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173章 焦部长接受谈话,周海英谋求职位

第1173章 焦部长接受谈话,周海英谋求职位(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加重了些:“老吴啊,这个案子不是一般的盗窃案。它直接关系到咱们县对外的形象,关系到台胞对我们营商环境的看法啊!处理结果最终是要上报市委统战部,甚至可能报省台办的!你们法院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拿出鲜明的态度,决不能含糊糊,轻轻放过!”

老吴听我提到市委统战部和省台办,神色一凛,立刻明白了事情不好糊弄,马上改口道:“是,县长!您指示得对!我明白了!我们回去再重新合议一下!”

送走了老吴,我靠在椅背上,心里想着。这些事,说起来都不大,但一件件处理起来,都耗费心神。

这时,桌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我拿起话筒,里面传来一个熟悉的女声,是焦杨。

“县长,没打扰您吧?”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轻快和……亲近?

“焦部长啊,有指示啊?”我尽量让语气显得公事公办。焦杨对我的那点心思,我隐约能感觉到,但一直保持着距离。

“是有个事想跟您汇报一下,”焦杨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神秘和兴奋,“市委组织部的姜艳红副部长今天找我谈话了。”

“哦?好事啊?谈什么了?”我问道。姜艳红是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她找谈话,通常意味着人事变动。

“姜部长说,市委初步考虑,下一步要提拔交流一批干部,充实区县的领导班子。我们县……嗯,可能包括我,在考虑范围内,说是打算提拔担任县委副书记。”焦杨的声音里透着期待,“但是具体去哪个县,还没定。”

我心里一动。县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虽然都是副县级,但副书记是妥妥的县里三把手,是迈向县长、书记的关键一步,分量和组织部长不可同日而语。这确实是好事。

“那是好事啊,恭喜你了,焦杨同志。”我表示祝贺,“这说明市委对你的工作是认可的。”

“谢谢县长!”焦杨高兴地说,但随即语气又带上了一丝忧虑,“不过……县长,我听说这次可能是全市范围的交流任职。我……我不想离开东洪。我在东洪工作了这么多年,人熟地熟,工作也顺手。到了一个新地方,一切又得从头开始。而且……”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似乎带着一丝撒娇的意味:“而且,我想跟着县长您干,心里踏实。市长,您看……您能不能方便的时候,帮我和李学武部长或者姜部长递个话?我在上面也没什么过硬的关系……”

我拿着话筒,沉吟了一下。焦杨的工作能力是不错,在东洪根基也深,如果能留下来当副书记,对我开展工作确实是个助力。但人事安排是市委统盘考虑的,我贸然去给组织部长说想留下某个副职,焦杨又是女同志,并不合适,容易授人以柄。

“焦杨啊,你的想法我理解。”我斟酌着用词,“不过人事问题,敏感又复杂啊,最终还是要服从市委的统盘考虑。我这边……不太好电话去说。这样吧,我先打电话侧面了解一下市委的整体方案和意图。如果方案里明确是交叉任职,留下来的难度就很大。如果还有回旋余地,我尽量帮你争取,哪怕不能留在东洪,也争取去一个条件好一些、离东洪近一些的县。你看怎么样?”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我能想象到焦杨有些失望的表情。但她很快调整了过来:“好吧,县长,我明白您的难处。那……那就先谢谢您了!有您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多了。”

挂了电话,我不由得笑了笑。这官场上,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各人有各人的门路。焦杨这一步,如果能上去,对她个人自然是好事。

一下午就在处理各种文件和电话中过去了。快到下班时间,我想起早上郭志远秘书长的电话,便又拿起电话,拨通了晓阳的号码。

地方安排好了,人也通知到了,就在农业局旁边的农业宾馆,那里有几个小包间,比较安静,说话方便。”

“行,你定就好。我大概六点左右到。”

下班后,我让谢白山直接开车去市里。到了农业宾馆,晓阳已经等在门口了。她穿着件浅灰色的风衣,显得十分清爽。

“等了一会儿了吧?”我下车走过去。

“刚到。”晓阳笑了笑,“今天马叔也来?”

“对,今天都是安平乡出来的干部!”

农业宾馆占地面积不小,前面是几栋老式的苏式招待楼,后面则有一排改造过的平房,用围墙和前院隔开,确实幽静不少。

走到包间门口,我发现市农业局目前主持工作的党组副书记黄修国也等在那里。他看到我,立刻热情地迎上来握手:“县长!您来了!晓阳秘书长说您今晚过来,我说什么也得过来作陪!”

