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1(1 / 2)
d般都是苏培盛传话的。
但他听了太医的说法后,有点不太敢传。
只是朝太医使眼色,怂恿他们上前,“您自个上前和四爷说吧。”
毕竟,他就是个奴才。
可太医是太医院的,又是万岁爷留下照顾四爷的。
人家身份和他不一样,就是说出来的话,不尽人意,四爷也不好怪罪。
只见其中一个太医,骑马挨近四爷的马车,道:“四爷,老夫刚刚替福晋诊过脉了,福晋身子并无大碍,想来只是前些日子受了惊吓,一时身子不适,不打紧的。”
人太医说的很委婉了。
面上是说受了惊吓,身子不适。
但聪明人一听,就晓得是福晋没病,故意躲着四爷呢。
太医说完后,马车里安静了很长一段时间。
良久后,才听见四爷沉沉“嗯”了一声。
苏培盛哪里听不出,四爷的声音紧绷着,心气不顺呢
便着脸上前,隔着车帘子,道:“四爷,想来外头马车颠簸,看不准也是有的,不如等到了淮河,再做打算。”
“滚”四爷厉声河道。
虽然他早就想到,她是故意的。
但还是让太医给她看了下,没想到,她当真是故意的。
既然她变着法子避他,那就如了她的意
苏培盛吓得整个人一抖,差点从马上摔下去。
得了,他多嘴了。
淮河离开封不远,坐马车也就一天一夜的事情。
所以,若音等人,次日就到了康熙在淮河周边的营帐会合。
此时,若音和四爷,以及孟氏,被带到了康熙的营帐。
到了那儿,若音发现里头的人,个个神情凝重。
而营帐中间,跪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以及一个和尚。
见状,几人匆匆行礼后,就在一旁落座了。
若音在经过诸位皇子身边时,不少人见到她身后的孟氏,看热闹的意思明显。
只有八福晋,朝她投去一抹担忧的神情。
若音回了八福晋一个浅笑后,就端坐着了。
只是在回头的时候,瞥见了坐在对面的舒先生。
她稍稍愣了愣后,就收回眼神。
紧接着,她就认真倾听着众人的话,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殿中的和尚,是冒充朱三太子的人。
而那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朱三太子本人。
那朱三太子早年间流落民间,被人收留,还隐姓埋名。
第454章没良心的女人
后又出家当了和尚,却被乡绅说服,娶了人家的女儿。
本来应该是没什么事情,这辈子能得到善终。
却因为自个儿嘴不严实,酒后说漏了嘴,被抓到这儿来了。
此时,只见康熙眯了眯犀利的眸子,淡淡问道:“朱慈焕,朕之前拜谒明皇陵,发现皇陵无人打理,想找个人来管理明孝陵,思来想去的,旁人不合适,只有明皇室的后裔,也就是你最合适,你觉得如何。”
“回皇上,草民不过一把老骨头,哪里能堪当重任。”朱慈焕委婉地拒绝。
他活了一把年纪,过了一辈子清贫的日子。
如今面对康熙一反常态的“亲善”,哪里敢接受。
他甚至能想得到,派他守皇陵后,届时再找个缘由,发落了他。
毕竟,先给他一个看似好的差事。
到时候再来个温柔一刀。
康熙既保住了名声,又永绝后患。
这在帝王家,就是典型的“先捧后杀”。
而他朱慈焕苟活了一世。
宁愿就这么死了,也不愿意接受康熙的怜悯,反正结果都一样。
所以他认为,自个这辈子,可以善终了。
“大胆朱慈焕,皇上让你守孝陵,不比你在穷山僻壤当教书先生要好的多,你要是推辞的话,这就是抗旨,是不孝”梁九功尖细厉喝。
就连帐中的一位大臣,也跟着附和道:“朱慈焕,你口口声声说自个没有参与反清复明,但这和尚到底打着你的名声招摇撞骗,刺杀万岁爷和诸位皇子。”
“就是,我看这事,与你也脱不了干系”大概都摸清了康熙的心思,另一个大臣也跟着说。
闻言,朱慈焕从容地为自个辩护:“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年事已高,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听到这,若音的柳眉,微不可察地蹙了蹙。
这个老人家的声音老迈沙哑。
头上布满了一根根的银丝儿,眼窝微微下陷,牙齿都掉得没几颗了。
面上和颈部,更是布满了皱纹。
而那些皱纹,像是在诉说着他这辈子经历的沧桑。
相信此时,他明知道希望不大,却还是如此从容。
这时,有人递了基本折子给康熙,道:“皇上,这是大臣们递上的折子,以及审问朱慈焕的供词。”
康熙随意接过后,就翻看了折子。
一时间,帐内的气氛安静得可怖。
只有康熙翻看折子的“”声。
良久后,只见康熙放下折子。
目光犀利地扫了眼朱慈焕,不带任何感情的下令:“来人,朱三即王士元,违抗圣旨,拒守皇陵,与人勾结,反清复明,现下令将其凌迟处死。”
听到这道圣旨,朱慈焕那张苍老的面上,居然牵出一抹释然的笑。
似乎,他早已料到这种结果。
直到康熙又开口时,他便瞪大了眼睛。
“另外,朱三的子孙后代俱着立斩”康熙看着面前白发苍苍,手无寸铁的老人,果断的下了圣旨。
这个时候,朱慈焕整个人都没了生气。
那双老练的眸子里,有的是绝望,深深的绝望。
他跌坐在地上,仰天道:“天要亡我一族啊”
紧接着,康熙又下令,处死那个冒充的和尚。
侍卫们领旨后,就把他们带下去了。
看着这一幕,若音将手绢攒得紧紧的。
这就是天家,有时候不管事情对与否,真与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