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大家有没有兴趣接受(1 / 2)
高凡站在发言席上,幸灾乐祸地看着众人起哄。过了好一会,他才敲敲话筒,示意大家安静,自己还有话说。
大家叫嚣了一通,也有些累了。车轱辘话说了十几遍,也没啥新鲜感了,于是纷纷停口,等着听高凡还有什么下文。
“大家的心情,我虽然只是一个行业里的新人,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不过,国家的政策,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哪位老大哥有这样的渠道,能够把咱们的意见反映上去,让国家改变初衷,我是非常愿意看到的。我想,大家也是非常愿意看到的,是不是?”
一席话把大家给说哑了。
大家都是社会人,哪里听不出高凡话里的嘲讽意味。高凡分明就是在说,大家再闹腾也白搭,一旦国家的意志确定了,凭着大家这点小身板,能和国家去抗衡?
氟烃产业,说起来是个产业,其实小得可怜。一吨CFCs的平均价格不到6000元,全国40多家企业的总产能不足3万吨,加起来不到2亿元的产值而已,国家会在乎他们这些人高兴不高兴?
再至于说什么不干了,让职工去嗑风,都用不着国家出手,信不信县长就能把你给撕巴撕巴喂狗去了?
相比之下,高凡说的什么国际承诺,什么复关谈判之类,都是高大上的概念,大家不觉得自己能扛得过这样的压力。
听到如果台下有一两个250的厂长,非要不依不饶地,他还真有些麻爪。
“小弟的意思呢,是既然事情已经不可扭转了,那么咱们就得积极自救。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车间,就是我们投入了200万资金改造的生产设备,能够生产F22,未来还准备生产HFC-134a,HCFC-141b等一系列国家推荐的CFCs替代品。
“我们已经做过测试,用这套生产装置生产出来的F22,每吨的成本不会超过5000元。目前国内市场上进口F22的价格已经达到了10000元,也就是说,我们每销售一吨F22,能够净赚5000元。”
“什么什么,F22的生产成本不到5000元,这怎么可能!”
台下再次哗然。
有些厂子自己也生产F22,成本恨不得超过了每吨10000元,比进口F22的市场价还高。另外一些厂子虽然自己不生产,但也是去打听过同行情况的,知道生产成本起码也在8000元以上,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
如果照高凡所说,经过改造的设备能够把F22的生产成本下降到每吨5000元,就意味着产品具有竞争力了。目前国内F22的市场价格在10000元以上,自己按8000元出货,肯定是没问题的,每吨的利润就有3000元。
如果建一套1000吨的装置,满负荷生产,一年的利润就是300万,足够抵销高凡所说的200万的更新改造投入了,这是多美的事情。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大家必须要先解决的,那就是如果大家都开足马力生产F22,市场能消化得掉吗?
这里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由于F22的价格比CFCs的价格要高出一倍以上,国内的冰箱企业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氟烃类物质作为塑料发泡剂、喷雾剂、清洗剂的企业,往往更倾向于选择CFCs,而不愿意使用F22,这就使得F22的需求是远远不及CFC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