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卡达的馈赠(2 / 2)
余切直接站起来了!
原来这才是我素未谋面的兄弟!越语版的《共同警备区》写出来小半年,至今没有收到一分钱的版税。阿拉伯兄弟只因为我几句话,就肯万金相赠,实在是我应该把握的真兄弟!
周围其他人也震惊了:卡达是个七十年代才独立出来的小国,独立时人穷志短,在世界上毫无声音可言。
但是,这个小国北方发现了一个面积比全国还要大的超大气田一如同一个取之不尽的百宝袋一样,气口在卡达。
这个大气田促使卡达十年间成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人均GDP超越美、日好几倍,经过数年的经济危机和人口大爆炸后,不幸沦落为世界第二富裕国家,如今一个卡达人的财富,仍然相当于中国人的上百倍。
余切没有拒绝外国人捐款的习惯,但他问了一句:「有什么条件没有?」
「这是我们的歉意。」哈马德说。
「条件呢?」
「条件就是,我希望您能接受我们的歉意。」
「我接受了!」余切道。
等哈马德走后,乔公私下询问余切:「你真不认识那个阿拉伯作家?」
「我不认识。阿拉伯文学在现代文学上,几乎没有什么声音。」
「那为什么是他们获奖?」
「因为阿拉伯人起来了。一个人的成就,固然要得益于他自己的努力,也要得益于时代的机遇。」
「看来这个作家,是被他的民族抬起来了?」乔公感慨道。
「是的!」余切点头道。「我们常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齐平,但是,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他们发展来的精神生活是不会被西方社会所承认的。」
说到这里,余切又多讲了几句话。「穷国想要得奖,往往只能写猎奇和苦难,满足西方人的审丑癖。因为穷国人写文明和道德」时,确实要受到经济基础的拖累,别人不承认穷国的文明和道德。」
「那个阿拉伯作家一生没有获得过太大奖项,他目前已经七十七岁,生涯主要成就是开罗三部曲」,用于描写阿拉伯世界现代化过程中,受到冲击的几代人。
」
「这不是和你《新现实》那三本书一样吗?」乔公恍然大悟。
的确如此,这个阿拉伯作家大半生的成就,在余切这边是前几年的成就。就凭《新现实》三部曲,余切苦熬个几十年,无论如何都会拿到诺奖—但这自然是乘了中国人的东风。
是无数人在将来创造的经济奇迹,带飞了余切,而余切只是那一个见证者。
正如他1983年,在燕大「新现实社团」的演讲所说,他是一个见证者。做好这件事情,对许多作家来讲,就已经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但余切现在的目标,和那时已经大有不同。他正要逆势而为,否则不能算作有所成就,在他的心中,他知道自己没有做到最好。
余切三两语说明白了诺奖的机制。众人一下子知道,原来余切不是因为文学不如别人才落选,而有一些场外因素。
乔公一时有些难过:「原先有人告诉我,你们燕大一年有好多人留学后就不回来!我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们要走,我们留也留不住!」
「现在你也遇到这种事情。你要是个美国人,是个瑞典人,是不是就容易得奖了?你怎么看?」
余切却笑了:「能为人之所不能,才是真英雄。别的我也不愿多说,这次要让阿拉伯人知道,即便是诺奖和诺奖之间,也有高下之分。」
这笔钱太过巨大,并没有全部进入「余切基金会」。
余切只要其中的六七分之一,大概正好百万人民币,转帐到基金会中。到现在,余切基金会的存款已经达到数百万,超过了许多地方的大型基金会。
百万克朗的天价转让,自然刊登到了各大媒体。
这个基金会大有所为,已经能真正做一些大事!
建国门东路,一处临近儿基会的二层洋房,前江大校长刘道与走进基金会中,他和一个圆脸女学生擦肩而过。
圆脸!
不知道为什么,刘道与觉得这个女学生似曾相识。
他追上去试探著问道:「同志!您是来应聘余切基金会的?」
「正是,您是江大校长吧?」这个人说。
她笑盈盈的,脸蛋有两个酒窝,电光刹那间,刘道与忽然想起来了,这是儿基会的留美博士陈芸,她可不是什么女学生啊。
那个农发所副所长的老婆!
她是儿基会的人,竟然也来应聘了!
刘道与和陈芸寒暄几句,心情愈发沉重起来。他走进小院里,就见到余切坐在那看候选人简历。几天时间,他的桌前已积压了不少求职简历。
奇怪吗?
基金会可动用的资金都有数百万了,不奇怪!
刘道与开门见山道。「我上次不该和你吵架,我认错。」
随后他说:「但我认为,我还是较适合来应聘,我本来想自己成立个基金会的,但是你先比我成立,你名气比我大,拉的资源比我多,我那个基金会肯定永远办不过你。」
「余老师,你是理事长,你统管全局,你的朋友做秘书长,管人事。我左右都被人管著,你放心,我做不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余切看著面前的刘道与。
刘道与毁誉参半,但他确实是一个人才。而且他很有流量,每隔几年就要建言献策一番,迅速进入主流媒体视线。他是就是八九十年代那些「闯王」类型的人物,恰好适合这个民营基金会。
余切说:「我们上次吵了一架,现在你改主意没有?」
「改了。」刘道与瓮声瓮气道。「你要把钱拿到基础教育,我认为应当投资高校————现在你赢了,这是你的基金会,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刘道与真这么想吗?
余切懒得计较,他一挥手。
「好!我又有三个条件,你答应就来,不答应就走。我的时间不多,你考虑一下。」
「请讲。」
「一,你没有工资,做慈善要什么工资?我最恨做慈善给自己发工资的。」
第一条就让刘道与绷不住了。
他问:「我原先在江大做校长,离职后,许多南方高校都邀请我上任————我都拒绝了!我到这里来,你至少应当给我工资才是。」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