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53章 关宁军避战启疑云 养心殿少年谈经济

第153章 关宁军避战启疑云 养心殿少年谈经济(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十一月二十四日,大多数的勤王军队都退进了北京各城门的瓮城驻守。

北京城外就只剩下广渠门的关宁军以及那支只有一千多人驻守,但是不管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都只能绕着走的那个神秘小庄子。

十一月二十五日,崇祯召见了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麻登云等众将领于皇极殿内。

满桂向崇祯和满朝文武展示了身上的伤,对北京城头的老爷兵们胡乱开炮进行控诉。

只是当时北京城头乱糟糟的,大家都在开炮,具体是谁把炮打成那鬼样也没个定论,朝廷一时半会的也找不出个替罪羊。

朝堂上,袁崇焕再次强调建奴的强大,关宁军驻守城外极不安全,要求朝廷允许关宁军入京休整。

又提出关宁军入京勤王快一个月,军饷尚未发放,要求朝廷发放关宁军饷银。

还一再强调,如果欠饷时间太久,恐会有兵变发生,只这口气,听起来就很有逼宫的味道。

可户部尚书一再强调,秋税入不了京,国库空虚,朝廷没有钱,现在发不出来。

袁崇焕没法,就算没钱发军饷,先让我的人进城休整行不行?两个要求你总要满足一个吧。

袁崇焕要钱,可户部坚持说没钱,估计也是看到了袁崇焕这些天来的表现,心里有了怀疑,有钱也不敢给了。

袁崇焕要求入城休整,兵部更不同意了,万一你的军队入了城,反戈一击怎么办?双方的会谈,最后变成了僵局,双方不欢而散。

十一月二十六日,建奴军队突然拔营起寨,离开了北京东北隅,绕过了东便门外的小庄子,开始向南运动。

近十万人的移动,那马蹄踩出来的动静如同地震一般,方圆几里地的地面都踩得抖动个不停。

徐家庄园里,昏睡的程风,高烧退去好几天了,脉搏已经趋于正常,自己也会翻身,可是不知何故,人就是睡不醒。

不放心的李丹大夫,只能每天坚持亲自照顾,生怕睡出其他的毛病来。

今天早上,正在帮程风洗脸的李丹忽然感觉到公子动了一下,李丹以为这是公子又要翻身,忙把毛巾拿开,却看见小公子眼睛慢慢的睁开。

李丹大喜:“公子,你醒了?”

昏睡了整整五天六夜的程风,正在做着一个漫长而美好的梦。

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未来,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

小时候的各种作,各种挨揍,正在体验得好好的,这不正赶上在学校坐着上课,突然间整个大地都抖动起来。

班主任王一凡大喊一声:地震了,同学们快跑。整个教室一片混乱。同学们都在拼命的往外跑。

程风也是用尽了力量奔跑,只想快一点跑到院子外去,没想到身体一个不稳,摔倒在地,正好摔进一个水坑里。

程风被那坑污水堵住了口鼻,差点没被憋死,好不容易把头抬出水面,慢慢的睁开眼睛,就听见那一声惊喜的呼唤。

程风睁开眼,看见坐在自己床边的竟然是李丹大夫,有些痴呆呆的问:“李姑姑怎么了?现在几点?我是不是起晚了?”

李丹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公子你都睡了五天了,谢天谢地,总算是醒了。”

程风摇摇自己的脑袋:“不应该呀,我就做了一个短短的梦,怎么就睡了五天了?

