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文化交流,提升影响力(2 / 2)
洛伦佐看着田亩图,低声说:“你们把智慧种进了泥土里。”
艾琳站在一旁,答:“正因为生于土地,所以懂得如何养活人民。”
下午的日光斜照进堂内,人群围聚在展台前,提问不断。外国学者不再居高临下,而是认真记录细节。本国学者脸上多了几分自信,有人主动翻译匠人口述要点,递给外方笔记。
临近尾声,有南方学者提议:“此次交流意义重大,不如命名为‘南风讲会’,取‘南风吹拂北土’之意。”
堂内众人抬头看向艾琳。
她稍作停顿,然后开口:“风从南方来,也从北方去。若称‘南风’,岂不分了主从?”
她转向众人:“不如叫‘双星会’——如夜空双星,彼此辉映,不分高低。”
说完,她命人取来木匾,当场刻字。
工匠执刀雕凿,“双星会”三字逐渐成形。艾琳亲自接过匾额,命人悬于学术堂正厅中央。
洛伦佐凝视片刻,缓缓鼓掌。其余学者相继跟进,掌声响起。
一名南方年轻学士走到本国一位老匠人面前,躬身请教曲辕犁的承重设计。老匠人笑着拿出随身小本,一笔一画画出结构图。
另一侧,两名学者蹲在地上,用炭条比对星象轨迹与节气农事的对应关系。
艾琳退至堂侧,静立观看。
这一刻,没有防备,没有猜疑,只有知识流动的声音。
她知道,这场交流不会终止于今日。它已落地生根,成为王国对外的新路径。
一名女官走近,低声汇报:“影线传来消息,昨夜离境的书记官在边境驿站停留两刻钟,与一人短暂交谈,已被记录面容。其真实姓名确认为‘陈闵’,十年前曾在军情司任职,后调往外交档案科。”
艾琳听着,目光仍停留在堂中。
“继续盯。”她说,“但他带回的情报,必须是我们想让他传回去的。”
女官领命退下。
堂内,洛伦佐正与本国学者讨论历法修订。他提出愿将南方测算方法引入本地实践,并建议联合出版《农时通鉴》。
艾琳走回长桌前,拿起笔,在新拟的文书上写下第一条:
“设立跨邦学者互访机制,每年接纳五名外国学者入境研究,提供食宿与通行许可,期限最长一年。”
她放下笔,抬头望向厅中悬挂的木匾。
“双星会”三个字清晰可见。
阳光照在匾上,也照在人群中。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名侍从快步走入,手中捧着一封加急文书,来自北境哨站:发现可疑商队沿旧驿道南下,携带大量铁器,伪装成盐货运输。
艾琳接过信,看了一眼。
她把信折好,放入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