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3章 老一辈的愿望(九)(1 / 2)
倭国的崛起,对华夏来说是一个永远的痛。
不管是甲午战争以后,倭国人对华夏的慢慢渗透、步步紧逼,还是从卢沟桥开始的全面侵华战争,都是在蚕食鲸吞华夏的血肉。
甲午战败,倭国人成为了悬在华夏人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随时有可能掉下来,斩下华夏人的头颅,任由鲜血从颈腔喷出,撒下一片红色。
很多人都只知道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或者1937年的七七事变,但可以说,自从甲午战争之后,倭国对华夏的侵略就没有停止过。
《马关条约》签订仅仅两年后,也就是1897年,倭国借口巨野教案强占胶州湾,建立胶澳租界,并修建胶济铁路,开始对华北进行渗透。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倭国作为主力之一,出动海陆军共2.1万余人,战后获得华北驻屯军特权,长期驻扎京津地区。
1905年,倭国在华夏东北地区战胜S国,接管南满铁路控制权,并在辽东半岛设立关东总督府,开始对东北进行殖民统治,从此开始了对华夏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源源不断地为倭国本土和军事建设输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倭国以对德意志宣战为借口,于1914年8月强行在鲁省龙口登陆,占领胶济铁路全线,联合英格兰军队围攻德意志军队控制的青岛。
到了11月,德意志军队投降后,倭国取代德意志接管青岛,设立军政机构控制海关、铁路及矿山资源?,开始了对青岛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掠夺。
1915年,倭国利用袁世凯向外寻求支持以复辟帝制的意向,趁机于1915年1月18日向华夏政府提出了《对支·那政策文件》,即“二十一条”草案。
该草案的主要内容是:承认倭国继承德意志在鲁省的一切权益,鲁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承认倭国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数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至九十九年;汉冶萍公司改为两国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所有华夏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华夏政府聘用倭国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一开始袁世凯政府对倭国的要求表示抗议,但在倭国的威胁下,最后还是于5月9日承认上述条款,并于25日订立《华夏和倭国民四条约》,正式确认了“二十一条”中的大部分内容。
二十一条是倭国对华侵略的重要历史事件,严重侵犯了华夏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充分暴露出倭国企图把华夏变为其殖民地的真面目。
1928年的济南惨案。
1928年4月,果党北伐军向北进攻,为阻止英格兰、漂亮国势力向北发展,1928年5月3日,倭国军队在鲁省济南向北伐军发动进攻。
由于常凯申一味妥协退让并下达不抵抗命令,大量华夏军民遭到屠杀。
当北伐军进占济南时,倭国军队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出兵干涉,并于1928年5月3日凶残地杀害了华夏17名外交人员,进而强占全城,恣意杀戮华夏军民6123人。
1928年6月4日,倭国军队在皇姑屯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炸成重伤后身亡,酿成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倭国关东军突袭东北军北大营,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占领华夏东北三省。
1932年1月28日,倭国在华夏沪市发动一二八事变,目的是为了转移九一八事变后聚焦在它身上的国际视线,并图谋侵占华夏东部沿海富庶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