程风公子终于苏醒过来的消息,迅速的传遍的全营,护卫队的人员差点欢呼起来。

代崇祯帝在这里守候了好几天的太监王如海得到消息,不敢怠慢,亲自到了程风床前查看。

确认人真的苏醒过来,也是长长舒了一口气,要不是庄子外面全是建奴的兵马人在在运动,王如海都想马上返回皇城去报喜。

整个十一月二十六日,十万建奴人都在搬家,直接把营房建在了袁崇焕的关宁军营地南面。

两军营地脸贴着脸,距离不足两里,远远的看去,两军就像是一座完整的军营。

这一下,别说是崇祯帝,就算是那满朝的文武都已经怀疑袁崇焕是不是黄台吉联手了,更是不敢让他进城了。

袁崇焕得知建奴把营地建在自己对面,也是一点办法没有。

虽说手里的那几门红夷大炮,可以直接把炮弹砸到对方的营地里去。

但是不能这么干,大丈夫就应该赢得光明磊落,偷袭别人营寨,那不是君子所为,那种偷偷摸摸的行为,为文人士大夫所不耻,就算是赢了,也赢得不光明正大。

偷袭不是君子,明打又打不过,袁崇焕只能一边下令坚守营地不出,一边继续往上面打报告,要求把队伍撤到北京城里去。

可这个时候的北京,哪里还敢让他进城,建奴就吊在关宁军屁股后面,只要北京敢开城门,女真人就敢追进瓮城去。

总共才两里地的距离,建奴一个快马猛冲,说不定还能跑到关宁军的前头去进城。

二十七日,崇祯帝才收到程风睡醒的消息,刚回皇宫的王如海公公又被派了回来,带着崇祯帝给的慰问品又返回了小庄子。

紧随其后的就是孙承宗和李邦华,他俩代表兵部也对程大少爷表示了慰问。

孙承宗李邦华刚走,六部也派出了十几名小官的队伍前来慰问,同时也是带着内阁大佬的特殊任务来找大少谈谈。

目的就是一个,勤王至今,手里有女真人脑袋数量的,也就只有满桂和护卫队两处。

可满桂那里的人头数实在太少,这让朝中上下都没办法分润功劳。

人头数最多的,也就是护卫队这里,五百多颗建奴首级,近三千颗蒙古人首级,还有一名甲喇额真俘虏,一名梅勒额真,一名固山额真,一名牛录额真的脑袋。

这么多的功劳被一小队人占据,这让朝中大佬们很不得劲,虽说那个梅勒额真的脑袋是皇帝亲眼看见杀的,实在是没办法分润,可其它的脑袋是可以分润的。

可问题是,有这么多战功的这队人马,他们是外番土司的队伍,不属于大明军事系统,就是不归兵不管。

内阁担心强行分润军功会引起外番土司的不满。所以想找个中间人,自然而然的,那个能把外番护卫队忽悠来勤王的程大少爷就成了这个中间人的首选。

听说程大少爷已经睡醒,内阁这才派出王永光,毕自严,何如龙,申用懋,乔允升六人来慰问,表示一下心意,顺便商议商议如何从护卫队手里分润功劳的问题。

王永光表示:“小公子,只要你从中调和调和,这事成了,肯定少不了你的好处,公子你想要钱要官都好办。”

程风不在乎功劳分给谁,他只在乎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听见吏部大佬这么说,其他的人也点头,程风笑笑,开始狮子大开口:“其实这分润军功的事也简单的很,郡主是我姐,我说的话一般她都会听。

不过就一些军功而已,我要她肯定会给,关键是我开了这口,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王永光笑道:“你先说说,你想要什么?只要我们能给得了的,这买卖就能成。”

程风笑道:“别的我也不要,我就要松江府上海县黄浦江边的万顷土地如何。”

“不行,这事办不了,上海县的土地都是有主的,而且那土地的价格奇高,要个十亩二十亩的还能想办法,万顷办不到,还是换个条件吧。”

程风笑笑:“各位老大人,我又不是要良田,我只要黄浦江边连片的土地,荒芜的种不了庄稼的都行,反正我不要求土地的好坏,我只要求地方够大,靠江边就行。”

户部毕自严想了想:“上万顷荒地,上海县是真没有,不过在上海县的对面,黄浦江以东,到也全是荒地,要不那里给你万顷如何?”

