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3(1 / 2)
d让御医治病才好。这万一要是有了身孕,就更加要多注意了。”
婉妃沉默了一会,终是咬唇应了一声“是”。
若音则转头吩咐半梅:“去,把冯御医叫来。”
半梅点点头,就让如霜去请了。
这一刻,即便御医还没来,可是大家似乎认定了婉妃肚里已经有了皇嗣。
比起齐妃,晴妃的嫉妒更甚。
怎么说齐妃也是老人了,人家最该嫉妒的是皇后。
可晴妃就不一样了,她是眼看着婉妃和她一样是新人进宫,同样被封为妃的。
但人家婉妃的经历却与她大不相同。
晴妃素来是个直来直往的,人前人后不喜欢藏着掖着,有什么就说什么。
此刻,更是忍不住把心里话说出来了。
“常听人说同人不同命,却没想到这种事情发生在咱们几个身上。”
说着,她的视线在新进宫的新人面上来回扫了一眼。
“要说咱们几个都是一起进宫的,可人家婉妃是头一个侍寝的,眼瞧着人家都快怀了皇嗣,咱们还盼着皇上第一次翻咱的牌子呢。”
众人:“”
“不过,要说同人不同命,最恰当的应该是瑾妃。”晴妃看向瑾妃,笑道:“你可是和婉妃同一个家族里出来的,还长着同一张脸,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你们的性子了。”
这时,一旁的齐妃忙附和道:“说的对,真是应了瑾妃进宫头一天说的那句话,你们两姐妹虽然长得相似,但性格不一样,瑾妃活泼热情,婉妃温婉文静。一个是这一届的秀女当中拔得头筹的赢家,一个却在永和宫独守空房,还没侍寝过,呵呵想想就好笑呢。”
齐妃之前跟瑾妃闹了口舌之争,现在自然是逮着机会可劲了揶揄瑾妃。
若音将齐妃的话听在耳里。
其实齐妃说的也差不了多少。
这两姐妹,一个是招摇的美,一个是淡雅的美。
当事人婉妃性子比较能忍,她只是担忧地看了瑾妃一眼。
瑾妃回了她一抹让她放心的眼神,随即眼神凶狠地瞪向晴妃和齐妃。
“我和姐姐从小一起长大,姐姐好便是我好,甚至,我更希望她比我过的好。”
瑾妃哪里不知道,晴妃和齐妃在这唱双簧,是想挑拨她和姐姐之间的感情。
见状,齐妃撇嘴道:“行行行,本宫呀,希望你十年之后还能说出这样的话。”
听到这话,瑾妃和婉妃都没接。
只不过,两姐妹对视了一眼。
她们的默契相当好,只一个眼神,就知道彼此眼里的情感。
婉妃欣慰地笑了笑,没人知道她和妹妹之间的感情有多深。
两人一致对外抗敌的样子,倒是让齐妃和晴妃都住了嘴。
看来这孪生姐妹就是不一样,比旁的塑料姐妹要难搞。
既然搞不了事情,她们索性就住了嘴。
后宫妃嫔里,就属齐妃和晴妃最活跃。
现在她们两个安静下来,整个堂间都安静了。
不多时,如霜带着冯御医进来诊脉。
第1413章7月14日君临天下的冷酷感
冯御医先是朝若音和妃嫔们行礼。
然后,就有奴才搬了凳子在婉妃跟前的桌几旁,让其替婉妃诊脉。
当冯御医隔着丝帕替婉妃诊脉时。
婉妃的面色稍稍有些不太自然,还有点小紧张的样子。
后宫妃嫔本来是很在意这件事的。
可真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个的,不是直视前方。
就是低头抿茶,佯装什么都不在意的样子。
不一会儿,冯御医摸了摸下巴,走到中间,朝若音行礼:“皇后娘娘,婉妃娘娘有喜了,据奴才把脉,刚好有一月左右的身孕。”
闻言,众人面上各异。
但不管如何,都开心不起来。
就连婉妃自个,面上的表情都有些呆滞,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只因她极力想要隐藏的事情,就此公布在众人面前。
就好比一下子将她从安全的地方,拉到了最为凶险的狼群。
此刻,那些妃嫔们看她的眼神,简直比狼还要可怖。
若音将婉妃的表情看在眼里。
看来,婉妃早就知道自个有了身孕。
由于头三月危险期没过,所以不敢公布,想隐瞒一段时日。
却被晴妃和齐妃误打误撞,给揭露了出来。
若音收回眼神,官方地问冯御医:“适才婉妃在本宫这咳嗽了一阵子,这对她的身子可有影响”
“回娘娘的话,天冷着凉本就是常事,加上有了身孕的人,身子确实不如寻常人。待奴才给婉妃开一些温和的中药,平时再多喝热水,就没事的。”冯御医道。
若音点点头:“那好,你且下去安排吧。”
“是。”冯御医应了后,就出去了。
若音瞧着时候不早,该说的说了,该嘱咐的嘱咐完,就遣散了众人。
后宫妃嫔临离开时,好几个死死地盯着婉妃的肚子。
有羡慕、有嫉妒、有阴鸷
接下来的日子,科尔沁部落知道婉妃有了身孕,进贡了一批贡品。
并且,原本跟着婉妃和瑾妃一起进宫的陪嫁奴才,全都集中到婉妃的延禧宫伺候着。
怎么说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也出了好几届皇后。
她们当然知道,后宫是个勾心斗角的地方。
尤其是妃嫔有了皇嗣,就如同鬼门关闯了好几回。
要经过好些劫难,才能平安生产。
所以,博尔济吉特家族此举,势必要护着婉妃将肚里的皇嗣平安生下。
不知道是不是婉妃的延禧宫看守的太严格,导致旁人无法搞事首发
还是因为婉妃性格温婉,没有在后宫树敌。
一段时间过去,后宫都太平得很。
于是一眨眼,就到了二月初。
一年之计在于春,早春是一年的开始。
因为春天是孕育,是播洒,是希望。
一年当中所有的美好,都是从这个时候启程的。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便是一年一度的社日节。
这个节日,皇家每年都要立社祭祀、敲锣鼓、放炮仗,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从战国时期,再到秦汉时期,再到大清朝,农业一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占据了国家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调。
所以,为了体现对农业的重视,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每一届皇帝都会御驾亲耕。
尤其大清入关以来,被汉人说满人靠打猎吃兽,是不开化之夷狄。
为了打破这个说法,顺治帝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就在京城的东北郊务农。
让天下百姓知道满洲人当皇帝,和汉人一样提倡务农。
有了顺治帝的先列,康熙每年再忙,都要带着皇后跟妃嫔下地亲耕。
那么,四爷也不例外。
老百姓种田,那是各自种各自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