黄修国以前是东洪县的副县长,算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后来调到市农业局,现在主持工作,也算是进步了。看到他,我自然也很高兴:“修国啊,你现在可是市局的领导了,工作忙,还专门过来。”

“看您说的,县长!我永远是为家乡服务啊!您来了,我再忙也得过来!”黄修国态度很谦恭,引着我们走进包间。

包间不大,但收拾得干净,一张圆桌,几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农业丰收主题的画。

刚落座,黄修国就递过来一支烟,脸上带着些为难的神色:“县长,您上次让我盯着的那笔补贴资金的事……唉,不是我老黄不仗义,实在是魏昌全留下的这个窟窿太大了!现在局里上下都在给他擦屁股,到处找钱填坑呢。不信您问晓阳秘书长,市局现在的日子难过啊。”

我看向晓阳。晓阳点了点头,接口道:“朝阳,修国书记说的确是实情。魏昌全的问题比预想的要严重,牵扯面很大。市局现在经费确实非常紧张,那笔钱……暂时恐怕很难落实。你就别为难黄书记了。”

我其实早就料到会是这个结果,魏昌全跑了,他承诺的东西自然成了空头支票。我摆摆手:“没事,修国,我就是问问。你的难处我理解,现在主持局里工作,千头万绪,不容易。”

正说着,包间门又被推开了,只见副市长、曹河县委书记郑红旗和友福一起大步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已经退休的老领导,原平安县人大主任马叔。

我连忙起身相迎,几人用力握了握手,又和、黄修国打了招呼。

马叔虽然退休了,但气色很好,笑着拍拍我的肩膀:“朝阳,晓阳,好久没见你们了。算着时间,大家一起又去门口迎接了张叔。

大家寒暄着重新落座,气氛更加热闹。我知道红旗书记最近因为曹河酒厂的事焦头烂额,心情肯定不好。果然,几杯酒下肚,他的话题就转到了这上面。

他叹了口气,神色严肃起来:“朝阳啊,不瞒你说,曹河酒厂这个烂摊子,按我本来的想法,就该让它彻底市场出清!三十多家国企,个个都等着输血,哪里救得过来?但是省里、市里压力大啊,怕工人闹事,怕影响稳定。”

张叔说道:“红旗啊,也不要泄气嘛,曹河酒厂基础是好的啊,于书记要请孙向东出山!这事还是有希望……。”

郑红旗点头之后,忽然话锋一转,“哎,对了,朝阳,我听说你们东洪之前不是也想搞个酒厂,还联系了那个台商?我看啊,干脆别另起炉灶了,我们曹河把这个现成的酒厂送给你们东洪算了!市长作证啊,设备、厂房都是现成的,就是缺技术、缺好产品!市长,您说是不是!”

我闻言苦笑。和王建广的合作确实谈过,但进展缓慢。特别是上次他回来考察,在县委招待所丢了东西,虽然案子破了,东西追回了,但这件事毕竟让人心里不痛快,后续的投资意愿明显淡了很多。这个时候接手曹河酒厂这个烫手山芋?还谈不到这一步。

张叔点点头,神色凝重了些,“曹河酒厂的事,现在成了于书记心头的一件大事啊,也是市里的一个火药桶。于书记刚来,需要稳定,需要时间。红旗啊,”他看向郑红旗,“你的改革思路是对的,伟正书记的想法,是先稳住局面,想办法救活一批,避免硬着陆,造成大的社会动荡。这也是为改革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嘛。”

郑红旗虽然心里可能另有想法,但面对张叔,还是点了点头:“市长,我明白。我只是觉得,东投集团那个方案,未必能奏效,最终还是得靠市场。”

张叔笑了笑:“市场肯定是的最终方向。但现阶段,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也不能完全缺位。伟正书记有这个决心试点,我们还是要支持。”他再次看向我,“朝阳,孙向东那边,你得抓紧去谈。需要市里什么支持,你直接说。”

我感到压力很大:“张叔啊,孙向东那个人……很倔,对技术看得比命还重。我只能尽力去试试,实在不敢打包票。”

“尽最大努力吧!”张叔强调道,“于书记等着消息呢。这件事办好了,对你个人,对曹河,都有好处。”

这时,郑红旗又旧事重提,不过换了个角度,他对友福说:“友福啊。要我说啊,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你们平安县的高粱红酒厂直接和曹河酒厂合作。平安出技术、出品牌,曹河出现成的厂房和部分劳动力,扩大生产,成立一个分厂或者生产基地。就像环美公司那样,搞多点布局嘛。”

友福自然是站在平安县的角度,听了沉吟片刻,点了点头:“红旗这个思路,倒也是个办法。我看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备选方案研究。朝阳啊,你这次回平安,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和孙向东谈一谈。”

这顿饭,吃得我心事重重。于伟正书记的交办,张市长的嘱托,红旗书记的期望,都压在我肩上。关键是,孙向东那块硬骨头,实在太难啃。

席间黄修国是当仁不让的主人家,大家自然也是多有客套,本着“一致对外”的原则,很快把黄修国酒喝趴下了。

晚饭后,送走了各位领导,我和晓阳沿着宾馆后院的小路慢慢散步回家。

“孙向东的事,你打算怎么办?”晓阳问我。

“还能怎么办?硬着头皮上呗。”我叹了口气,“明天我就回一趟平安县。先和友福继续聊聊,看看友福具体的态度,然后直接去找孙向东。晓阳,你对他比较了解,你觉得……从哪里入手比较好?”

