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1(2 / 2)
一席紫色长裙,端庄得体,身材纤弱,却带着刚健,秀发披肩,显得肤如凝脂,粉腮红润,端庄中有一股不自知的妩媚,如冬季粉色梅花,在场似乎少有人知道她是谁,知道有人喊道:“冷月到。”
娄昭才在徐清耳边道:“这是奶奶的关门弟子,你出生之后奶奶从山下捡来的一个女孩儿,比你大了两三岁,后来就一直很少见她,没想到出落的这么漂亮,这是修炼了一身本事,也想当家主呢。”
“冷月”徐清问了一句,就看着这女子目不斜视,手中提着一柄暗紫色长剑,不是长剑,是长刀,该不会是苗刀徐清可猜对了,这不仅是苗刀,还是华夏自古排名第二的苗刀之祖,是忍者刀的克星。貌若天仙的冷月目不斜视,却独独在小月儿的身上停留了一瞬,眼神中有一抹异样的光华。
娄凤在徐清耳边低声道:“小清,你的福气来了,你爷爷做的事情,你奶奶也知道,从前几年就开始给你们两个批八字,怕是要许给你为妻,不过,红颜祸水,从冷月十三的时候,娄棋就请你奶奶把姑娘嫁给她,到如今尚未娶亲,就是等这姑娘呢。”
就娄凤一句话,林青鲤小脸上满是骄傲,小月儿看着冷月的脸色却不是太好了。
徐清的脸色却更是不好,从爷爷的话头话尾来听,从冷月的气质相貌来看,这哪儿是怕是要许给自己呢这是一定的事儿啊得了,给思雨发一条短信吧,如果之后自己真的被爷爷奶奶赐婚了,要拒婚,思雨怕是得来一趟
第0480章小人死罪
话也说了,号也抓了,因为新鲜而产生的热闹劲儿也过去了,比赛就要开始了。
整片广场都安静了下来,三十余位掌门人入座,身居正中的娄天齐摆摆手,示意开始吧,主考官老管家上前一步,朝着四周观瞧,张嘴朗声道:“今天,山外山楼外楼选拔下任家主,是五十年来的大日子,楼外楼英才齐聚一堂,漪欤盛哉。第一场文试,作画,题词,题目是英雄,重彩工笔画。期限为两日,每位考生只能带一名奴仆伺候。”
林青鲤道:“怎么还能带奴仆伺候呢不怕作弊么”
徐清道:“两天呢,总得吃饭不是不要怕作弊,如果有人能代笔画出佳作,也不亏那人能笼络到这等人才的心,是重彩工笔画,只有两个字,英雄,虽说是人物,但是得有环境体现,既然是比赛,就得全力以赴,我需要的帮手呢,会磨墨,会调色,青鲤你会么”
林青鲤摇摇头,道:“大哥你也没教过我。”
小月儿也不会,从小在游牧民族长起来的,懂点儿羌笛曲调,可是真不懂书法画作。
徐清道:“要是妮子在就好了,那丫头的水平可不低。”
上官秋到了徐清身边,道:“妈陪你进去,打打下手还是不在话下的。”
“行”徐清很爽快的答应了,可是在宣布进场,众人在看到上官秋随徐清进去了之后,都不高兴,人家不是说了么,是带奴仆进去这徐清是要把自己的亲娘当奴仆使唤么上阵父子兵么早听说过上官秋的威名,会不会是这徐清离了他妈就啥也干不成了
现在在世外,学生考试父母相随,可怜天下父母心,徐清真不觉得老妈陪自己考试有什么大不了,可是宗门中人却不愿意看到这种画面,因为宗门中的男丁大多成事儿早,十五六的时候,就顶起了家门,这个时候往往家中女流之辈就不抛头露面了。在外面打仗的时候,徐清拿大头,家中女流出面顶一下打个助攻,别人看得见,不会说什么,然而在此时,许多人都不乐意看到。
也是他们就恨徐清,就像是有的人做个公益,心红眼热的人会说,太有钱了呗,没处花了,总之徐清现在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从负面上想。
不过,那个冷月看向徐清的时候,眼神里的那抹玩味是和徐清的“恶名”无关的。
比赛还是开始了,徐清进了考试的小屋,小屋有三十平米,那张桌子就有二十平,上面铺着大大的熟宣,文房四宝,排笔,白玉镇纸,洗砚桶,还有马桶,真是什么都准备好了。
就是小屋子太过于压抑,三面是墙,门窗在一面,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啊,好在徐清的屋子是靠边的,撩开窗帘,就能看到那山巅池塘,也能看到起起落落的白鹤。
进来坐下之后,徐清也没有马上开始磨墨,一对母子闲聊起来,徐清道:“英雄,要怎么体现这个天下,谁是英雄”
上官秋道:“曹操和刘备”
徐清笑道:“那是曹操认为的,那个时代的英雄,我认关二爷是一位,桃园一场,一生追随,忠肝义胆,青龙偃月赤兔宝马驰骋疆场。”
“我怎么觉得,会有人画曹操和刘备梅亭煮酒”
徐清道:“管他们画什么,妈,你见过一大片池塘被鲜血染红的样子么”
“没见过。”
“我见过啊,没机会见到那些先烈保卫国家殊死战斗的战场,不过跟着干爹干妈见到过一次中东小国百姓保卫国土的战斗,血染沙场气化红,捐躯为国是英雄啊。”徐清道:“我这辈子最忘不了的画面,就是我那些干爹们挨个赴死的画面,还有卓木防御战的那场战争。卓木防御战,我才带了五十个兵,挡住了婆罗门一个师的进攻,我忘不了他们的一瞥一笑,更忘不了他们果决赴死的样子。英雄,是他们”
徐清完全没有把这次比赛当成一次比赛,好久都没有用心仔细地作一幅画,好容易有了这两天的空闲,徐清决定把他们的脸记录下来。
后来上官秋发现自己的那些调色的技术也帮不上徐清,分分豪豪,都得徐清亲自拿捏,徐清的工笔画可以做到超现实主义,也完全脱离不出华夏人的审美范畴,这种水平,放眼整个国家都是凤毛麟角。
因为徐清学工笔人物,是照着清明上河图学的,用散点透视法,去摄取景象。
清明上河图上,大到原野河流,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织成统一整体。三教九流,各种牲畜,赶集买卖闲逛饮酒,做什么的都有,有人说五米长的画卷上有一千六百余人。徐清要画的,不过是自己的那加起来的五十多人,怎么会拿不下来
上官秋的意思画这种画,在宗门内不会讨喜,徐清就写诗暗讽了一句,“高人不知亡国恨,隔江犹练齐眉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