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 > 第24章 冰壶玉鉴悬清秋

第24章 冰壶玉鉴悬清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贞晓兕一朝穿回开元年间,满脑子脑科学+统计+积极心理学,口头禅“我给你跑个数据”。

贞观里还没“毕业”的碎嘴小叔z贞德本的主业是搞笑,副业是蹭饭,梦想是“被富婆公主包养却屡屡失败”。

夜已深,鸿胪寺的油灯亮到最后一茎。

贞晓兕伏案批完奏草,抬头揉眼,只见门外飘进一阵寒气,小叔贞德本提着茶壶,笑嘻嘻地挤了进来。

“又学史呢?灯都快熄啦。”他在旁边木凳上一坐,“今儿轮到谁啊?看这满页李元纮,是要考官场的劲啊?”

贞晓兕眯眼道:“正是他。张说罢相后,玄宗拔了两人——一个户部侍郎李元纮,一个安西副大都护杜暹。书上说得紧凑,我想细抄一遍。可人物性情总是淡。”

贞德本端起茶,吹出一口热气,话头松散又精确:“这李元纮那是真不一般。他原本姓丙,祖上丙粲在隋末是屯卫大将军,跟太宗他爹李渊早就认熟。高祖入关,老丙带着人投奔,立功不小,赐了李姓,还做到了左监门大将军。再往下两代都混到三品,老爹李道广在武则天时当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叫啥?清显之家,正经皇家朋友圈。”

贞晓兕托着下巴凑近烛台:“祖上丙粲?小叔,你昨晚是不是又偷翻唐家族谱了?”

贞德本笑着合上泛黄书卷:“你这丫头眼睛真尖。说来有趣——我找到一位‘外姓爷爷’丙粲,竟是唐朝开国时能骑马直入太极宫的人物,比宰相还威风!”

“丙?”贞晓兕疑惑地眨眨眼,“唐家怎会有丙姓先祖?”

“这就要从北朝说起了——”贞德本轻抚谱系图:

“据《元和姓纂》记载,他家世显赫。祖父丙明是北周信州总管,封龙居县公。到了隋炀帝时,丙粲已官至左屯卫大将军,执掌长安以西二十四州兵权,堪称关西柱石。”

“那他怎会变成咱家‘李爷爷’?”

“这正是关键所在——”贞德本压低声音:“义宁元年冬,李渊攻入长安。丙粲率十万精兵归附,这份厚礼让李渊当即赐他国姓。一因两人旧交甚笃,二来‘丙’字犯李渊父亲李昺名讳。从此史书上便有了‘李粲’——拜宗正卿,封应国公,成李唐宗室疏属。”

“入唐后呢?”贞晓兕追问。

“更见荣宠——”德本翻动书页:任左监门大将军,掌皇宫禁卫;授上柱国,位列勋官之首。高祖特准他骑马入宫,马鞍声响彻殿阶,连太子都要避让。年逾八十而终,谥号“明”,《旧唐书》载高祖为之罢朝。

“那李元纮这支……”

“正是他血脉绵延!”德本眼中闪光,“他的孙子李宽在高宗朝任太常卿,曾孙李元纮更在玄宗时官至宰相。出土的《李宽神道碑》都记载着这段辉煌。”

他轻轻合拢族谱:“下月带你去洛阳博物馆,看他那柄鎏金佩刀——刀鞘上‘丙’字被磨去半边,改刻‘李’字。那一刀,不仅改写了姓氏,更在隋唐鼎革的洪流中,为咱们家族劈开了百年基业。”

“那他自己呢?是靠本事上去的?”

“嘿,靠谱!这李元纮少年就考中明经,先调雍州司户。景云二年闹出件热事儿——太平公主和一寺院抢那水碾坊。人家说是‘碾硙’,可别读错。结果这小子一句判决,把公主的理全驳了。想想那阵儿满朝谁敢得罪公主?”

贞晓兕笑起来,“胆子倒真不小。”

“小胆哪成事?自那回起名气就传开了。从长安令起步,一路坐上工部、兵部、吏部三个侍郎。还出了名的清俭守法。”贞德本往她案上一指,“你看,开元十四年,玄宗想找个懂政理又能当户部尚书的,让文武大臣举荐。全朝都递章推他,可张说撇嘴,说他资浅,就封个户部侍郎。搁咱东北这叫‘差一档’。”

“那他接过以后就安分?”

“哪能。”贞德本咂巴咂巴嘴,像在回忆老友,“上任第一件事,写篇《陈时政损益疏》,把天下出纳的弊病、百姓的疾苦列了一串几千字。玄宗看完直竖大拇指,赏了二百匹帛,还让史馆抄副存档。这意思啊,就是‘朕爱听真话’。”

屋里灯影摇动,贞晓兕在纸上慢慢添笔划。

“后来咧?”她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