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章 动手实验(2 / 2)
看到对方态度变了,眼神里甚至带着敬佩。
“都是碰巧,都是碰巧罢了。”
李言闻有点不好意思。
“皇上跟我说过,学校里教物理和化学,我一点都不会,特意来请教。”
如果说有学问的就是老师,那在场的人都能当他的老师。李言闻抱着学习的态度,神情十分恭敬。
刘升和陶有道等人对视一眼,纷纷行礼:“李医生是救命恩人,我们怎么敢自认身份?”
刘升一把拉住李言闻的手,接着说:“正好是吃饭的时候,今天能请你吃顿饭,是我的福分。”
“说什么呢,这顿我请。”
陶有道是教师里最有钱的,一说请客从不推辞。
“好你个陶有道,就你有钱是不是?”
另一个人指着陶有道笑着说:“这点钱,我也有的。”
看着几个人争着要请他吃饭,李言闻倒是有些意外。
“各位,今天我是来求学的,这一顿,就让我来请吧!”
有了圣人的赏赐,李言闻现在也算是有钱人了。
“哪成!哪成!”
“不行,绝对不行!”
不管是教书育人,还是治病救人,有时候群星闪耀的时刻,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那些能改变一个时代的人,就这样偶然地聚到了一起。
最后,李言闻靠着年纪大压过了眼前的年轻人。
说是请客,其实不是去酒楼大吃一顿。
他们找了一家小酒馆,点了几个菜,一边吃一边聊些学问上的事情。
李言闻这次来大宁,听得刘升他们兴致勃勃,特别是提到大蒜素时,更是格外感兴趣。
“可能是蒸馏的过程,或者是蒜素容易溶在酒精里。”
有基础和没基础的人,差别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李言闻听不懂刘升他们说的这些术语,一脸茫然,于是直接问了出来。
在刘升他们的解释下,李言闻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眼前展现出一片广阔天地,但还不是很清楚。
很快,李言闻又说起自己从圣人那里听说过的青霉,再结合中药“陈芥菜卤”的配方,觉得这种物质很有药用价值。
能参与到治病救人的事业中,是刘升他们之前根本没想到的事。
“光说没用,李医师,不如直接去学校做实验吧。”
陶有道眼睛一亮,站起来说道。
刘升也差不多这么说:“对,圣人在学校建了实验室,设备都很全,不过李大夫还得说说需要什么。”
李言闻听了,挠了挠头,他是个新手,还不太清楚到底需要些什么。
“那,我先回去拿青霉,到学校再看吧?”
李言闻试探着问。
“好,好,赶紧吃,吃完就去!”
刘升挥挥手,说动脑费劲,得保持精神。
一顿饭在说说笑笑中吃完了,李言闻立刻回医学院拿了青霉,小心地揣在怀里,直接往学校跑去。
因为有刘升他们的担保,门卫也没拦他,他顺利进了学校。
不过在开始实验前,几个人还得先给这个新手讲讲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
当医药遇上化学,现代医学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
接下来几天,李言闻加入了刘升他们的团队,对青霉进行了深入研究。
因为显微镜只能白天用,他们都是晚上总结,白天动手实验。
朝廷虽然不能给他们太多钱,但至少能保证他们吃饱穿暖。
正是这样的环境,让他们能专心研究。学术团体的出现,对朱祁钰来说并不是坏事。
李言闻的举动,朱祁钰早就料到了。
毕竟现在整个大明,只有学校才有这类课程,除了去学校,李言闻别无选择。
医学院教的医术,只是表面功夫,对药方的原理也不深究,完全是靠经验治病。
文华殿召开朝会。
陈循拿出厚厚一沓文书,说道:“陛下,山东现在清查出十万顷无主田地,已经登记在户部名下,但没人耕种。”
这次山东处理的对象都是大户,目前收缴的田地只是其中一部分。
要找到这些田地的原主人,但那些士绅手段狠辣,根本不会让主人活命。
至于那些佃户,不能白给他们田地,毕竟白给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珍惜。
“陈爱卿,直接说解决的办法。”
朱祁钰停顿了一下,看着陈循说道。
“臣认为,把这些田地登记在户部,按照陛下以前推行的租田制度,推广到山东。”
陈循早就知道皇帝会这么问,所以毫不犹豫地回答。
“如果豪强之家承包了,再转手租给农户,该怎么办?”
朱祁钰想了想问道。
这显然是国有资产被侵占的结果。
京城还好,有朱祁钰在,只要他在,就没人敢在京城搞鬼,但一旦离开京城,情况就不一样了。
所以,京城虽然有皇家产业,但并没有大规模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