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明暗双线查(1 / 2)
省发改委主任办公室内,林峰与姜欣通话后残留的温情尚未完全散去,便被一股更为冷峻的现实感取代。窗外的天色已由绚烂的橘红转为深沉的靛蓝,城市华灯初上,玻璃窗映出他独自坐在宽大办公桌后的身影,显得有几分孤寂,却又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权威。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声音平稳听不出波澜:“杨主任,请你过来一下。”
不过片刻,杨新民便轻手轻脚地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惯有的恭谨,微微躬身:“林主任,您找我?”
林峰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用指尖轻轻点了点桌上那份审计厅转来的匿名举报信副本,目光沉静地看着杨新民。办公室内只听得见中央空调低沉的送风声,以及远处街道隐约传来的、被厚重玻璃过滤后的模糊车流声,营造出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
“新民啊,”林峰开口,语气是经过斟酌的平和,“这份东西,你怎么看?”他没有直接下达指令,而是先询问下属的意见,这是一种御下之道,既能考察能力,也能体现尊重。
杨新民身体微微前倾,表情更加凝重:“林主任,匿名信虽然真伪难辨,但既然审计厅正式转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给上面一个明确的交代。我的初步想法是,立刻成立一个内部核查小组,由纪检组的王副组长牵头,再从规划处、高技术处抽调几名业务精熟的同志,对‘数海科技’的投标资质、技术方案符合度以及评标过程的所有文档,进行一次全面的、程序性的复核。”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林峰的脸色,继续道:“这样做,符合组织程序,也能暂时稳住局面,避免有人借题发挥,说我们委里捂着盖子不放。”
林峰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杨新民的提议四平八稳,是标准的官场应对流程,挑不出错处。“思路是对的,程序一定要走到位。”他肯定了杨新民的说法,但话锋随即一转,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只有两人才懂的意味,“不过,新民,你想过没有,如果这封信本身,就是对方‘程序’里的一环呢?”
杨新民眼神一凛,腰杆下意识挺得更直了些:“您的意思是……有人想用正规流程,来掩盖或者达成不正规的目的?”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林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意味深长地说,“明面上的核查小组,就按你的方案办,尽快成立,动作可以稍微大一点,让该知道的人都知道我们在严肃处理。但是……”
他身体前倾,目光锐利如刀,声音几乎低不可闻:“暗地里,我需要你配合,做一些更深入的了解。‘数海科技’的背景,参与投标的其他几家单位,尤其是那个落标的‘迅捷信息’,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联?评标专家库里,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人事变动或者非正常的联络?这些,光靠明面上的核查,恐怕很难触及核心。”
杨新民瞬间明白了林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意图,心头一震,同时也涌起一股被委以重任的激动。他用力点头,声音也压低了:“林主任,我明白了。明面的小组我来协调,保证流程规范,态度端正。暗地里的调查,我会利用办公厅的便利,留意各方面的信息流动,特别是……与其他厅局,或者委内某些敏感人物的接触情况。”
“很好。”林峰靠回椅背,恢复了正常的音量,“那就这样定了吧。核查小组的名单和工作方案,尽快报给我。记住,原则是实事求是,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任何问题线索。”
“是,林主任,我马上去办!”杨新民领命,步履匆匆地离开了办公室。
门关上后,林峰立刻拿起那部外观普通的加密手机,拨通了李锐的号码。电话几乎是秒接。
“头儿。”李锐的声音带着一丝电子设备特有的轻微杂音,背景里似乎还有密集的键盘敲击声。
“鹰眼,有活了。”林峰言简意赅,“目标,‘数海科技’,以及本次‘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升级项目’的所有投标方,重点是落标的‘迅捷信息’。我需要你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彻查这些公司及其主要股东、高管的背景,尤其是他们与已知的,比如秦为民、宋清河残留势力,或者其他可能存在的利益团体的关联。第二,监控他们在项目招标期间及之后的所有异常资金流动、通讯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电话、邮件、社交软件)。第三,深度挖掘评标专家成员近期的网络活动轨迹和社会关系,看看有没有被渗透或施加影响的痕迹。”
他顿了顿,补充道:“杨新民主任会在明面配合你,你需要什么表面上的信息或掩护,可以直接通过安全通道联系他。记住,动作要快,但要绝对隐蔽,不能打草惊蛇。”
“明白。数据海洋里捞针,是我的老本行。”李锐的声音透着自信,“正好试试我新升级的几个爬虫算法和关联分析模型。头儿,给我点时间,我把它里外扒个底朝天。”
“辛苦了。有发现第一时间通知我。”林峰挂了电话,心中稍定。明有杨新民稳住局面,暗有李锐这把利刃直插核心,这是他惯用的,也是目前最有效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