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 第八百九十二章 不敢再作反抗

第八百九十二章 不敢再作反抗(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喊声在空旷的清晨中久久回荡,整座宣府都仿佛屏住了呼吸,只有他在城墙下嘶吼。

守军派人核查完命令无误后转身报告:“将军,的确是皇命无疑。”

杨洪盯着那名情绪激昂的传令员,沉默了许久,最终咬牙下达了开城令。

守军迅速集结,分两路由城中杀出,一支奔赴独石口方向,另一支则奔向居庸关。

在大同的郭登也收到相同的命令,剑指紫荆关!

若发现也先前往该处,就逼他退回独石口,那里将是决战的关键战场。紫荆关成为他唯一的选择。他前方是郭登的压迫追击,背后是石亨步步紧逼,一路上,看似按兵不动的城市突然开始派出骑兵,轮番扰牵制他的军队。

保定向倒马关派出官兵,只是表面声势浩大,实则只是做戏给也先看。

大明朝的指令传达如一,没有一点延误,畅通下达各地。

再来观察居庸关这边的局势。

尽管眼下孙镗还没把阿剌彻底击败,可他手下万人对付五万敌军,也不是毫无办法。

他一点也不慌张,因为瓦剌士卒早已心惊胆战。

谁还记得就在一个月之前,他们在土木堡大胜一场时意气风发的景象,那股气势,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清晨的日光照上远山之巅,光辉洒落大地。

对瓦剌军来说,这曙光却是伴着明军到来的不祥之兆。

从宣府那边传来的战鼓声越来越清晰。那里,正位于居庸关的前侧,地理位置上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此时此刻,比起眼前的孙镗,阿剌更在意的反而是从宣府赶来支援的大军。

杨洪心里很清楚,现在京城那边应该已经得胜,当下的局面就是要把敌人围死在这几关之间,来个瓮中捉鳖。而那个最致命的“棍子”,就是他手中的部队和宣府军。

自从土木堡之战之后,那些藏起来的兵器粮草等物资,这次都必须全部清点报出——否则他知道,京城那位皇帝绝不会对他手下留情。

这位历经战阵的老将军感受到了自京城而来的压迫感,而且这份压力压得他根本无法违抗。

瓦剌已经注定要失败,否则为何城里会有人专门送到前线命令?那群突然出现在宣府城边的锦衣校尉就是一个明确信号。

一路思索着,杨洪开始琢磨,自己提前准备好的那一通解释说辞,到底能不能在战事结束后,为自己在朝堂保住一条小命。

现在最关键的是做出个态度来。因为他是心知肚明——京城那位天子,正盯着他的动静呢。

阿剌猛地收紧马缰,把马头拽了个方向,心一横,要做最后一搏。现在只能冲,没有退路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明军来一截,谁也别想活命回去。

杨洪站在队伍最前端,领着明军战旗慢慢列好阵型。宣府这边的军队比别的边关要强上许多,没那些“放贼赚钱”的坏毛病,又在土木堡之乱里捡了不少好处。

再说宣府到底还在大明掌控之下,至少能守得住,不会轻言放弃。

刚才死一般安静的战场,被轰天响的声音撕裂。

火铳、三眼铳、战炮推车——一应俱全,这些东西可都是夷王赐下来的。

孙镗满身血污,耳边炮声轰隆,他轻轻拍了拍身旁马脖子,让马歇上片刻。

就在这一刻,厚实高耸的居庸关城下,明军再一次现身战场。

不仅仅是居庸关,平型关、宁武关等地,都陆续迎来了明军增援。所有重要关口一一恢复兵力,战线重新收紧。

原本是去解救皇上的队伍,现在都调整了方向,纷纷调防内长城线,四处布点。

此时,明朝这条横跨万里的长城防线,宛如一面紧密无隙的大网,由千千万万坚固如铁的防线作针线,将原先那残破不堪的战场缺口,一针一针缝补严实。

混乱当中,朱祁镇躲在败逃的人群里,早不见先前那副熟悉的铁盔重甲,身上换成了平民穿的一身粗布衣裳。

而在也先的兵群中,袁彬一直紧跟着走。

赶路的也先望见狼狈的袁彬,笑了一声,调侃道:“你那大明的皇帝呢?”

袁彬听了这句话,胸口如针扎,眼眶发酸,哽咽答道:“我已经和陛下失散,不知道他下落。”

也先听了心里明白——此人是弃主而去的叛将。他如今只能低头投降我大元以求活命。

虽说一路走来也打过几场小胜仗,抢了些物资财货。但对全局根本无改,这些战果微不足道,难抵京城一战惨败带来的溃败局面。

关外的原野上,马蹄翻滚声四面响起,阿剌接连带军冲杀,可一再被明军弹如雨下打退回原地。

只见阿剌纵身跃出战列。前看一眼是杨洪的铁军严阵以待;后退之路,也早被孙镗的军阵与源源赶到的明军封死。

他下马之后摘了盔甲,单膝跪地,头触泥土,双手按地,整个人深深匍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