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1 / 2)
d。
小声道:“主子爷,四川那边来战报了。”
只见四爷顿了顿后,就把弘修交给了奴才,“回去再说。”
然后,他便带着奴才离开了松树林。
若音这头,采摘的差不多了,便让奴才把地上的松塔捡一捡,也回屋歇息了。
回到杏花馆,她却想着事。
方才,即便陈彪压低了声音,可常年习武的人,丹田气足,声音浑厚。
还是有些声音,飘到了她的耳中。
对于四川,她的第一个直觉,便是年羹尧。
果不其然,若音的猜测一点都没错。
不过几天的时间,京城就传出年羹尧击杀乱匪头目,还收服对方数千匪兵的事。
“福晋,奴才听说了,这年羹尧还没回京,说是多地还有暴乱,得彻底平反后才能回京。不过,万岁爷早早赏了年府好多东西,只怕等年羹尧回京,还要封赏他”
如霜将打听到的消息,一股脑告诉了若音。
若音眸光微转,看来这年羹尧倒真有点本事。
柳嬷嬷见若音脸色不对,还以为她不高兴。
便安慰道:“福晋,咱一开始也不知道他年羹尧这么有能耐啊。况且,他不是总在提督底下搞幺蛾子么,这样的人,管他在哪里升官发财,只要不在提督底下作乱,咱就阿弥陀佛了。”
“嗯,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要是不行,干一行不行一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他年羹尧既然有本事,能替老百姓做好事,全当是积福了。”若音没所谓地道。
柳嬷嬷说的不错,年羹尧混的再好,只要不和费扬古扯上挂钩就行。
作为嫁出去的女儿,她不能再为娘家添乱了。
就这样,又过一月,京城的雪,都积到小腿那么厚了。
年羹尧那边,又来了战报。
他也是替年家长脸了,彻底平反了那边的暴动,还让其余的匪徒,归顺大清,成了新兵蛋子。
毕竟,那些匪徒原都是老百姓来的。
因为生活所迫,才走上了不好的道路。
那些头领是必须死的,但剩下的人,不能全都杀了。
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年羹尧回京领赏。
康熙将他从四川提督升为总督,还命他监管巡抚事、统领军政,以及民事。
年羹尧也是个知恩图报的,当家夜里,就到了圆明园,跟四爷彻夜长谈。
直到第二天的早上,才从圆明园离开。
谁也不知道,这两个男人聊了些什么。
临近年关,加之年羹尧平反了一方太平,本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然而,这样的好事,没持续多久,紫城就染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霾。
太后她老人家病了
五公主和五爷为了尽孝,一直在慈仁宫轮流伺候着。
他们两个,都是打小在太后边养大,再成家的。
康熙为了太后,也破例不理政事。
当然,国不能一无君。
必要的事,奴才还是会向他禀告的。
其实,废太子的事,对他的打击不小。
导致他一直陷入痛苦之中,久久不能走出来。
他总是能在夜里的时候,想起曾经跟太子之间的相处。
现在太后病在榻上不能起,他又想起自己跟太后之间的母子关系。
明明他和太后不是亲生母子,却比太子与他之间还要亲密。
想到这些,他便感慨万千。
这么多年,皇室四代同堂,他也为皇室树立笃行孝义的榜样。
可为什么到头来,阿哥们却手足相残,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这一,康熙大清早就乘着龙撵到慈仁宫。
临下撵的时候,两个大太监搀扶着他。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因为年轻时在战场落下的毛病。
才入秋的时候,下了几场秋雨,一双腿就隐隐作痛。
现在到了冬天,一双脚更加严重了,浮肿得差点走不动路。
往的靴子也穿不了,用棉布裹着,穿的也是宽大肥厚的鞋子。
翻译一下:人要是行xg,干一行一行hang,一行行行xg,要是不行xg,干一行一行hang,一行行不行xg。
第850章不是个好的丈夫
进了慈仁宫,五公主和五爷行礼后,就退下了。
康熙不顾脚上肿痛不安,直接跪在太后的榻前。
一双经过战场磨练,布满老茧的双手,将太后的手握在手心。
“皇额娘,儿子来看你了。”
“皇帝”太后回握着康熙。
她听得见声音,感受得到康熙的手。
可是,她只能躺在镶着金钱蟒的帛枕上,动弹不得。
哪怕她想转过头,看一眼康熙,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张布满皱纹的脸,蜡黄蜡黄的。
即便是戴着暖和的帽子,也遮不住鬓角的白丝。
嘴唇干巴巴的,跟脸一个颜色。
看得康熙眸子猩红,手心微微颤抖:“皇额娘,儿子在。”
他的眼里,除了猩红,还有一丝欣喜。
前几日,太后都是昏迷不醒的状态,不能言语。
今日,她却能叫出他的名字,能说上话来了。
太后察觉到康熙颤抖的手,嘴角牵出一丝笑容:“哀家都不怕,你抖什么,即便是哀家没了,你还是咱们大清的皇帝”
“不”康熙摇了摇头,“从前您又不是没病过,这次也会好起来的,您瞧,您都能和朕说话了。”
“哀家的病哀家自个清楚这一次,只怕是不行了”
康熙牵了牵唇,想说些话安慰。
可嗓子发痒,终是没有打断太后的话。
“哀家年轻的时候不得宠,没能为皇家开枝散叶,但哀家从不后悔。”太后的声音虚弱而无力,每说一句话,都要缓好几口气,“因为哀家有你这么个儿子,简直比亲儿子还要孝顺,也就无憾了”
康熙咬了咬后牙槽,红着眼睛道:“可朕,却不是一个好父亲啊。”
昔日再怎么铁血无情的帝王,在这个嫡母面前,终于说起了内心深处的无奈。
他的声音没有往日的威严,反而透着沧桑和老迈。
大清皇家教育制度严格,他总不能让儿子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那样岂不是让世人笑话,会记上史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