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大唐兕子:我的六个神豪小囊君! > 第9003章 是生性残忍还是忍辱负重?

第9003章 是生性残忍还是忍辱负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开元二十五年暮春,长安城东市槐荫下,十三岁的贞晓兕抱着一摞《蕃夷朝贡图》摹本,踮脚张望。

她刚从鸿胪寺试院出来,绯袍太大,袖口几乎垂到地面。

对面酒肆的二楼,一位须发斑白却精神矍铄的老将倚栏俯瞰,目光如钩——正是杨思勖。

他奉旨考校少年译语人,本意敷衍,却被楼下女童一口流利的安南话吸引。

小丫头,安南话谁教的?杨思勖下楼,声如洪钟。

回将军,家父昔年随商队走交趾,奴耳濡目染。贞晓兕行叉手礼,稚气里带三分官腔。

她认出了这位传说中生剥敌面的骠骑大将军,却毫无惧色,反而从怀里摸出一册《安南山川形势记》,下官昨日拟了镇南三策,敢请大将军斧正。

杨思勖挑眉,翻开册子:字迹娟秀,配图精到,竟把梅叔鸾旧年出没的峡谷、瘴云开合时辰标得明明白白。

老将心中一动——十年前他平定安南,最缺的就是这般详图。

明日卯正,来我府上。他抛下一句话,转身登马,背影如刀裁斜阳。

可贞晓兕明白:杨思勖的宦官身份是贯穿他一生的基本设定。新旧《唐书》都将他列入《宦官传》,并且放在首位,这本身就明确无误地界定了他属于宦官群体。他从小被阉割入宫,这个身份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后来他立下多大的军功而改变。

官职的佐证:“内给事牛仙童”中的“内给事”一职,本身就是由宦官担任的、负责宫廷内部事务的官职。唐玄宗派牛仙童(一个宦官)作为使臣,然后又命令杨思勖(另一个宦官)去处决他,这完全符合唐代由宦官处理内部事务,尤其是皇帝家奴内部事务的惯例。这从侧面印证了杨思勖的宦官身份。

在唐代,高级宦官通常被称为“宦官”或“中官”。

“太监”一词,在隋唐时期是中央官府(如殿中省、内侍省)高级官员的称谓,其中也包括了高级宦官。到了明清时期,“太监”才演变成对宦官的通称。

因此,在现代语境下,我们说杨思勖是“太监”是完全正确的。用唐代当时的术语来说,他是高级宦官。您问题中的“太监”和史料中的“宦官”指的是同一类人。

她心里清楚,不必对杨思勖的军事才能和他的宦官身份感到矛盾。他正是一个拥有军事才能的宦官。他的一生都是在宦官的身份框架内活动的:他作为皇帝的家奴和亲信,被授予军权去平定叛乱,并凭借其残酷的作风和军事才能取得了成功。

他并没有因为战功而脱离宦官系统,转而成为普通的朝臣或武将,他最终的崇高荣誉——骠骑大将军和虢国公,是皇帝对这位立下大功的家奴的特别赏赐,但这并没有改变他根本的宦官属性。

数日后,崇仁坊杨府。

贞晓兕的叔父贞德本——年方十八,却长着小胡子,东北口音浓得像蘸酱——拎着两尾松花江鳇鱼登门,口口声声给杨大叔来炖酸菜。

门房听得直咧嘴:长安人只听过杨大将军,谁敢喊?

偏杨思勖爱听。

他出身岭南,少时尝尽人情冷暖,最喜直率汉子。

贞德本把鱼往案板上一摔,刀起刀落,嘴里还唠:咱那疙瘩冬天凿冰捞鱼,一凿一溜白毛风,跟将军您砍叛蛮差不多,都是豁口子!

杨思勖哈哈大笑,笑完却正色道:小丫头若真进鸿胪,刀口就是舌头。你舍得?

舍得!贞德本抹一把胡子茬,我爹说了,咱贞家小辈里就数晓兕胆子最大。她三岁敢薅狼尾巴,十三岁敢薅皇帝胡子——呃,也就她能捋顺鸿胪寺的。

一句话又把杨思勖逗乐。

老将抬手把腰间佩刀解下,抛给贞晓兕:断云,老夫昔年斩梅叔鸾所用。刀重七斤,你若能舞满三招,便允你随我赴岭南再勘安南旧地。

贞晓兕双手接刀,一个趔趄差点坐地,却咬牙站桩,地拖刀回旋——竟真舞出三招,虽不成章法,却有一股子狠劲。

刀光映着她额前碎发,也映得杨思勖眼底一热:他仿佛看见六岁的自己,在罗州血夜里攥紧的那半截竹枪。

贞晓兕,现代心理学系学生,此刻正以大唐鸿胪寺见习主簿的身份,跟随在骠骑大将军杨思勖的身侧。潮湿闷热的林间,他的银甲在斑驳的日光下泛着冷光。

“贞主簿,你又在写什么?”杨思勖忽然转头,目光落在我始终不离身的记事册上。

“回大将军,下官在记录僚人洞寨的分布规律。”我坦然展示册页上的图形符号,心里补充道:同时也在用鲍比(Bowlby)的依恋理论分析您的行为模式——一个在六岁经历灭村创伤的孩童,如何在阉割后形成如此矛盾的人格结构。

昨夜在军营,我点亮油灯,在册页上写下:

“杨思勖是多重边缘身份的集合体——岭南少数民族、阉人、军事将领。根据泰弗尔(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他始终在寻找‘积极区分’的途径。当主流士大夫阶层因他的出身和身体轻视他时,他通过极致的军事成就构建新的身份认同。”

今日途经一片焦土战场,空气中还弥漫着腐臭味。杨思勖突然勒马,指着遍地焦骨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