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六章 臣感到荣幸(1 / 2)
现在京营表面上是于谦掌控,但于谦成了皇帝的一把刀。
这种极致的权力集中,让他们怎么不怕?
他们听说了,皇帝被刺那天,如果不是各都督及时拦住,皇帝迅速传令,京营那些粗人真可能冲进京城。
现在的皇帝,在京城是真正的天。
“陛下,末将真的没有异心啊。”
石亨是总兵,他比那些文官更明白现在皇帝的威严有多可怕。
这事儿根本不可能,机会就在眼前。
“那你为什么霸占土地?”
朱祁钰冷冷地问:“如果朕给得不够,你尽管说,但朕没给你的,你敢抢,这不是是什么?”
“陛下,臣知道自己见识浅薄,甘愿受罚。”
石亨用头狠狠地撞在地上,说道。
“石总兵曾经为朝廷立过功,朕不惩罚你,但你要把霸占的土地还给百姓。”
朱祁钰说。
这一下让石亨愣住了,手中的刀悬在半空,没砍下去。
旁边的杨洪立刻反应过来,这只是一个开始,圣人是要整顿军政!
他随即站出来主动认罪,高悬的刀是砍那些不肯低头的人,这些人可不只是武将。
看到一个个认罪,朱祁钰看向都察院。
“都察院,派御史,刑部派按察使,兵部派都指挥,再加上厂卫,去巡查全国被侵占的土地,如果有人阻拦,直接格杀勿论!”
朱祁钰早就想成立这样一个巡查小组了。
被点到名的,除了厂卫,其他都是负责巡视地方的官员。
但这次和以往不同。
把天下的田地当作皇帝的私产,这跟王莽的做法差不多。
不过时代不一样了,周忱推行的耗羡归公,兵部提出的募兵制,都让朱祁钰急于改革。
不能因为有阻力就停下来。
募兵制本来就是在洪武末年,军卫法逐渐废弛的情况下才提出来的。
大明就像一个身体残缺的巨人,军卫法的衰落,朝中大臣都看在眼里。
朱祁钰也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他所做的,不过是提高侵占土地的成本。
普通百姓根本无力对抗权贵,所以被占了也就算了,带着家人逃走,运气差的被抓回去,也只能任人摆布。
没有一个百姓能跑到京城刑部外的登闻鼓前,敲响那面鼓。
群臣虽然害怕那把高悬的刀,但心里更恨的是那个行刺的主谋,干什么不好,偏偏去刺杀皇帝,行刺就算了,还失败了。
现在好了,圣人没抓到主谋,猜忌心起来了,谁还敢出头?
金濂站起来问道:“现在已经是秋分之后了,陛下什么时候处决马顺等人?”
听到这话,朱祁钰才注意到御案上的批文。
华夏对生死看得极重,大明的死囚必须经过皇帝批准才能处决。
这是生杀大权,不是哪个尚书或官员审问后喊一声“秋后问斩”就能决定的。
只要朱批没下来,死囚就能活命。
想了想,朱祁钰开始勾选名字。
名单很多,不只是马顺,还有之前瓦剌入侵京师时,临阵脱逃、趁乱抢劫的人。
这些人中有没有冤枉的?
也许有,但朱祁钰也分不清。
历代皇帝都是这样,所以真正被很快处死的人很少,就像马顺那样。
朱祁钰最终在马顺、郭敬、金英等人的名字上批了红。
这些事,朱祁钰一点也不觉得难受。
批完后,他说道:“行刑时间,就让金卿来定。”
“不过,兴安护驾不力,罚廷杖二十。”
朱祁钰看着兴安。
兴安立刻跪下说:“谢陛下隆恩。”
接着,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汉将军走上台阶,直接把兴安的官服脱了下来。
光着上身还不够,锦衣卫又搬来一张凳子,把兴安的手绑住。
兴安一直很听话,连裤子都被脱掉也没有一句抱怨。
当一个人按着手,一个人按着脚,把他牢牢固定在凳子上后,监刑官向皇帝请示是否开始用刑。
“打。”
朱祁钰只说了一个字。
锦衣卫高高举起的板子随即落下。
每打五下,就要换一根棍子,再换一个行刑的人。
以前太祖的时候,廷杖只是惩罚,一般不会要命。
给廷杖加上铁皮和倒刺,那是朱厚照和刘瑾干的事。
每次下棍时,行刑官都要大声喊叫,声音响彻整个大殿,完全盖过了受刑人被打时的惨叫声。
别以为廷杖不会要命。
没有外力干预的情况下,三十下廷杖就能让人躺上好几个月。
兴安露出的屁股从白变红,最后变成紫红色,甚至渗出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