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押送进京(2 / 2)
“既然大人没有虎符,那末将就先不奉陪了。”李助直接打断他,拱手道,“军中还有要事处理,末将告退。”说完,他转身就走,方泽和万林紧随其后,留下范镇站在帐内,气得脸色发白。
“大人,这李助太嚣张了!”随从凑过来,语气愤愤,“他们肯定是想回太原,要是让他们把军队带回去,以后更难控制了!”
范镇攥紧拳头,眼里闪过一丝狠厉:“他们回太原,肯定要走陆路去南京乘火车!你立刻派人去楚州,给知府程师孟传信,让他带兵马在必经之路伏击,绝不能让他们离开江南!”
“是!”随从立刻领命,转身跑了出去。范镇望着帐外,咬牙道:“李星群,就算你到了京城,我也要让你的人一个个栽在江南!”
可他不知道,李助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走陆路。当范镇的人快马加鞭赶往楚州时,李助已带着八千李家军,来到了临安城东的渔港。海面上,十几艘柳家的商船正等着——正是之前徐兢用来拦截方天定的那支船队,如今卸下了火炮,改成了运兵船。
“军师,都准备好了!”一个水手跑过来,躬身道,“船上有足够的粮草和淡水,三天就能到太原府外的港口。”
李助登上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临安城,心里默念:大人,您在京城多保重,我们回太原,为您守住后路。海风卷起他的衣角,商船缓缓驶离渔港,朝着北方的海面驶去。阳光从东方升起,将海面染成金色,八千李家军站在甲板上,眼神坚定——他们知道,这一去,或许要面对更大的风浪,但只要能护住李星群,护住太原的根基,就值得。
日头渐渐爬高,晨雾早已散得无影无踪,毒辣的阳光晒在囚车的木板上,蒸腾起一股闷热的潮气。李星群靠在车壁上,额角渗出细汗,粗麻绳勒着的手腕又麻又疼,却只是偶尔活动一下手指——他望着车外骑马随行的赵仲针,见对方铠甲上已沾了层薄汗,却始终与囚车保持着丈许距离,不由得开口道:“世子殿下,天气这般热,您没必要一直守在这囚车旁。杨老将军的亲卫都是跟着他征战多年的老兵,忠心可靠,不会有人对我动手的。”
赵仲针勒住马缰,侧头看向囚车,嘴角噙着一抹淡笑,声音却压得极低:“李大人是父王倚重的人,关系重大,多守着些总是稳妥的。”他目光扫过前方杨延昭的背影,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再说,我那三位皇叔,这些年在朝中动作不断,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趁您落难,暗中使些手段?杨老将军的为人我信得过,可他手下的亲卫,未必个个都干净——万一有谁被收买,岂不是麻烦?”
李星群闻言,轻轻叹了口气。他靠在车壁上,望着远处连绵的田埂,语气里满是疲惫:“说实话,我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掺和朝廷这些弯弯绕。当初从太原南下平叛,只想早点灭了方腊,让江南百姓能安稳过日子,哪想到打完仗,反倒要被押解进京受审。”
“这点,我看出来了。”赵仲针笑了笑,拨转马头,与囚车并行,“大人对朝堂上的权术争斗,向来不上心。上次在临安府议事,提到军机处的官员调动,您连张尧佐和富郑公的派系都分不太清,倒对流民安置的粮种数量记得分毫不差。”
李星群有些无奈地勾了勾嘴角:“粮食关乎百姓活命,官员派系争斗关我什么事?可现在倒好,我不想掺和,却偏偏被卷了进来。世子,你说这到底是为了哪般?”
