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退伍特种兵官场晋升之路 > 第291章 冰下火种

第291章 冰下火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项目被强行按下的暂停键,仿佛抽走了整个体系运转的动能。公开层面,一切与“玄鸟”及国家级中心相关的议题都成了不可触碰的禁忌,之前的喧嚣与热议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刻意营造的、令人窒息的静默。省发改委内部,关于林峰主任“是否失势”的窃窃私语在茶水间和走廊角落悄然流传,气氛微妙而压抑。

林峰从京城返回省城,如同投入这潭静水的石子,却没有激起预想中的涟漪。他按部就班地主持工作会议,听取各处在“新阶段”的工作汇报,表情平静无波,仿佛之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博弈从未发生。只有最亲近的吴婷和小杨能从他偶尔凝滞的眼神和翻阅文件时略微用力的指尖,察觉到那冰封表面下涌动的暗流。

“主任,这是按照要求,梳理的近期全省高技术产业‘稳预期、防风险’工作简报初稿。”吴婷将一份文件轻轻放在林峰桌上,声音不高,带着谨慎。她用了官方最新定调的说法,替代了之前激进的“突破”、“引领”等词汇。

林峰接过,快速浏览着这份辞藻严谨、四平八稳的报告,目光在几个被刻意弱化处理的数据上停留片刻,点了点头:“嗯,思路是对的。当前阶段,稳定是第一位的。报送办公厅之前,再斟酌一下措辞,尤其是关于部分国际合作项目受外部环境影响的部分,要突出我们自主可控的底线和灵活应对的智慧。”

“明白。”吴婷应道,她听出了林峰话语中“灵活应对”的潜台词。

“另外,”林峰抬起眼,语气随意地补充,“通知综合处,近期我打算带队下去调研,重点看看几个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名单……你们先拟一个,要具有代表性,尤其是那些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有独门绝技的。”

吴婷心领神会:“好的,我马上安排。”她知道,这既是顺应当前“脱虚向实”、“支持实体经济”的大方向,更是为“玄鸟”技术寻找潜在产业链备份和未来应用场景的未雨绸缪。冰层之下,火种需要新的燃料。

吴婷离开后,林峰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办公桌的抽屉里,锁着李锐最新传回的情报摘要。袁家及其关联势力并未因初步得手而放松,反而加大了在京城和其他重要部门的游说和施压力度,试图将这次“叫停”定性为某种“路线纠偏”,并进一步压缩林峰及其盟友的活动空间。对手很聪明,懂得利用大势,懂得扣帽子,也懂得宜将剩勇追穷寇。

‘光被动防御不行,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一个他们意想不到,甚至无法直接干预的领域。’林峰凝视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内心独白冷静地分析着。‘技术成果可以封存,团队可以转入地下,但思想和舆论的阵地,不能完全放弃。硬科技暂时被冻结,或许……可以从软实力,从文化层面,另辟蹊径?’

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微光。他想起了之前“中华匠心”文化项目的初步构想,一个以古代工匠精神隐喻现代技术攻坚的念头再次浮现。这或许不是直接的反击,但却能潜移默化地塑造舆论,凝聚人心,为未来的“解冻”铺垫土壤。

正当他深思时,加密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周岚发来的信息,约他晚上在“青岚庄园”见面,说“有故人来访,或可一叙”。语气平静,但林峰能感觉到一丝不寻常。

傍晚,“青岚庄园”依旧静谧。晚风带着湖畔湿地的微腥气息拂过,远处城市的灯火与近处庭院的地灯交织出一种朦胧的美感。周岚在茶室备好了清茶,她穿着一身素雅的便装,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清亮。

“来了。”她为林峰斟茶,动作优雅,“今天见了一位老朋友,楚月,你还记得吗?”

林峰微微一怔,脑海中迅速搜索。楚月……是了,很多年前在一次文化界的活动上见过一面,当时她还是社科院的青年学者,以思想敏锐、文笔犀利着称,后来似乎专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研究,着述颇丰。

“有点印象,一位才女。”林峰点头,端起茶杯,茶香清冽。

“她现在不仅是学者了,还牵头做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平台,聚焦‘中国智造’背后的文化精神。”周岚微微一笑,“我和她聊起了你之前那个关于‘工匠精神’的构想,她非常感兴趣,认为这切中了当下社会的一种精神需求。”

正说着,一个穿着中式改良长裙,气质知性温婉的女子走了进来,正是楚月。几年不见,她褪去了些许当年的锐气,多了份沉淀后的从容。

“林主任,好久不见,冒昧打扰了。”楚月的声音柔和,带着书卷气。

“楚教授太客气了,请坐。”林峰起身相迎,官场化的礼貌自然而流畅,“周市长刚才还提起你的高见。”

楚月落座,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林主任,周岚大致和我说了您关于挖掘‘工匠精神’,呼应现实技术攻坚的想法。我认为非常有价值。我们民族从不缺少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基因,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近代那些默默无闻的军工技师,这种精神血脉需要被唤醒和传承。”

她顿了顿,目光恳切:“尤其是在当前某些领域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弘扬这种不屈不挠、自主创新的精神,更具有提振信心、凝聚共识的现实意义。我们想做一个系列深度报道和纪录片,不直接关联任何具体项目,只谈精神,谈文化,谈历史传承,但明眼人自然能看懂其现实指向。”

林峰心中一动,这与他下午的思考不谋而合。他沉吟片刻,没有立刻表态支持,而是提出了更具体的问题:“立意很好。但操作层面,如何把握尺度?既要避免授人以柄,说我们‘指桑骂槐’,又要确保内容有足够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楚月显然有备而来:“我们会从纯粹的历史和文化角度切入,选取的案例跨越千年,经得起考证。同时,我们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学者、历史学家和企业家参与研讨,提升项目的权威性和国际能见度。最重要的是,”她看向林峰,目光清澈而坚定,“我们只讲述事实和精神,结论留给观众自己得出。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润物细无声’。”

周岚在一旁补充道:“楚月的团队在国内外文化界和媒体圈都有很深的人脉,项目启动和传播渠道不是问题。关键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在政策和资源上给予保障,确保项目能顺利推进,不受……不必要的干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