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5(1 / 2)
d不疏通一下,怕是要没知觉了。
如今苏麻喇姑八十多岁,看样子快要不行了。
就连太医也说回天乏术,没多少日子了。
不过,若音看的出,她是个慈祥的老人家。
也是一位注重细节的老人家。
就算她现在虚弱地躺着,一头的银丝也梳得干净利落。
微微凹陷的眼窝里,一双灰褐色的老练眸子。
那些深深的皱纹,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还有昔日一波三折的往事。
刚刚若音有偷偷给苏麻喇姑诊过脉。
那是一种奇怪的脉象,脉在筋肉里,连连急数,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之状。
这种脉象,在中医里叫做雀啄脉,是十大怪脉之一,也是七大死脉之一。
一般都是生命垂危的人,才会出现这种脉象。
碰到这种情况,就算她读遍了孙大夫的医术,也无能为力。
毕竟,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医学科。
不是起死回生,逆转天命、长生不死的行当。
但尽管她知道苏麻喇姑没救了,也细心照料着。
虽然她来这儿后,和苏麻喇姑没什么交集。
可那些历史知识,让她觉得苏麻喇姑是位值得敬重的长辈。
到了黄昏时分。
若音看了看外边的天,让巧风收拾一下,打算回去,让五福晋替上。
可她才准备起身,苏麻喇姑就紧紧抓着她的手,嘴上还虚弱地道:“老四福晋,你留下来吧。”
之前那些皇子福晋,见她老了,走不动了,下不了床了,又鲜少说话。
经常伺候的时候很大力,没什么耐烦心。
但这个四福晋就不一样。
伺候她的时候不敷衍,按摩穴位时刚柔并济。
一番伺候下来,浑身都是暖的。
“这会不会不太好啊。”若音有些难为情地说。
她不是不愿意,只是康熙下令让皇子福晋挨个伺候着。
要是她一个人留下来,那算什么事儿啊。
第403章我又算得了什么
只见苏麻喇姑朝一旁的奴才示意了一眼。
那奴才就跪在了若音面前,道:“四福晋,您就留下来吧,那些福晋哪里伺候得好主子,您虽说身份尊贵,却对主子体贴备至,至于万岁爷那头,奴才叫人去乾清宫吱一声就是了。”
这几天,不止是苏麻喇姑,就是苏麻喇姑身边的奴才,也都看明白了。
那些皇子福晋个个身份尊贵。
平时都是奴才伺候她们。
她们哪里伺候过别人。
自是没若音照顾的这般精细。
都只是因为康熙的命令,做做样子,非常敷衍。
有些甚至刻意怠慢苏麻喇姑。
可四福晋就不一样了,出身名门,却细心体贴,把苏麻喇姑照顾得无微不至。
“你快起来。”若音赶紧把宫女扶起来,又看了眼慈眉善目,正看着她笑的苏麻喇姑,她于心不忍地道:“姑妈,我愿意留下来。”
苏麻喇姑是看着康熙长大的,对于康熙来说,就是老姐姐一般的存在。
就连康熙私下里,也叫她苏麻姐姐。
所以,皇子们就叫她姑妈。
宫里头的妃嫔和奴才,则喊她苏麻喇姑,也有喊苏麻姐姐的。
既然若音答应留下,这一呆,就在宫里头呆了三天。
这三天里,白天她就伺候着苏麻喇姑。
夜里就由十二阿哥两口子替上。
这让其余的皇子福晋们,都恨得牙痒痒。
她们好不容易有表现的机会,这下好了。
人四福晋全揽身上了,累不死她
这一天清晨,若音见苏麻喇姑气色好了许多。
给她擦完脸后,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居然透着光亮。
双颊还有些许微红。
她还朝若音慈祥地笑着呢。
见状,若音笑着给苏麻喇姑垫了个帛枕,道:“姑妈今儿气色真好,待会让人用撵抬你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吧,顺便闻闻开春的花香。”
“好好好,咳咳”苏麻喇姑笑回。
紧接着,若音喂苏麻喇姑喝了一点小米粥后。
就让奴才用撵把苏麻喇姑抬到了院子里晒太阳。
若音则给她按摩腿部。
一番伺候下来,加之太阳够暖,她的面上出了不少细汗。
就在她要给苏麻喇姑按摩手臂,顺便悄么么把脉。
想要看看老人家是不是回光返照时。
苏麻喇姑就摇摇头,收起了手,并道:“老四福晋,这几天辛苦你了,我觉得自个身子已经好了许多,让奴才照顾着就行。”
“说不上辛苦,能伺候姑妈,是我的福气。”若音笑回。
“听说你府上还有个大阿哥,一直在你身边带着的,好几天没回去了,想他了吧。”苏麻喇姑慈爱地看着若音,随即道:“你回去吧。”
若音不是个爱客套的人。
而且,她也听出来,苏麻喇姑说的是真心话,不是虚话。
加之她在宫里这里头,确实怪惦记弘毅的。
她牵了牵唇,道:“那行,我让奴才把您抬回屋里吧,这会太阳有些晒了。”
苏麻喇姑点点头笑了笑,算是应允了。
进屋后,苏麻喇姑身边的奴才,递了若音一个红木匣子,“四福晋,这是主子赏赐给您的孝德玉如意,还有给大阿哥的玉佩,作为您这几天侍奉的赏赐。”
“不不不,姑妈为大清辛苦了一辈子,我侍奉几天又算得了什么,怎能要姑妈的赏赐,况且,姑娘的赏赐太过贵重我实在受不起啊。”若音诚惶诚恐地跪下。
在清朝,素有“凡如意必有寓意,凡寓意必有吉祥”之说。
它不仅材质珍贵,所蕴含的寓意也尤为深刻。
而这孝德的玉如意,就更为贵重了。
“丫头,你起来吧。”苏麻喇姑斜斜靠在床沿,道:“我说你受得起,你就受的起。”
若音在奴才的搀扶下起身,抬头就不解的看着苏麻喇姑。
“因为你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候的自个儿,那时候太皇太后躺在病榻前,我就是像这般,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不求回报。”
“但你这几天,比年轻时候的我,还要细心,我看的出来,你是个孝顺懂事的,不像她们,觉着我老了,不中用了,什么都不懂,其实谁好谁不好,我心里跟明镜儿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