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19(2 / 2)
一睁眼,便看到一个身着藏青色服饰的士兵正提着刀,正向着这边行来。看到死尸堆之中突然站起来一个浑身鲜血淋漓的家伙,这士兵也是吓了一跳,但转瞬之间,他便醒悟过来,挺刀便冲了过来。
“这里还有一个活的”他大叫起来。
刀光闪动,那士兵挥刀直劈,董壮闪身,揪住了这名士兵,一个抱摔,便将这个士兵摔倒在地上,还没有直起腰来,腰身便一紧,被紧跟着扑上来的士兵抱住,紧接着,又有几个士兵扑上来,抱腿的抱腿,拉手臂的拉手臂,饶是董壮身材魁梧,力大如牛,但被几个士兵给缠住,也只是挣扎了几下,便被扳倒在地上,捆了起来。
当董壮被拖到叶真,曾宪一面前的时候,看到这个昂藏大汉,曾宪一却是大怒,先前他独抗燕军之时,这个大个子带着他的士兵突击在最前面,离他的中军大旗,最近的时候,只有几十步,自己的亲兵围住他,那一场恶战,可是死了不少自己的兄弟。
他唰地一下拔出刀来,“你这恶汉,看我一刀一刀剐了你。”
“且慢”叶真一伸手拦住了曾宪一,“曾将军,战斗已经结束,征东军不许屠杀战俘。这一点,曾将军还请要牢牢记住。”
曾宪一不由一怔,这才反应过来,如今,自己也是征东军的一员了。狠狠地还刀入鞘,看着董壮,眼里险些便要喷出火来。
董壮此时终于搞清楚了状况,自家军队已经被打败了,自己也成了俘虏,看着那一排排抱着蹲坐在那里的袍泽,他终于害怕起来。
“大个子,想活么”叶真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这个魁悟大汉,此人看服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哨长,居然险些杀到曾宪一的中军旗下,倒算得上一个勇悍的家伙。
“想活”董壮立即答道,他并不愚蠢,“这位将军,我打仗不过是为了养活家人,将军要是放了我回去,我再也不与你们为敌了。”
叶真大笑,马鞭指了指不远处的战场,“你知道你这一战杀了多少人么”
董壮顿时低下了头,他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但是肯定不会少。
“他们也有家人要养活,可是都被你杀了。”叶真道,“所以你想想,我能就这样放你回去吗,如果就这样轻易放了你,那些死了的人,可会甘心”
董壮仰起头,争辩道:“将军,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要是我本领差了一些,现在躺在那里的就是我了。”
“你说得不错,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过现在,我们是胜利者。”叶真道。“胜利才有权处置失败者。你说对吗”
董壮垂头丧气,“是的。”
“你想活,我便给你一条路,如果你表现得好,或者几年之后,你便有机会再看到你爹娘,当然,如果你不答应,现在我便送你去阎罗王那报到。”
“我又不傻,当然愿意走将军指的路”董壮梗着脖子,道。“我还想回家,还想看给我爹娘养老送终,还要养我弟妹成人。”
“很好”叶真拍手道:“瞧你也是一条汉子,必然也是说话算话的,这里有两千战俘,我委你当一个百人队的头头,你将这些人给我平平安安,稳稳当当地带到一个地方去,并且在哪里呆上两三年的话,你就能回家了。”
“我们去哪里干什么”
“干什么”叶真笑道:“种田,也许,还要打仗,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你的运气。”
“我去”董壮立即答道。
步兵在一边看着叶真三言两语便糊弄得这个董壮心甘情愿地去河套,不由抿嘴微笑,看着董壮被几个士兵押了下去,他不由笑道:“这个董壮倒是一个当兵的好料子,到了河套,如果用心,用不了多久,说不定便有出头之日,过个几年能活着回来的话,不定就是我们的同僚了。”
“这家伙朴实而又聪敏,心思也灵动,好好培养一番,不定能有大成就的。”叶真笑道:“就算他没什么大成就,这家伙到了河套去屯田,那也是一把好手啊”
渔阳郡城,檀锋终于回过气儿来了,征东军拿下了安陆之后,并没有再追着他打,看来征东军并没有彻底撕破脸皮的打算,他们只是想控制安陆,控制安陆铁矿,这一战,损失了五千刚练出来的精兵,但总算是将渔阳郡兵尚剩下的两万余人纳入到了怀中,同时,渔阳改郡县而纳入朝廷直管,也算是落下停来,总算是没有竹篮打水一场空。与征东军的恩怨,眼下却还要放一放,总有彻底清算的那一天。现在,檀锋最重要的就是将渔阳郡彻底稳定下来,其次,便是要支持周玉与齐国田单的这一场战争,自己这里可以输,但周玉那里,却是万万不能输的。
十天过后,檀锋带着姜大维夫妇两人以及他们还只有几个月的孩子返回蓟城,随即姜大维上表燕王,声称拥护燕王的改制,将渔阳郡交还朝廷。燕王姬平大喜之余,封姜大维为候,赐府第于蓟城。
至此,渔阳之变算是落下帷幕,檀锋虽所有失,但必竟得回了渔阳,征东府天下掉馅饼,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一举控制安陆,将渔阳郡最重要的铁矿拿到了手中,触角甚至探过了吕梁山,进可攻退可守,算是最大的赢家。而最惨的莫过于赵国了,算计渔阳不得,却被檀锋利用,挑起了内乱,赵王无极与公子兰正式反目,赵牧欲亲赴代郡,却为赵王所阻,赵无极仍旧担心赵牧与子兰的私人交情,勒令赵牧回邯郸主持大局,讨伐子兰的重任,竟然再一次落到了赵杞的身上。
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一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站在辽河边上,高远看着辽河之上,已经渐渐成形的勾通辽河两岸的大桥,不由诗兴大发,通口而出便吟诵出前世两句天下皆知的诗句,不过这两句诗显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无论是高远身边的武将也好,还是文官也罢,都只当是高远随口而言,没有任何一个跳出来拍拍他的马屁,这不免让他感到有些扫兴。
从三个月以前击败宇文恪之后,高远便利用宇文恪过河时所搭的浮桥为基础,开始修建勾通两岸的大桥,桥虽然是木制的,但要跨起几十近百米的宽度,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仍然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工程,一根根参天巨木被从遥远的地方拉到这里,深深地打进水下做为基桩,无数的水猫子潜入水下,将一根根基桩又用横木牢牢地钉在一起,历时一月,方才完成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