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坚毅之名(1 / 2)
晨光熹微,透过餐厅的窗户,在铺着米色桌布的餐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烤面包的焦香和牛奶的醇厚气息,伴随着孩子清脆稚嫩的话语声。
“爸爸,我的名字是‘毅’力,对不对?”快满四岁的林毅坐在儿童餐椅上,晃动着小腿,手里紧紧攥着一把小勺子,仰着头,用那双酷似林峰的黑亮眼睛望着父亲,小脸上写满了认真。
林峰正将煎好的爱心鸡蛋放到儿子面前的盘子里,闻言动作微微一顿,眼底泛起一丝柔软的波澜。他伸手揉了揉儿子细软的头发,声音是外人难得一见的温和:“对,是‘坚毅’的‘毅’。爸爸希望你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强,有毅力。”
坐在对面的姜欣看着父子俩的互动,嘴角噙着温柔的笑意,她细心地帮儿子把牛奶杯往面前挪了挪,防止被打翻,柔声道:“小毅要像爸爸一样,做个坚强的男子汉。”
小林毅似懂非懂,却用力地点了点小脑袋,奶声奶气地宣布:“嗯!我以后也要像爸爸一样,去打‘大怪兽’!”他挥舞着勺子,做出一个勇猛的动作,逗得林峰和姜欣都笑了起来。这童言稚语冲淡了林峰眉宇间积压的些许凝重,家的温暖气息如同无形的屏障,将外界的风浪暂时隔绝。
送走要去幼儿园的儿子和去医院上班的妻子,林峰坐进车里,脸上的温情迅速收敛,恢复了省发改委主任应有的沉稳与冷峻。小杨熟练地递上平板,开始汇报一天的日程和重要信息。
“主任,上午九点半,申报专班第八次内部评审会,模拟最终答辩。吴处长请示,是否需要请许薇博士团队的核心成员也到场,应对可能的技术质询?”
“需要。”林峰目光扫过屏幕,语气果断,“告诉吴婷,把这次模拟当成真正的战场,评审组就按我们掌握的那份‘有问题’的名单来设置角色,特别是那位‘保守派’专家,要找一位熟悉他学术观点和提问风格的老教授来扮演,问题要尖锐,甚至刁钻。”
“明白。”小杨快速记录,“另外,部委那边传来消息,最终评审会时间基本确定了,就在下周三。评审专家名单……与我们之前获取的版本一致。”他语气略显凝重。
林峰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那是猎手看到猎物踏入预设陷阱时的冷静。“知道了。按计划进行。”
他深知,在规则之内取胜,才能赢得堂堂正正,让对手无话可说。提前摸清牌局,甚至预判对方的出牌,正是他“侦察先行”的特种兵思维在官场的完美应用。
省发改委第一会议室内,气氛模拟得如同真正的评审现场。椭圆形的会议桌一侧,是林峰、吴婷、以及来自高校和研究院的几位资深顾问扮演的“评审专家”,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正拿着“华科高研院”以及那位保守派专家近年的论文和发言记录,眉头紧锁,努力揣摩其心态。另一侧,是以许薇为首的技术答辩团队。
许薇今天穿了一套深色的职业装,长发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专注的眼神。她站在投影幕布前,讲解着最新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路径,语气平稳,数据精准。当扮演保守派专家的老教授按照预设,提出关于“技术路线过于激进,产业化风险过高,不如现有成熟技术稳定可靠”的质疑时,许薇没有丝毫不耐,她调出了一组对比数据曲线图。
“王教授(扮演者),您看这里。”许薇用激光笔指着屏幕,声音清晰而坚定,“这是我们与传统技术路线在极端工况下的性能衰减对比。我们的技术非但没有表现出更高的风险,反而在长期稳定性和精度保持性上,拥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优势。这得益于我们在材料基底和结构动力学上的根本性创新,并非简单的优化。”她引经据典,甚至提到了那位保守派专家早年一篇关于材料可靠性的论文中的观点,巧妙地将其引申到支持自己的技术路线上。
扮演保守派的老教授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微微颔首,没有再继续追问这个方向。现场其他“评委”也纷纷点头。
林峰坐在主位,安静地观察着一切。他对许薇的表现很满意,这位纯粹的技术天才,在半年多的高强度演练和与各方交流中,也逐渐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技术沟通”,懂得在坚持真理的同时,运用策略和智慧去说服不同立场的人。这是一种宝贵的成长。
模拟答辩结束,林峰做了简要点评,肯定了大家的准备,也指出了几个可以更圆融处理的细节。众人散去后,他单独留下了许薇。
“许博士,刚才应对得很好。”林峰温和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