赵仲针的笑容淡了些,眼神却沉了下来,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无论什么年代,对付有本事的人,无非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皇祖父忌惮您手里的兵权,更忌惮太原那些能造‘蒸汽器械’和‘火器’的工厂,所以先拿‘纵兵抢掠’的由头打压您,让您受点苦头,磨磨锐气——这是‘棒’。等您到了京城,没了兵权威胁,他自然会给些甜头,或是升个闲职,或是赏些田宅,把您留在眼皮子底下看着。”
他顿了顿,话锋微转:“不过您放心,真到了那一步,父王自然会出手。您是他……”
“世子!”李星群突然打断他,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随即又压低,眼神却瞟向了前方杨延昭的方向。他心里清楚,杨延昭已是绝顶境界的修为,耳力远超常人,方才赵仲针的话若再往下说,提到“懿王派系”或是更敏感的话题,必然会被对方听见。他虽信得过杨延昭的为人,却不敢赌对方会不会将这些话传回朝廷——更何况,他自己听到赵仲针提及“父王出手”时,心里竟莫名泛起一丝波澜,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念头:或许,依附懿王派系,未必不是自保的办法。
赵仲针愣了一下,随即顺着李星群的目光看向杨延昭的背影,瞬间明白了过来。他眼底闪过一丝了然,随即笑道:“是我失言了。这些话,确实不该在此时此地说。”他勒转马头,与囚车拉开些许距离,声音又恢复了之前的平和,“不过李大人放心,只要您在京城安安分分的,不出半月,必有转机。等您从大牢里出来那天,孤亲自去接您,到父王府里备上好酒,咱们好好聊聊临安重建的事。”
李星群看着赵仲针沉稳的侧脸,心里忽然安定了些。他知道,赵仲针这话里的“转机”,指的就是懿王会出手斡旋;而“父王府饮酒”,则是要进一步明确他与懿王派系的关联——这既是庇护,也是一种隐性的“绑定”。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苦涩却释然的笑:“若真有世子说的那天,那我便却之不恭了。到时候,可得请世子尝尝江南的碧螺春,配着太原的酱肉,滋味倒是不错。”
“好说。”赵仲针笑了起来,目光重新落向前方的路,“前面就到驿站了,咱们歇口气再走。杨老将军已让人去准备凉茶,正好解解暑气。”
囚车继续在官道上行驶,木轮碾过碎石的“吱呀”声又响了起来。李星群靠在车壁上,望着赵仲针的背影,心里却翻涌不停。他原本只想做个“安稳官”,靠着自己的知识护着百姓,可现在看来,在这皇权交错的大启,想要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懿王派系的庇护,既是保护伞,也是一张网——他一旦踏进去,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前方的杨延昭似乎察觉到了身后的动静,微微侧过头,目光在赵仲针和囚车之间扫过,随即又转了回去,只是握着马鞭的手,悄悄紧了紧。他自然听到了两人方才的对话,也明白了赵仲针的用意,却只是不动声色——皇室的权斗,他向来不愿掺和,只要能护住李星群的性命,让他不至于落个“谋逆”的罪名,便已足够。
驿站的影子渐渐出现在前方的官道旁,杨延昭勒住马缰,高声道:“前面歇脚!给李大人备些凉茶和吃食,动作快些!”
亲卫们齐声应和,纷纷下马牵住缰绳。赵仲针翻身下马,走到囚车旁,对看守的亲卫道:“打开囚车门,让李大人出来透透气——总闷在里面,中暑了反倒麻烦。”
亲卫犹豫了一下,看向杨延昭的方向,见对方微微点头,才上前解开囚车的锁扣。李星群扶着车门慢慢走下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四肢,望着驿站方向飘来的炊烟,心里忽然生出一个念头:或许,这次进京,未必全是坏事——至少,他看清了这大启朝堂的真面目,也找到了一条能护住自己、护住柳珏和孩子们的路。
赵仲针走到他身边,递过一壶凉茶,声音里带着几分隐晦的提醒:“李大人,歇会儿就好,别耽搁太久。京城的路还长,咱们得早点到,才能早点了却这些麻烦。”
李星群接过凉茶,仰头喝了一口,清凉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压下了些许燥热。他看向赵仲针,轻轻点头:“世子说得是,早点到,早点了结。”
阳光依旧毒辣,官道旁的树叶被晒得蔫蔫的,可李星群的心里,却渐渐有了一丝清晰的方向——哪怕这条路要掺和进皇权争斗,哪怕要学会那些他不喜欢的“帝王心术”,只要能护住自己在乎的人,能继续用自己的知识做点实事,似乎也没那么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