁来承担?而且,这等于把我们政府的部分权力让渡给市场,合适吗?我看,还是稳妥点好。”
紧接着,与钱有为交好的几位中层干部也纷纷附和,强调风险、质疑可行性、担忧改革步子太大,会议室内一时充满了保守和抵触的情绪。
林峰平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反驳。他早已预料到会遭遇阻力,尤其是来自刘国栋派系的。他知道,仅凭自己空口白牙,很难说服这些固守既有利益格局的人。
“同志们的担忧,很有道理。”林峰等众人声音稍歇,才缓缓开口,“任何改革都有风险,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识别风险、管控风险。关于基金运作的专业性和风险控制,我们可以借鉴深圳、苏州等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和退出机制。至于责任……只要我们程序合规、决策科学、监管到位,就是为了高新区长远发展负责,这个责任,我愿意承担。”
他语气沉稳,态度坚决,但并未与钱有为等人发生正面冲突。他知道,真正的破局之力,不在这个会议室里。
市委办公室,陈国华正在审阅林峰通过正式渠道提交上来的《基金构想》摘要报告。他看得非常仔细,时而点头,时而沉思。
“有点意思。”陈国华放下报告,对坐在对面的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明宇说道,“跳出传统补贴思维,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市场的问题,还能对接省里的政策风向。林峰这小子,在省城确实没白学,眼光放得更远了。”
郑明宇点头赞同:“书记,这个思路确实很有创新性,也切中我们高新区目前产业升级的痛点。只是,阻力肯定不会小,尤其是来自……”他话没说完,但意思明确。
“怕阻力就不改革了?”陈国华淡淡一笑,“改革本身就是利益的调整。有阻力是正常的,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决心去推动。明宇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市委是支持探索的。你们高新区党工委要拿出明确态度,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有了陈国华这句定调的话,郑明宇心中大定。他回到管委会后,立刻在不同场合明确表态,支持林峰牵头进行基金设立的可行性研究,要求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这把“尚方宝剑”虽然未公开挥舞,但其无形的力量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市政府市长办公室,钱有为正在向刘国栋电话汇报会议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