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釜底抽薪(1 / 2)
小林毅的病情在住院观察两天后稳定下来,烧退了,肺炎得到控制,只是还有些咳嗽,小脸也恢复了往日的红润,重新变得活泼好动,咿咿呀呀地围着林峰和姜欣转。林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大半,但紧绷的神经却并未松弛。
儿子病愈出院的当天下午,他回到省发改委,扑面而来的并非劫后余生的庆幸,而是一股更加凝重的氛围。杨新民第一时间来到他办公室,脸色比往日更加恭谨,也更多了几分欲言又止。
“林主任,您回来了。小毅没事了吧?”杨新民先关切地问候。
“没事了,劳你挂心。”林峰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委里这几天有什么事?”
杨新民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说道:“您不在的这几天,委里倒是没什么大事。就是……陆副省长前天召集了一个小范围的会议,讨论关于下半年省级重点项目资金调整和优先序安排的问题。”
林峰眼神一凝。陆天明副省长,分管财政、发改,是省委常委,位高权重,资历极老,在省里话语权很重。此人向来以稳健(在某些人看来是保守)着称,与林峰这种锐意改革的少壮派并非一路人。他亲自召集会议讨论资金安排,绝非寻常。
“会议有什么结论?”林峰不动声色地问。
“结论……还没有正式形成文件。”杨新民的声音更低了些,“但据参会的人透露,陆省长在会议上强调,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项目’的资金需求。对于部分‘探索性、试点性较强,短期效益不明显’的项目,建议……适当放缓节奏,优化资金配置,避免‘摊子铺得过大’。”
杨新民说得很委婉,但林峰瞬间就听懂了其中的潜台词。这“探索性、试点性较强”的项目,指的不就是他大力推动的“智能装备产业走廊”和北山区试点的深化推广吗?陆天明这是要釜底抽薪,直接从资金源头上卡他的脖子!
“都有谁参加了会议?”林峰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除了陆省长和他的秘书,就是我们委的赵文斌副主任,还有财政厅的王厅长,国土资源厅的李厅长……”杨新民报了几个名字,都是与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密切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而且,多是偏向保守或与林峰并无深交的干部。赵文斌赫然在列!
林峰的心沉了下去。陆天明亲自出面,联合赵文斌等人,这已经不仅仅是张克勤外部资本搅局那么简单了,这是来自省级权力核心内部的明确打压!看来,他这半年来的高调行事和触及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改革,终于引来了真正重量级人物的反感和阻击。陆天明或许不完全清楚张克勤和宋清河的那些勾当,但他乐见其成,甚至愿意顺势推一把,将林峰这个“不安定因素”压下去。
“我知道了。”林峰淡淡地说了一句,挥挥手让杨新民先出去。
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人。窗外阳光正好,但他却感到一股寒意从心底蔓延开来。内部的阻力,往往比外部的敌人更加难以应付,因为他们熟悉规则,占据高位,动用的手段也更加“名正言顺”。
他拿起内线电话,直接拨通了赵文斌的办公室。
“文斌同志,我是林峰。听说前几天陆省长召集了一个关于资金安排的会议,涉及到我们委里的一些重点项目,我这边刚回来,还不了解具体情况,你方便的话,过来跟我通个气?”林峰的语气平和,甚至带着一丝请教的意思,这是官场上的必备姿态。
不过几分钟,赵文斌就过来了。他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刻板的笑容,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和疏离。
“林主任,您找我。”他在林峰对面的椅子上坐下,腰背挺得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