程风猛摇头:“大人说的黄浦江东面的那片荒地我知道,全是些沙石滩涂,到处都是沼泽,除了水鸟,兔子都找不到一只。

那地方一万顷荒地,还不如上海县这边一百亩值钱。”

毕自严笑道:“可那里空的地多啊,只要你愿意,我们可以划给你两万顷,只要随便找些苦劳力去修整修整,把那些滩涂上的水放掉,便是良田。”

程风心里暗骂一句:这个糟老头子真是坏的很,欺负我年纪小,不懂行情。

那到处都是沼泽的滩涂地,是花个几百几千两搞得定的地方?不花个几十上百万的银子,那块地就用不了。

心里大骂老头坏蛋,嘴上却说:“其实那一片也不是不可以,要不干脆我让苏禄郡主加钱,你们把那一片都卖给我算了。”

毕自严眼睛都亮了:“你说的是黄浦江东那一大片。”

“对,就是金山卫以东,从黄浦江上游,金山卫东边开始,整个黄浦江东面的土地。

反正都是滩涂沼泽地,什么也种不了,桑树都种不了。

那里空着也是空着,又没人要,干脆我用现在的军功再加一百万两,把那片土地全部卖给我算了。”

六名大佬眼睛顿时瞪得跟牛屁股似的:“你小子家这么有钱?竟然能花一百万两买那没啥用的滩涂。”

程风嘿嘿一笑:“不瞒各位老大人说,去年我帮郡主姐姐带兵去和那荷兰红魔鬼打了两仗海战,抢得六七百万的银子,我分得一百万两。

所以这银子的事情不用太担心,各位大人,就说这个买卖,你们干不干吧?”

毕自严直接不信程风的鬼话:“不是,小公子是不是在说假话诓骗我等,老夫在户部干了几十年,可是知道只要打仗就花钱。

仗打的越久,花钱越多,国库就是被打仗掏空的,自古以来,可从来没听说过打仗还挣钱的。”

程风看看几位老酸菜帮子,笑笑:“请问老大人想不想听真话?”

毕自严:“当然是想听真话。”

程风笑了:“真话可不好听,各位大人听了之后别发火才是。”

几个老头保证道:“放心,我等几人都一把年纪了,这点心胸还是有的。你小子只管说,老夫们不计较,说的不好,我们就当童言无忌了。”

“好吧,那老大人们谁能告诉我,咱们打仗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申用懋道:“当然是立皇权,树国威,震慑宵小,解救万民于水火。”

“还有吗?”

申用懋:“没了,这还不够吗?”

程风摇摇头:“不够,战争不是这么简单又肤浅的东西。一句话说的比较深,老大人们未必听得懂。

也罢,既然话都已经说开了,不完全说明白也不行,那本公子今日就托个大,给老大人们上堂政治课吧。

说的不对的,老大人们也莫要生气,就当我小孩子胡说八道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老大人们,理解什么是政治吗?”

几个老头倒也实诚,没有不懂装懂,直接回答:“不知,不理解。”

大少笑了:“好吧,就知道这些知识四书五经里没有,只能仔细的解释解释了。

政治这东西,就像老大人你们现在做的事一样,内阁和皇家争权,皇家与内阁争权,所谓的阉党与东林党的争斗。

浙党,楚党与东林党的争斗,大明与建州女真的争斗,西南安邦彦,奢崇明与大明的争斗,这些东西就叫政治。

这里面的各种党争,权争就是不流血的政治,当用这种不流血的政治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会像大明与建州女真,与西南安奢一样,升级到用流血的政治来解决。

战争的本质,就是围绕着政治纠纷展开的军事角逐,这样的政治纠纷都是围绕着一定的利益而展开的。

如果没有利益之争,就不会有战争,也不会有任何的冲突。

战争的目的就是围绕着利益而进行的军事实力的较量。”

毕自严摇头反驳:“小公子你这话不对,兵者,乃不祥之器也,非不得已而用之。

战争怎么可能是因为利益而发起,为了吸取钱财而发动战争,那非君子所为,为我等于所不耻。

小公子你竟有如此卑劣的想法,实非君子之道,实乃小人之道也。”

