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动手实验(1 / 2)
中医并不排斥这些,只要能治病,就是好药。
所以在医书里,也记载了不少像蝙蝠粪、小孩尿液这种让人难以下咽的药材。
其实,用霉菌治病的方法,中药早就有了,那就是芥菜卤汁。
芥菜发霉长出绿毛,这种东西后来叫青霉。
但要想从中提取青霉素,过程很复杂,通常要埋在土里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让芥菜慢慢化成水,霉毛和汁液融合才行。
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医是中华的瑰宝。
人工制造青霉素,其实就是把埋在土里的过程缩短了。现在,李言闻正盯着收集到的青霉素。
他用大米和山芋混合的汁液来培养青霉,经过多次试验,现在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霉毛中有用的东西提取出来。
他试过几次,但效果都不理想。
他只是一个医生,而且皇帝也说过,这种东西虽然在医书里有提到,但真要做出来,皇帝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相比大蒜素,青霉素的提取难度对他来说简直高太多了。
“陛下说的化学物理反应,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言闻托着下巴,眼神发呆,自言自语。
“那不是学校里的课程吗?”
这时旁边一位医生听到了,忍不住问道。
李言闻眼睛一亮,转头问:“什么学校?”
景泰学校离他们学院不远,就在几条街外。
那位医生皱着眉头,觉得这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可当他回头时,却发现李言闻已经不见了。
“哎,去那儿有什么用?那学校可不是谁都能进的。”
医生自言自语地说。
其实,一听景泰学校有化学和物理的课程,李言闻根本没多想,就直接跑出了学院。
结果刚到门口就被门卫拦住了。
“没有皇上的文书或者学校的证明,闲人不得进入。”
门卫不是普通老头,腰上还挂着一把刀。
李言闻一听,干脆坐在了校门口。
去找皇帝?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不过等学校里的人出来,倒是可以试试看。
见李言闻一直不走,蹲在墙角不动,门卫皱了皱眉,提醒道:“现在是放假,你在这儿等也没用。”
李言闻忍不住问道:“请问这所学校里有教化学和物理的老师吗?”
门卫只简单地回了一句:“有。”
他没再多问,因为学校内部人员的信息是不能随便透露的。
李言闻听完后想了想,又往校门里面看了看,眼睛一转,拱手道谢后就走了。其实打听老师的事并不难。
他先去了国子监,从那里听说几位在学校任教的监生都退学了。
不只是因为孔家的事情,还有国子监里的倭人事件,也让很多监生心灰意冷。
原本以为挺容易的事,结果李言闻绕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景泰学校。
校门挡住了他的去路,围墙也遮住了他的视线。
他又找了个地方坐下,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希望他要找的人能出现在这里。
太阳渐渐把人们的影子拉长,李言闻的腿开始发麻,不时站起来活动一下。
“蜡烛放在密闭容器里会熄灭,小老鼠也活不了,应该是因为空气的问题。如果把植物和蜡烛一起放在密闭容器里,蜡烛能烧得更久一些,这可能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关系吧?”
刘升一边跟陶有道说话,一边谈论最近做实验时发现的现象。
放假期间学校不提供伙食,他们晚饭都是在外面吃。
他们本来是监生,退学后没地方住,只能留在学校宿舍,但这也让他们有机会使用学校的实验器材。
“燃烧的本质是物体和氧气发生反应,那热气球燃烧的时候,如果有二氧化碳的话,二氧化碳会不会比氧气轻?”
陶有道摸着下巴,一边思考一边问。
“也不一定,常见的炭火都在室内,如果二氧化碳比氧气轻,那它不是会往上飘吗?其实里面还包含了很多东西。”
另一个人皱着眉头,补充了两人没想到的地方。
蹲在墙角的李言闻听着他们的对话,感觉像是在听神仙讲话,但这就是他想要的信息。
刘升他们没注意到李言闻,出去吃饭本来就是他们的习惯,聊得入神时,根本没注意旁边有人。
李言闻拍了拍裤子,赶紧跑过去,开口问:“请问……”
话刚出口,对方却没停下脚步。
他又追了几步,再次问:“敢问……”
对方还是没回头。李言闻想了想,小跑着跑到他们前面,弯腰拱手说:“各位!”
听到声音,刘升他们才停下说话,转过头来看着李言闻。
李言闻年纪将近三十,因为常年在外奔波,看起来比刘升他们这些读书人还要老。
“这位兄台,有什么事吗?”
刘升对着李言闻拱手问道。
李言闻说:“在下是医学院的医生,想问一下,刚才你们说的,是不是那种化学和物理的变化?”
他弯下腰拱了拱手,站起身就直接问道。
“李言闻?”
刘升他们惊讶地喊了一声:“就是那个发明了大蒜素,救了大宁命的李言闻,李医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