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4(2 / 2)
吴叔说完,大家七嘴八舌的说道:“是啊,是有这样的传说,可是传说的可信度能有多少你这不是信口雌黄,西拉东扯吗这又是什么证据呀看来你吴大掌柜也有说大话的时候,此种说法恐难令众人信服呀”
吴叔无奈的说道:“大家这么想也是合乎常理可是大家仔细想一想,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备至,更是喜爱有加,怎么会轻易把这无价之宝丧乱帖纸本拱手让给扶桑国呢
无数次花一处,在场的人都愣在了原地,这个问题确实是个不争的世事,看来也只有那太宗世民方能说出始末来
吴叔接着说道:“据那李姓之先祖的口传,这件事当时太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其实是被那些奸猾的扶桑国使者的花言巧语蒙蔽,这才一时冲动做出的决定”
作为天朝上国既然已经答应把这书法至宝赠送给蛮夷外邦,就不能言而无信,不得不赠送给扶桑国的使臣,可这件丧乱帖是太宗的心头肉,怎能割舍的下,最后左右为难之际,大臣禇遂良献上一计:太宗何不临摹一个纸本送给扶桑国,这样真迹就可以永久留在自己手上了。
太宗喜出望外,一时只是着急于事情的过程,却没想到事情的缘由,那扶桑国的使者怎见过如此书法至宝,所以临摹给他不一定能看得出来。于是太宗找来当时宫廷最好的书法好手临摹,经过几个月的细心研究临摹,纸本和竟然和绢本真迹几乎是一模一样,于是太宗便慷慨的把纸本赠送给了扶桑国。
大家也许都听说了,王羲之的另一杰作兰亭集序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唐太宗年代,唐太宗李世民对书圣王羲之的喜爱可以说是到了极其疯狂的地步。
据传闻,当年唐太宗从辨才和尚那里骗得兰亭集序后,便命人临摹了十多份分发给王公贵族和文武大臣,并立遗诏死后要把兰亭集序的真迹放在他的枕头之下。
可人算不如天算,太宗百年之后,尸骨未寒,就被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李治所藏,唐高宗对书法也是非常喜爱,最后竟然武逆先皇,私自把兰亭集序扣押了下来,以至于唐末温韬盗掘唐太宗昭陵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兰亭集序。
而唐代的陵墓之中,唯有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至今为止没有被盗掘,而兰亭集序也随着唐高宗李治的死再也没有出现在世间之上,这足以说明兰亭集序很有可能被埋葬在乾陵之中。
当年唐高宗李治违背父亲的临终遗言,拿到父亲最喜爱的兰亭集序和丧乱帖之时,总觉得愧对先皇,羞为人子,于是经过艰难的思想挣扎,自己留下了更为出众的兰亭集序,最后还是忍心把丧乱帖绢本和唐太宗埋葬在昭陵。
大家现在应该很清楚了,这丧乱帖绢本应该在谁的手里了吧”
杜大哥想了一下说道:“按吴掌柜的说法,这丧乱帖的绢本应该在温韬手里了”
吴叔拱手说道:“杜大人果然才思敏捷”
没错这丧乱帖的绢本就是被这温韬所盗。
而大家都知道温韬本家姓李名彦韬,是五代时的梁国人,而温韬在唐朝末年疯狂盗掘皇陵的事被天下人指着脊梁骨唾骂,温韬也自知罪孽深重,为了不让后代人受到牵连,随命后人一直以李姓为姓氏,一来怕遭到唐氏宗亲的报复,二来多多少少有点赎罪的感觉。
那么我说的李姓之人之所以吞吞吐吐不说出自己先祖的名号,也是觉得先祖做了让天下人嗤之以鼻的事情,无颜再提及罢了。
杜大哥听后如有所思的说道:“如果这么说来,这也算是合情合理了可是那李姓之人为何有突然要赠给你这无价之宝呢”
吴叔说道:“杜大人,你有所不知,这个李姓家族世代隐居在大山深处,几乎很少与外来人来往,对于外面的事情知道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据那李姓人所说,他们李家自从祖上到他的年代,每一个人成年的男子都活不过三十岁,就算是再健壮的人,一到三十岁就得了一种怪病,全身溃烂,几个月间便只剩皮包骨头,惨不忍睹。
这种怪异的事情一直持续了好几十代,他们都认为这是皇陵的诅咒,而他们的手里面就匿藏了一件皇陵之中的东西。
到了他这个年代,为了不让这可怕的诅咒继续下去,于是就想将这件东西毁掉,可是这无价之宝要是毁了那简直是对书圣的不敬,对天下所有文人墨客的不敬,最后一左右为难,还是没有毁掉。
说来也巧,早些年我经常走村串巷,经常去一些偏僻荒凉的大山深处去搜集宝物,因为大山里的宝物保存的比较完好,村民也淳朴善良,即使是你要买他的东西,他们也是要很少的银两,不像现在这繁花的都城,只要是稍微有点价值的东西就想卖个天价,然后幻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心理真是太普遍了。
说着说着就扯远了,咱继续说这大山深处的李姓家族
十几年前的某日,我孤身一人徒步穿越秦岭山脉,那几天却不知为何下起了大暴雨,满山的迷雾让我在山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在这样的迷雾中走了多久,终因体力渐渐不支,一不小心滑到,却不曾想坠落到一个陌生的山谷之间,醒来时便已经躺在了李姓人的家中了。
很久没有看到外人的他们对我是好奇又害怕,我也被他们当做外界的神仙一般看待,每日好喝好吃的供奉着我,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宋朝的时候,当时我就非常震惊
后来慢慢的我和这个李姓之人谈起心来,竟然是情义相和,相见恨晚
闲聊中,那李姓之人给我讲了很多他们家族的故事,我也给他们讲了这许多外界的事情,那李姓之人是既羡慕又害怕却不曾想,那李姓之人正如预兆的诅咒一般,慢慢的身体发生溃烂,没过几天就瘦的干黄如柴
我心里大为震惊,这才问起了他这病症的原因
李姓之人弥留之际将所有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知于我,还拿出这件丧乱帖让我一定要好好保存,让先人的墨宝继续流传下去,最后他派他们族人将我送出了那个山谷
吴叔说完,大家都觉得这说法还是比较可信,似乎这丧乱帖应该是真迹不假。
我倒是不关心这个,能放在这里展出,相信吴叔已经做过无数次的细细研究,定然也假不了。
我倒是很关心那个李姓之人的后果。
于是我问吴叔:“那李姓之人后来怎么样了”
吴叔说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