程风叹息:“看吧,我就说不能说真话吧,一说真话你们就急眼,一切事物只论立场,不论对错,不如自己意的就乱给别人扣帽子,这就是党争的具体表现。”

王永光忙道:“毕大人心急了不是,咱们这里又不是朝堂,商议的也不是国家大事,大家无事闲聊而已。

你让人家小孩把话说完嘛,对则听之,不对则放之,着什么急嘛。

小公子不用理这老头,继续上课,老夫几个还没听够。”

大少无可奈何,只能跳过理论说实际:“算了,大道理我就不说了,估计各位大人也听不明白,那就说面前的吧。

那黄台吉带兵绕道千里入关,可不是为了跑到大明来耍威风的,他们就是奔着大明的金银财宝,粮食人口来的,他们是没钱了就来大明打仗,打仗就有钱进,他们是既挣了面子,也得了里子。

再反过来再看咱们大明,朝廷拼命地搜刮老百姓的钱来充盈国库,结果呢,好不容易攒点钱,一打仗全花光,又变成了穷光蛋。

别人没钱了就打仗,咱们变成了一打仗就没钱。为什么会这样?说来说去还是面子害的。

就看咱们现在,为了面子,结果几十万军队被人家几万人堵在城里,人家以少打多挣足了面子。还顺带把周边全部抢了个遍,金银财宝,粮食布匹全有了,里子也是实实在在的。

而我们呢?为了那一点屁用没有的面子,结果被人家抓着衣领,左脸右脸轮着扇耳光。

那脸都被扇得快有泰山高了,哪里还有什么面子?几十万人被人堵在城里,外面被抢了个干干净净,里子也丢了个光。

毕大人,你老说说,要是战争不是为了利益,那女真人抽风了跑进来干啥?”

毕自严道:“你的意思是说,战争就是跑到别人家里去,把别人家的东西抢过来变成自己的?那不就是强盗吗?”

“毕大人,你这想法又错了,抢自己家的才叫强盗,比如咱大明的军队,不敢打女真人,却去抢自己的百姓,那就叫强盗。

抢敌人的那叫战利品,叫功劳。

你看那些女真人,他们抢了大明的东西回去,只会立功受奖,不会受到处罚。

从他们的角度看,把大明全抢光,把大明人全杀光,那才是正义之举。”

王先光笑道:“小公子这么说,是不是旧港宣慰司的人出去打仗,都会抢?”

“不是啊,他们是有原则的,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把当地的贵族富户全都抢光。

对普通的百姓不但不会抢,反而还会给那些百姓发一些粮食财物之类的东西,收买人心。

然后再从咱们大明这边找汉人的贵族富户过去管理就行了。

只要当地土着的贵族富户没有了,换成了咱们汉人的士绅贵族,就没人会带着那些普通老百姓造反。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打仗的钱也有了,当地人造反的经济基础也被铲除了,这样管理起来就极为简单,比管理咱们汉地十三省的百姓还要省事。

说句大不敬的话,如果成祖爷的时候,对交趾也采用这种办法,把当地的贵族大户先清理干净。

再让咱们大明这边的士绅贵族派人过去管理,没有了本地贵族带头造反,那交趾就不会分裂出去。”

王先光笑道:“旧港就是这样靠打仗发的财?”

“对啊,就这样打仗,以战养战,越打越富。根本不可能出现国库亏空的事情。”程风点头表示正确。

“原来如此。”

几个老头懂了,这旧港宣慰司跟那女真人一样也是强盗,到哪里都是抢,强盗的钱来的容易,不赚白不赚。

伪君子们眼珠子一转,靠打仗发的战争财,这就是只肥羊,非常肥的一只羊,反正那片地也是片废地,用废地换肥羊的银子应该值得。

申用懋笑道:“小公子,这事关系重大。老夫几人也做不了主,不如等我们回去与内阁商议商议如何?”

程风笑笑:“没什么的,我就这么一提议,几位老大人可以回去商议商议,这买卖成不成都没关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