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快穿之长安一路行 > 第43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43

第43章 痴情帝宠关我什么事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悲戚的哭声和哀求声,无异于是对天家父子的凌迟,连銮驾上悬着的明黄流苏,都似被这泪水浸得发沉。

太上皇掀开帘子的动作顿住了,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他这才明白自已又被儿子摆了一道。

无论李嗣升是出于何种心理拖延平叛之事,如今却借着他回銮的由头,让百姓将怨气尽数算在了他的头上。

他猛地扭头看向一旁的李嗣升,只见对方一掀衣袍快步走下车驾,然后一脸焦急地呵斥卫兵:“还不快将老人家扶起,休得惊扰太上皇!”

那模样,倒像是全然不知情一般的无辜。

“老人家快快请起,”玄宗强压下心头的怒火,示意内侍将他也扶下车,他又亲自去扶起老叟,“平叛灭贼还天下太平,本就是朝廷的头等大事,朕此次归来,首要之事便是与吾儿商议此事,绝不让前线将士寒心,更不让百姓失望。”

论作秀,论招揽人心,李嗣升在太上皇这样的老戏骨面前就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

太上皇这番动作既安抚了民心,又不动声色地将责任推回给了李嗣升。

李嗣升心中一紧,“父皇所言极是,儿臣已命户部加紧筹备粮草,不日便会平叛范阳。”

可百姓的议论并未完全平息,不少人看着銮驾的眼神已多了几分审视和怀疑。

銮驾驶入皇城,太上皇回到久别重逢的兴庆宫,刚坐下便将手中的玉如意狠狠摔在地上,“竖子!”

今日在城门来迎的大臣中,昔日的面孔是寥寥无几,打眼瞧过去,身居要职的几乎全是李嗣升的门人,这也是太上皇先退回兴庆宫的原因。

他斜倚在榻上,浑浊的双眼看着头顶的蟠龙,在心里忖度着不如先借百姓的呼声施压,逼李嗣升尽快下旨平叛,如此一来,他又能趁机插手军务了。

因此刚回宫的太上皇,顾不得车马劳累,数次遣心腹去询问平叛事宜,关心社稷超过爱惜自身,甚至说出“叛军势大,拖延一日,便多一分糜烂,圣人若暂无万全之策,朕带回京的这些禁军儿郎,久经沙场,可即刻开赴前线平叛,也好过让拱卫京师的灵武精锐徒然受损。”

这番话经由内侍之口,在送达李嗣升之前,反而先在宫墙内外悄然流传开来,不知怎地又传到了市井之中。

消息灵通的朝臣们闻言,先是愕然,随即恍然。

京城的各个小酒馆内,议论声也此起彼伏。

“原来如此……圣人不愿即刻出兵,竟是存了这等私心……”

“是啊,灵武军是圣人的根基,他自然是舍不得的,可死在战场上的就不是子民了?”

“太上皇虽已退居深宫,仍心系社稷,连身边最后的护军都愿贡献出来……”

“可拉倒吧,要不是他宠信奸臣,还没有这一出乱子呢!”

一时间,窃窃私语如暗流涌动,对李嗣升的不满与质疑之声在朝野上下迅速发酵。

李念这两日很忙碌,流窜于各个小酒馆中,听着众人的议论声,但凡有人觉得太上皇好,就让人装作不经意的提起这次叛乱的罪魁祸首,要是有人觉得圣人不错,那就再提提东征失利和任用宦官的事情,这么一来一去的,市井中的风向就慢慢变了。

父子俩互相踩着刷名声,都以为自已能多占据几分民心,殊不知俩人在老百姓的心里是一根绳子上的笋,谁也不比谁强。

李嗣升出不了宫门,不知道自已的声望一跌再跌,可朝臣对他的态度转变,他还是能感受到的,等再召来李静忠,听对方吞吞吐吐说着如今民间的议论,更是觉得眼前发黑。

太上皇说得好听,可其中的算计谁又不知,那所谓随驾回京的禁军,不过数千老弱,他真正用意是想借此机会插手军队,从而再度回到朝堂。

而动用灵武军,京畿空虚,风险极大。

可又不能让爱惜羽毛不顾大局的污名,被硬生生扣在了自已头上。

“真是好父皇……”李嗣升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这打碎的牙混着血,他也只能生生咽回肚子里。

压力如泰山,他若再不出兵,只怕这刚坐稳的龙椅都要摇晃起来。

于是翌日,李嗣升在召集兵部户部等各部商议后,迅速下诏,命郭汾阳为此次主帅,统辖诸道兵马,李临淮和李长安为副帅,即日筹备平叛事宜。

旨意明确,措辞也颇雷厉风行,让部分非议之声稍歇。

然而,当圣旨内容被送到三路大军的中帐时,看到完整内容的诸人却都各怀心思,因为朝廷以粮草押运为由,将总攻之期定在了旨意送达的半个月之后。

半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足够让远方的叛军得到喘息,甚至加固防御,也足够让李嗣升搬来的援军抵达战场。

长安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半个月所为何来,因此在接到旨意后的第三日,就以发现安庆绪踪迹为借口出兵洛阳北上平叛。

同时又发急信于郭汾阳和李临淮两部,请求共同发兵夹击范阳。

在三人联名上奏请求出兵的期间,长安就已经派人秘密从洛阳运出了大量的粮草和床弩火药,三路大军早就如同是上紧了弦的弓箭,只待一击。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更不要说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机会就在眼前,战机稍纵即逝,圣旨也挡不住进攻的刀锋。

在向朝廷写了折子详述战机和请罪后,郭汾阳和李临淮也提前十日出兵作战。

这一着棋彻底打乱了史思明与安庆绪残部负隅顽抗的部署,当朝廷的使节还在路上核算粮草揣摩圣意时,雷霆万钧的攻势已然发动。

出其不意,北西南三路大军,如同三把烧红的尖刀,从三个方向狠狠插向范阳,一路如摧枯拉朽般前进。

巨大的床弩在轰鸣中将带着火油的巨箭射入范阳城头,而震天动地的陶罐火药则不仅在物理上摧毁着城防,更在心理上彻底击垮了本就军心涣散的叛军。

战役进程顺利得超乎想象,在绝对的实力和新式器械的碾压下,范阳城中的负隅顽抗显得苍白无力。

仅仅数日,这座被叛军经营多年,视为最后巢穴的北方重镇,便在各色唐字大旗的环绕下,宣告收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