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02(2 / 2)
德妃浅浅一笑,满面春风地进了乾清宫。
出身好,早早进宫都是空的。
还是得会生儿子才行。
她是包衣三旗里出来的宫女又怎样
往后,她便是这个紫禁城里,最最尊贵的女人了。
即便是未来的皇后,也要看她的脸色。
德妃进了乾清宫,就开始培养了情绪。
一双眼睛,还没到康熙的龙床前,就已然红了眼眶。
待到了康熙身边,眼泪早已往外冒,声音也哽咽地道:“臣妾给皇上请安,愿皇上龙体安康。”
“嗯你来了”康熙抬了抬手。
可手才抬到一半,就又无力地垂在明黄色的锦被上。
德妃便坐在他的身旁,拉着他的手,宛如老夫老妻般。
她擦了擦眼角的泪,通情达理地道:“其实皇上不必封臣妾为皇后的,只要皇上好,孩子们都好,臣妾便心满意足了。”
“这么些年,你把孩子们都管的很好,老四和十四,都比旁的阿哥要优秀”
闻言,德妃欣慰地笑了笑,回道:“说起十四,这个孩子从小就没让臣妾操过什么心,这一次他出征,臣妾整日里提心吊胆的,如今总算是大获全胜,心里才松快了些。”
说话的时候,德妃眉眼弯弯,全然一副慈母的模样。
不过,她却直接无视了康熙的话,只管提起十四阿哥。
却把四爷,抛之脑后。
这一刻,即便康熙昏昏沉沉的,也察觉到德妃的偏心。
加之这么些年来,他多多少少也知道德妃偏心十四阿哥。
于是,他牵了牵唇,道:“老四也不错,为人稳重,有担当。”
“是是是。”一提起四爷,德妃就板着脸,敷衍地应了,末了,还不忘数落四爷,“不过啊,老四那性子,总是闷闷的,也不知道整日里捣鼓些什么心思,让臣妾实在是捉摸不透啊”
她还不知道康熙已经立下了遗诏。
所以,还想趁着这个机会,也好影响一下康熙的决定呢。
哪知她的话才出口,康熙居然主动松开了她的手。
“朕知道,老四打小不在你身边长大,你多有不快,也有所误会”
此话一出,德妃眼里闪过一抹惊慌,赶紧在床边跪下。
“皇上,当年您把四阿哥交给佟佳皇后养着,那是臣妾的福气,臣妾哪里敢有别的心思,只是四阿哥心思深沉,总是和臣妾想不到一块,不像十四阿哥,为人直率又阳光。”
康熙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德妃别再说了。
然后,他道:“你过来,朕有话与你说,希望你听了后,能对老四少些误会。”
德妃跪在那顿了顿后,才趴在床沿,凑近了康熙。
康熙便在德妃耳旁,说了好几句话。
听得德妃当时就愣在了原地,“皇上,这事是真的吗”
“哎哟喂,娘娘真是糊涂了,万岁爷说的话,还能有假吗”一旁的梁九功都听不下去,小声的提醒。
真是的,万岁爷一言九鼎,容得了她质疑吗。
“是是是”德妃这才有所醒悟。
“好了,你退下吧。”康熙对德妃说。
“是,臣妾告退。”德妃起身,一步步退了出去。
当她出了乾清宫,才下台阶的时候,就碰上了同样被康熙召来的四爷。
两母子见面,没有什么温馨的慰问,连寒暄都没有。
“额娘万福金安。”四爷见了德妃,自然是沉稳利落地打了个千儿。
德妃则上下打量了四爷一眼,眼神中满是轻视。
无论如何,在她心中,老四比十四差远了
感谢海蓝清打赏的10000书币。
第992章成熟男人特有的倨傲和王者霸气
德妃睨了四爷一眼,轻轻的“嗯”了一声,“进去吧,别叫你皇阿玛等久了。”
四爷微微颌首,淡淡的“嗯”了一声,就进了乾清宫。
到了屏风前,四爷朝龙床上的康熙行了叩拜大礼。
“儿臣参见皇阿玛。”
“起”康熙声音沙哑,有气无力地道。
四爷起身后,没有靠近,只是站定在原地。
“不知皇阿玛召儿臣前来,有何吩咐。”
“谈不上吩咐,只是想跟你说些体己话。”康熙动了动手指,有些虚弱地开口:“朕知道你是个好的,但也知道,你确实如他们所说,是个心思深沉的,其实你去圆明园当大清第一闲人,为的是韬光养晦吧。”
闻言,四爷才站起的身子,就又跪下了。
“皇阿玛英明。”他转了转眸光,道:“儿臣确实存在韬光养晦的想法,但最主要的,儿臣还是想避一避锋芒,不想与兄弟们起争执,闹得难堪,不好收场。”
“所以这么些年来,你便刻意藏其锋芒”
“是。”既然皇阿玛都瞧出来了,他便不再隐瞒。
而且,都这个时候了,似乎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你做的事情,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朕都看在眼里”康熙说着顿了顿,呼呼喘了几口气,又道“有时候藏着锋芒是件好事,但关键时刻,还是要拿出男人的魄力来,不过对于亲人,最好还是要留有几番余地,不可太冷血无情。”
“是,儿臣谨遵皇阿玛教导。”
康熙轻咳了几声,道:“这一点,其实你比朕做的好”
“皇阿玛疼爱兄弟们,又孝敬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您的仁义,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罢了,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不提这些了。”康熙叹息一声,“朕今日叫你来,是想嘱咐你一件事。”
“皇阿玛请说。”
“朕知道,底下的阿哥都很优秀,若是他们不生在皇室里,兴许是个根正的好苗子。坏就坏在身在皇室里,个个都是狼子野心的东西。但不管如何,若是他们往后本本分分做事,过去的事情,便既往不咎了吧。”
“是。”
“当然,如果他们变本加厉,你也不必留情面。但只一点,尽量保其性命。这样对皇家,对你往后的名声也好。”
“儿臣记住了。”
康熙喘了几口气,张了张唇,道:“朕累了,你退下吧。”
“是。”四爷起身,看着屏风后的康熙,脚步有些沉重地退了出去。
三日后,是祭天的大日子。
这一天,紫禁城里来了不少王公大臣,还有喇嘛,女萨满。
祭天的地方,也就在长安左门外御河桥东祭堂子。
那是两座南北对面的神殿,一座方形在北,南向,名叫祭神殿。
一座圆形在南,北向,名叫圜殿。
日出前七刻,时辰一到,斋宫鸣太和钟,四爷便从太和殿至圜丘坛。
整个过程,不能坐马车,也不能乘轿子,只能步行。
待到了圜丘坛,那儿东南燔牛犊,西南悬天灯,烟云缥缈,烛影剧院摇红,给人以一种非常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