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虚构(2 / 2)
这句话听起来挺激励人,但朱祁钰说得平淡,神情也没有波动。
“没错!各位正在创造历史!”
一旁的刘升握紧拳头,其他老师也都看向大臣们。
“于尚书,你也在现代历史里啊!”
刘升和其他老师都把目光投向了于谦。
朱祁钰答应过工匠们,将来一定会让他们名垂青史,所以关于现代历史的部分,他让老师们试试看,其中除了工匠,最重要的就是京城之战。
于谦并不知道,他对大家的反应感到有些意外。
“从太祖开始,到京城保卫战,朕称之为近代史,往后就是现代史,也就是现在,正是眼前这一刻。”
朱祁钰接着说道。
一瞬间,众人都觉得头皮发麻,连于谦也一样。
“说起来,周忱推行的平米法,陈循去年坚持开放海禁,于谦力挽狂澜,还有王振专权,胡濙……这些都会写进课本。”
周忱再次被点到名字,这次他的眼眶有些湿润。
士人为了赏识自己的人而死,没有什么比被人认可更让人感动的了。
陈循如此,于谦也如此,年纪一大把,满腹才华,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此刻的心情。
至于金濂和王直,六部尚书中有四个上了名单,虽然其中一人名声不太好,但明显自己差得远了。
这就是情绪的价值,金钱和权力都换不来。
“臣远远比不上陛下万分之一,不敢居功。”
过了许久,于谦向皇帝行礼说道。
“朕明白,但如果当初于卿不信朕,现在朕可能就不在京城了。”
谦虚?那可不现实!
富贵了不回老家,就像穿着漂亮衣服在夜里走路!
难道要让后人以为皇位是捡来的,然后为了抢皇位才除掉皇兄吗?
皇兄的坟头草早就长两米高了,又没有夺门之变,凭什么这么说?
朱祁钰心里想着这些,于谦当然不知道,但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土木堡之战时的情景。
“好了,这种事,你们谦虚也没用,到底办不办,还得朕说了算。”
他挥了挥手,把话题拉回来,对高侍郎说:“高侍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回陛下,有,而且很多,臣想留下来多学一点。”
高谷脑子里全是问题,却不知从哪里问起。
“陛下,这是又搞什么新花样吗?”
刘升也好奇地问道。
“这是一张邸报,能让人们不出门就知道天下大事。”
朱祁钰摸着下巴想了想,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出几个区域。
他在不同的地方写下内容,比如诗词、对联、一些小故事,再配上简单的图画,很快就把一块黑板报做出来了。
放下粉笔,朱祁钰拍了拍手,灰尘纷纷扬扬地飞起来。
“大致就是这样,诗词除了经典作品,也可以包括现在某些人的作品,而这些白话故事,可以是最近发生的事,也可以是虚构的。”
朱祁钰拿起教鞭,指着不同版面的不同风格给高谷讲解。
“至于识字这一块,高侍郎以后是通政使,自己必须先懂,才能知道怎么教别人识字。”
这部分只能靠自己学习,没有学习意愿的人,光靠一张邸报也学不进去。
各位老师,以后学生过节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做黑板报,分分工合作,这样就能看出谁字写得好,谁会写文章,谁会画画等等,这些特长都能在黑板报里体现出来。
既然今天可以做,不如就趁现在给学生们布置点任务吧。
朱祁钰看的不只是这张邸报,还包括相关的产业,比如造纸、印刷,还有卖报纸的小贩等等。
这些都是能提供工作的机会。
随着朱祁钰不断讲解,大家对邸报有了新的理解。
除了国家大事,邸报最重要的还是各地的最新消息。
在北京城里,主要刊登朝廷发布的命令,中间穿插一些民事纠纷,顺便发表经过审核的文章和作品。
一举多得,但因为是在皇帝眼皮底下,高谷压力很大。
不过经历了刚才的教科书事件后,高谷觉得这也是个展示自己的好机会。
“陛下,臣一定把邸报办好!”
想明白了之后,高谷郑重地跪下磕头。
朱祁钰离开景泰学校后,大臣们留下继续学习。
从今天起,除了高谷之外,其他人就不能随便进学校了,大家要抓紧时间学习。
海面上,一支舰队正迎着风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