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突破口(1 / 2)
省纪委那间熟悉的谈话室,空气似乎因为连日的使用而更加凝滞。老旧空调的噪音成了唯一的背景音,混合着纸张翻动和偶尔响起的茶水杯盖碰撞声。钱正华副书记面前摊开的卷宗又厚了几分,他眉宇间的“川”字纹比往日更深,指尖的香烟依旧没有点燃,只是被无意识地捻动着。
“林峰同志,”钱正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目光依旧锐利,“调查组根据你提供的线索,以及我们自身的核查,对相关资金流向进行了追踪。你提到的那个离岸基金账户,与‘星瀚科技’接收收购款项的账户之间,确实存在多次、复杂的资金划转关系,并非简单的‘商业融资’可以解释。”
他抬起眼,直视林峰:“目前,资金链条的间接证据正在逐步固定。但是,‘星瀚科技’方面,尤其是陆文博,仍然咬定这是独立的商业行为,对其父陆天明同志是否知情,是否提供便利,坚决否认。这使得案件的关键环节,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来穿透。”
林峰安静地听着,面色平静,心中却如明镜一般。内心独白:果然到了这一步。间接证据只能引起怀疑,要钉死,还需要能撬开嘴巴的东西。张克勤和“黑蛇”那边的动向,该派上用场了。
“钱书记,”林峰微微前倾身体,语气沉稳而带着建设性,“我理解调查取证的难度。对于这种刻意隐瞒、规避监管的行为,对方必然做了充分的准备来切割关系。不过,既然资金链条存在异常,那么围绕这笔异常资金的所有环节,包括资金的最终支付凭证、境外收款方的真实背景和意图、以及境内具体经办人员的压力和动机,或许都存在进一步深挖的空间。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证据链的闭合只是时间问题。”
他没有直接提出任何建议,而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隐晦地指出了可能的突破口——经办人“黑蛇”的心理防线,以及张克勤的潜逃企图本身。
钱正华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立即回应,只是将手中那份关于资金流向的初步报告轻轻合上。那一声轻微的“啪”,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内心独白:这个林峰,思路清晰得可怕。他好像总能预判到调查的瓶颈,并且…似乎笃定会有新的证据出现?
---
香港,赤鱲角机场贵宾候机室内,弥漫着消毒水和昂贵香氛混合的奇特气味。张克勤坐在柔软的皮质沙发上,却如坐针毡。他面前放着一杯早已冷掉的咖啡,眼神不时瞥向登机口的方向,又迅速扫视周围,如同惊弓之鸟。广播里用多种语言播放着航班信息,在他听来却像是催命的符咒。
他手里紧紧攥着那份崭新的、散发着油墨味的圣基茨护照,封面的烫金徽章在灯光下有些刺眼。内心独白:只要上了飞机,只要离开这里…天高任鸟飞!林峰,还有大陆那帮人,永远别想抓住我!
他再次低头检查登机牌和护照,确认无误后,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狂跳的心脏。他拉起身边小巧的登机箱,箱子里只装了些许现金、不记名债券和几个至关重要的加密U盘——这是他东山再起的全部资本。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昂贵的西装,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体面的商人,而不是仓皇逃窜的嫌犯。
就在他准备走向登机通道时,两名穿着机场地勤制服、但气质明显不同的男子拦在了他的面前。其中一人面带职业化的微笑,语气却不容置疑:“张克勤先生吗?不好意思,麻烦您跟我们到办公室一趟,您的行李需要接受额外的安全检查。”
张克勤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冷汗唰地一下冒了出来,浸湿了衬衫的后背。他强作镇定,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什么意思?我的行李已经安检过了!我赶时间!”
“这是随机抽检程序,请您配合。”那名“地勤”脸上的笑容不变,但眼神锐利如刀,另一人的手已经若有若无地按在了腰间。
张克勤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知道,这不是什么随机抽检。他完了。
---
几乎在同一时间,省城某处保密羁押地点。
“黑蛇”独自坐在一间四壁空空的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头顶的白炽灯发出惨白的光,将他脸上因为连日焦虑和睡眠不足而产生的油光映照得清清楚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灰尘和绝望的味道。他双手被铐在椅背上,这个姿势让他极其不适,也极大地加剧了他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