晓阳想了想,说:“孙向东这人,吃软不吃硬。不过之前他一直想着再生个孩子……。”

我仔细琢磨着晓阳的话,觉得有些道理。

“政策上,不好打破啊,不过,我试试看吧。”我心里稍微有了一点底。

就在我为孙向东的事烦恼时,东原市的官场上,关于人事调整的小道消息已经开始流传。周海英自然也听到了风声,他感觉自己似乎被边缘化了,心里有些着急。

第二天,周海英又找了唐瑞林。地点还是在那间宽大、透着老派干部沉稳气息的市政协主席办公室里。周海英坐在唐瑞林对面单人沙发上,很是自然的说道:

“唐主席,”周海英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三学办’那边,我看差不多个把月也快收尾了。我这整天东奔西跑搞督导,总得有个说法吧?总不能一直这么悬着?您看……我这下一步,该往哪使劲?”他刻意把“该往哪使劲”几个字咬得重了些,目光直视着唐瑞林。

唐瑞林靠在皮椅里,手里把玩着一个精致的紫砂壶盖,脸上是那种阅尽千帆后的平静。他慢悠悠地呷了口茶,才缓缓开口:“海英啊,急什么?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嘛。你现在的身份,是市委‘三学办’指导组长,位置很关键,于书记也很看重你这份工作嘛。”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你考虑长远发展,也是对的。依我看啊,最理想的位置,还是财政局长。管着全市的钱袋子,位置重,分量足,也符合你的能力和资历。”

周海英心里刚升起一丝希望,唐瑞林接下来的话又像盆冷水浇了下来:“不过……目前来看,这个位置,于书记恐怕更属意赵东同志。赵东用着顺手,也放心。让他去守那个钱袋子,于书记心里才踏实啊。”唐瑞林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于伟正对周海英,或者说对周家,似乎存在着一道无形的隔阂,并不完全信任。

周海英的心猛地一沉,脸色有些难看。自己也是感受到了这一点,于伟正对自己不冷不热:“唐主席,那……退而求其次呢?财政局长不行,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位置?”

唐瑞林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点着,仿佛在认真思考:“退而求其次……平安县县长怎么样?平安县基础好,经济在全市排在前列,发展潜力大。你去了,好好干几年,成绩出来了,再往上走也顺理成章。”

平安县?周海英眉头立刻皱了起来。县长?听起来不错,但平安县的县委书记是孙友福!孙友福比他周海英还年轻几岁,资历也没他深,自己当过建委书记,让他去给孙友福当副手?这脸往哪搁?他几乎是脱口而出:“算了,唐主席。孙友福同志年轻有为啊,干得挺好啊。我去了,位置不好摆,工作也难开展。”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抵触。

唐瑞林似乎早料到他会这么说,脸上露出了然。他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目光在周海英脸上停留片刻,才缓缓说道:“那……工商局长呢?”

“工商局长?”周海英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声音不由自主地拔高了几分。这个位置在他心里,实在算不上体面。整天跟小商小贩打交道,管些鸡毛蒜皮的事,市场里没收个秤砣、罚个十块钱都得跟人磨半天嘴皮子,搞不好还要被指着鼻子骂。这跟他以前在市建委当书记、后来搞龙投集团的风光,简直天壤之别!虽然他也知道,这个位置竞争小,但……这也太“次”了点吧?

唐瑞林看着周海英脸上那毫不掩饰的嫌弃,心里明镜似的。他放下茶杯,语气带着一种过来人的劝解:“海英啊,位置嘛,没有绝对的好坏。工商局长是事情杂了些,但管着市场准入、流通秩序,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而且,”他话锋一转,带着点拨的意味,“这个位置,接触面广,信息灵通,对你以后……嗯,无论做什么,都有好处。再说了,竞争确实小,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些。”

周海英沉默了,手指无意识地搓着下巴,心里飞快地盘算着。工商局长?这落差也太大了!可唐瑞林的话也不无道理。现在于伟正明显对他有戒心,财政局长那个肥缺想都不用想。平安县县长又得屈居人下。工商局长虽然差强人意,但好歹是个正处级实职,而且……唐瑞林那句“无论做什么都有好处”,似乎暗含深意。心里暗自感慨,于伟正翅膀硬了,连周家的面子都不买了?

看着周海英阴晴不定的脸色,唐瑞林决定再推一把。他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我为你着想”的诚恳:“这样吧,海英。我找个机会,亲自去跟于伟正同志谈谈。不看僧面看佛面嘛。老爷子在东原工作那么多年,为东原的发展是做出过贡献的,这点情分,于书记总得顾及吧?说不定……财政局长的事,还有转圜的余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