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文豪1983 > 第442章 卡达的馈赠

第442章 卡达的馈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442章卡达的馈赠

他说:「我这辈子都没给人唱过赞歌啊!」

钱媛道:「我知道您不愿公开发言,您像沪市的巴老一样,挂名可否?」

「不可。否。」钱忠书道。

即便面对余切这个忘年交,他也不愿意破例。

钱媛说:「余切说要替民族拿回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自然都受到了鼓舞!可是也知道,这是很难的!」

「我们担心余切又失败,所谓过刚易折!我们要呵护住他这一份锐气!不能让他自此封笔,意兴阑珊!」

原来,尽管余切已经放出了话,但正如《当代》的朱生昌所想:因为没有人做到过,所以没有人敢相信事情真的能成!

你余切万一又失败,你面子上过不去,心灰意冷怎么办?

钱忠书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余切呢?

开大会,余切怎么会不来?

「余切在什么地方?」

「余切搞他那个基金会,这又是另一件事情了!」钱媛说,「我们听说啊,原先江大的刘道与在余切基金会那边去面试,他和刘道与大吵一架————」

这个余切啊,他身上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钱忠书暗自发叹。

他没有答应,但钱媛自顾自的站起来道:「你知不知道,我原先是燕京师范大学要的我!教育司的领导挪用了我们他们文学院的捐款(查良庸那一百万)!

余切去交涉,把这一百万讨回来了!」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呢?」钱忠书问。

「因为有这一百万,学校开得出工资,有了额外编制,余切替我说了话。否则我哪里能去燕大?」

钱媛是燕京师范毕业的,顺理成章的也要在燕京师范做老师。钱忠书清高的很,不肯拉下脸求人说情,如果不是余切说了几句话,而且确实要来了钱,钱媛是不可能来燕大的。

「哦,我知道了。」钱忠书说,接著陷入到了沉默。

离开房间后,钱忠书夫人杨江问钱媛:「他怎么说?」

「爹爹不干。」钱媛沮丧道。

「不可能,他最疼你,一定愿意。」杨江一语点破。

当年钱媛考进燕京师范,学英语,写英文信给钱忠书。钱忠书看后批注:「句式妥帖,字迹需练。」但信末,他又偷偷用中文补一句:「因因别饿著,把饭吃饱。」

这是个爱女的父亲。

钱媛也想明白了:「他要不愿意帮忙,我辞职了吧!逼他一把!我不能帮余老师的忙,别人怎么说我?文学院、经济学院那帮人可不是胡说八道!他们可知道厉害了,就是要做出一个姿态来!站到余老师这边!」

杨江也觉得棘手,但她还是道:「你爸最疼你,他不可能不同意。」

果然,一夜过去,钱忠书出门散步去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起的比钱媛还要早。然而钱媛却看到了一封他父亲留下来的信:「我被瓮中捉鳖了!但我要说明,因囡,这次不是因为你!」

钱媛顿时泪如雨下。

燕大成立了一个「余切学术委员会」,这个事情很抽象。尤其是还有钱忠书的参与。

钱忠书这个人很聪明,很明哲保身,但很刻薄。

他后半生看起来谨言慎行,其实都是装的。钱忠书这人本性难移。

以《围城》为例,钱忠书借「方鸿渐」之口,批评徐志摩写诗成就不高,「只相当于明初杨基那些人的境界,太可怜了」;这也就罢了,他还写「梅毒」,说如果中国人不知道,就去看「徐志摩先生译的法国小说」,考虑到徐志摩本人浪荡的感情史,很难说他是不是在阴阳徐志摩。

余切其实担心钱忠书乱写他,这会破坏两人之间的关系。

郭莫若、陈寅铬————上一个时代的文人,几乎没有不被钱忠书阴阳过的。

他认为郭莫若太「投上所好」,太油滑,认为陈寅铬成就不高,说他「研究杨玉环是否在进宫前是处女」,就好比研究「济慈喝什么稀饭」一样,是一些卵用没有的文学研究,而陈寅铬一辈子确实搞了不少这种研究。

妈的,这个燕大似乎要好心办坏事啊!

为什么没有人相信我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更为抽象的是乔公请余切去打牌。

这次不是在西苑了,而是在正儿八经的场合。来人是卡达国的外交次大臣哈马德,此君来华访问后,发觉因诺贝尔奖项的事情,中国的文学青年,对阿拉伯兄弟似乎有所不满。

这一年卡达和大陆建交。他们在京城这边外交公寓买好了两层小洋房,挂好了诸多国家的旗帜,却发觉有一些京城来的大学生站在那,抱著书一动不动。

「你们抱的是汉化的《经书》?泱泱大国,仰慕我卡达国的国粹,实乃幸事!」

「不是!」中国的学生说,「这是余切的小说。我们是为了抗议而来。」

误会,这都是误会!

纳吉布·马哈福兹是我阿拉伯世界的大作家,他排队都不知道多少年了!还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人,阿拉伯人几次中东战争大家打生打死,又发起两次石油危机「勒索」两代西方人————

现在,一个阿拉伯人得个奖到底有什么不满的?

哈马德于是希望见余切一面。经过斡旋后,余切和哈马德同志打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扑克牌。

结局当然是余切大赢特赢,毫不留情面。

「余老师,我代全体阿拉伯人,向你这等文豪问好。」

余切和他握手。

然后,哈马德说:「纳吉布·马哈福兹先生您是否了解?」

「我不太了解。」

「那太可惜了。他虽然在世界上不如您有名,也不是我们卡达人,但他实在是我们的阿拉伯世界的大文豪。我认为他是值得的。他的获奖,为我们全体阿拉伯人争来了荣誉。」

余切没有搭话。

根据后世的解密资料来看,如果沈聪文没有不幸的死在四月份,他将会打败纳吉布·马哈福兹,晋升为中国第一大文豪,文坛的大救星。

可惜没有这样的如果。老沈败在了他身体不好。

哈马德看余切神色不满,略作思考后,说了一句让余切终生难忘的话:「诺奖获得者有百万克朗(约六百多万人民币),我们把这笔钱同等的美元赠送给您,用于纪念两国文学上的友谊。」

卧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