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古墓迷踪:九域秘辛 > 第116章 市井暗流·多方角力

第116章 市井暗流·多方角力(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夜探白马寺虽未竟全功,却像一根探针,刺破了洛阳城表面平静的湖面,让水下涌动的暗流初现端倪。团队众人非但没有气馁,反而因近距离感知到齐云塔下的异常与寺外潜伏的危机,更加确信地宫之中必然隐藏着至关重要的秘密。硬闯既不可行,便需另辟蹊径。次日清晨,一番计议后,众人决定化整为零,凭借各自所长,潜入洛阳城这张庞大而复杂的信息网络之中,如同蛛蜘布网,试图从市井喧嚣、故纸堆砌以及人际往来中,捕捞起有价值的线索碎片。

夏侯琢是第一个行动的。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身宝蓝色绸缎长衫,料子光鲜却略显俗气,腰间的蹀躞带上还故意挂上了两枚看似值钱实则赝品的玉佩,手中拎着一把绘着庸俗牡丹的折扇,摇身一变,成了个家道殷实、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他本就是江湖浪子,对此类角色驾轻就熟。整个白日,他如同鱼儿入水,流连于洛阳城各色茶楼酒肆、赌坊暗巷乃至码头的苦力聚集之地。

他专挑人多嘴杂之处,时而与人高声划拳,时而挤在赌桌前吆五喝六,时而则看似无意地坐在码头边的茶棚里,听着脚夫船工们抱怨生计。他天生一副好口才,又深谙江湖门道,出手也阔绰,几壶浊酒下肚,几把骰子摇过,便能与三教九流的人物称兄道弟。他并不直接打听白马寺或齐云塔,而是旁敲侧击,从洛阳近来的奇闻异事、生面孔的动向、乃至市面上某些不寻常的货物流动入手,将零碎的信息在脑中拼凑。

这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将天边染成橘红色时,夏侯琢才拖着看似微醺的步伐回到悦来居。他先灌了几口凉茶,冲散了些许酒气,这才走到徐逸风房中,脸上惯有的嬉笑之色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

“风眠兄,”他压低声音,确保隔墙无耳,“这洛阳城的水,比咱们昨天估摸的还要浑上几分,深不见底啊。”

徐逸风正在擦拭他的长剑,闻言动作微微一顿,抬眼看向他:“细细说来。”

夏侯琢凑近了些,低声道:“除了昨日察觉到的、那几个举止带着草原气息、八成是赫连部的探子,以及蔡家锦云堂那帮阴魂不散的眼线之外,暗地里,至少还有两股势力在活动,而且来头似乎都不小。”

他伸出两根手指:“第一股,跟漕帮脱不了干系。码头上、酒馆里,都有些膀大腰圆、太阳穴微微鼓起、言谈举止间带着水腥气和江湖悍气的汉子在四处打听事儿。他们问得很杂,从近期漕运的异常,到有没有陌生的江湖团体入城,有几个问题,隐隐约约总是绕着白马寺和近期入城的、出手阔绰或有特殊本领的生人打转。我试着套过其中一人的话,口风很紧,但对风陵渡的胡三爷似乎颇为敬重。我估摸着,很可能跟胡三爷那边有关联,但胡三爷态度暧昧,他手下这些人出现在此,是敌是友,意图为何,实在难说。或许是冲着‘隐麟’的信物,或许……另有所图。”

徐逸风目光微凝,漕帮势力遍布水道,消息灵通,他们的介入,确实可能与信物有关,但也可能牵扯更广。

夏侯琢顿了顿,神色更加严肃:“另一股,就更麻烦了。行踪诡秘得像地府里的幽魂,手法干净利落,极少在普通的市井场合露面。我也是偶然在一条僻静巷子里,看到两个身影极快地闪入一辆不起眼的青篷马车,才留意到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气息收敛得极好,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但偶尔泄露出的那一丝气质,带着点……官面儿上的味道。不是洛阳府衙那种地方官的做派,更像是……京城里那些有正经来历、有跟脚,但专门干些见不得光勾当的路数。我好奇心起,仗着轻功跟了一段,想摸摸底,结果差点被对方设下的反跟踪陷阱给兜住,滑溜得很,警觉性极高。”他心有余悸地摇摇头,“这股势力,目的更难揣测。若是‘隐麟’的人,为何不直接与我们接触?若不是,那会是朝廷其他秘密机构?还是与赫连部有所勾结的某些官方人物?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徐逸风沉吟不语,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漕帮和神秘官方势力的出现,使得局面更加错综复杂。洛阳这座古城,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吸引着各方势力前来角逐。

与此同时,陈文则选择了与夏侯琢截然不同的路径。他换上了一身半旧不新的青布长衫,背着一个装满纸笔和工具的书笈,一头扎进了洛阳城内大大小小的书铺、古籍店和旧书摊。市井的喧嚣与他格格不入,但故纸堆却是他如鱼得水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的墨香和纸张陈旧的气味,让他感到安心。

他凭借自身对历史、地理、星象、佛典乃至金石学的深厚造诣,如同一个耐心的淘金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搜寻着一切可能与白马寺、齐云塔、北斗七星、乃至“星槎”、“璇玑”等关键词相关的只言片语。他翻阅地方志、高僧传记、寺志碑文拓片,甚至一些流传不广的民间野史笔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家位于偏僻小巷、店主是个瞌睡老翁的旧书铺里,他从一堆满是灰尘、几乎被遗忘的旧书底部,抽出了一本页面泛黄、装帧简陋的《洛都伽蓝古志辑略》,乃是前朝一位喜好游方、名不见经传的僧人所编纂。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其他寺志的摘抄,但关于齐云塔的一段记载,却引起了陈文的极大注意。书中不仅较为准确地记述了塔的建造年代、规制和历次修缮情况,还在一段描述塔势的文字后,附加了一句看似像是批注、又像是引述他处记载的话:“塔峙东南,位应璇玑,影落瑶光,暗合星枢之数,非仅浮图标榜而已。”

“璇玑”、“瑶光”、“星枢”!这些皆是北斗七星体系中的关键星名!陈文的心脏猛地一跳,如获至宝。他立刻结合之前在龙门石窟残碑上发现的线索,以及自己对古代星象学和建筑风水学的理解,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和验证。他意识到,齐云塔的建造,绝非仅仅是为了供奉舍利或彰显佛法,其选址、高度、层数(十三层或许暗含十二辰加太一之意?),甚至其在特定时辰投射的阴影角度,都可能精密地暗合了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构成一个宏大的、与星象对应的地上阵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