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8章 “暂停键”在谁手中?(2 / 2)
贞晓兕看到,在2010年前后,尽管国家整体贫困,但真正点燃怒火的,是日益加剧的不公。与政权关系密切的阿拉维派权贵,通过腐败和走私积累了巨额财富,她们的子弟开着豪车招摇过市。而与此同时,一场历史性的大旱迫使数十万逊尼派农民涌入城市边缘的贫民窟,生活无着。
“她们不是最穷的,但她们是最能感受到‘被系统性地耍了’的一群。”夏林煜补充道,“当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特权的炫耀,相对剥夺感达到了顶点。”
声音引导贞晓兕看向街头的检查站。“看那个年轻的士兵,她可能只想养家糊口。但当她穿上制服,上级命令‘对可疑车辆格杀勿论’时,她很可能照做。这就是‘权威-服从实验’的现实版。系统将个人道德感剥离,把责任上移,杀戮变成了一项KPI。”
而更大的阴影来自过去。1982年,老阿萨德为镇压穆斯林兄弟会的起义,下令血洗哈马城,估计造成数万人死亡。“这就是‘跨代创伤’,”声音变得沉重,“当年那个躲在哈马地下室,目睹亲人被杀的孩子,在2011年已经长大。她可能忘记了具体细节,但那种对国家的恐惧、不信任和仇恨,已经融入血液。‘阿拉伯之春’的呼声,就是触发这沉睡创伤的开关。”
2011年,抗议的星火最终燎原,并在政府残酷镇压下,迅速演变成全面内战。贞晓兕的意识俯瞰这片燃烧的土地,看到的已不仅是一场内战。
外部力量以惊人的速度涌入。俄罗斯为了保住其在地中海的唯一军事基地(塔尔图斯),全力支持阿萨德政权,提供空军、顾问和“否决票”。伊朗为了打通通往地中海的“什叶派之弧”,派遣革命卫队并组织了大量来自黎巴嫩、伊拉克、阿富汗的什叶派民兵。
土耳其为了遏制库尔德人独立势头并扩大影响力,支持北部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并多次越境打击。美及其盟友则一度支持温和反对派,其后主要依靠叙利亚库尔德武装(YPG)打击“伊斯兰国”,并在库区保留驻军和控制油田。
“看,这就是我说的‘科层外包’。”冷静的声音分析道,“大国们不想亲自全面下场,就把战争‘分包’给本地代理人。美国是库尔德武装的‘甲方’,提供武器和空中掩护;俄罗斯是阿萨德政权的‘总包商’;土耳其和伊朗则是不同派系反对派和民兵的‘项目经理’。每一支地方武装都拿到了‘外部工资’和战略任务。”
“结果就是,”贞晓兕苦涩地接话,“战场被切成了四五块‘子公司业务区’。对许多武装人员来说,停火意味着失去收入和国际支持。战争,成了一种畸形的‘生计’。谁还真心想‘停工’?”
贞晓兕的意识从时空的漫游中归来,重新坐在长安的书斋里。窗外月色依旧,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沉重的明悟。
叙利亚的炮火,绝非一日之寒。它是千年地缘争夺(从阿拉伯-拜占庭到美俄博弈)、百年殖民遗毒(任意划界与分而治之)、数十年家族独裁(阿萨德王朝的统治术)以及深植人心的社会心理机制(群体对立、相对剥夺、创伤记忆)叠加后的总爆发。
夏林煜冷静的声音在她心中做了最后的总结,化作一句顺口溜:
“旧标签让人分边,新对比让人愤怒;制服把恶变日常,旧伤让娃继续打;大国把战场当工地,发工资谁还肯回家。”
贞晓兕提笔写下:
警惕标签;
心里想,当我们看到新闻里“某派某族如何”的论断时,先冷静一想,这是否是古老的“群体认同”陷阱在被利用?任何将暴力归于某个群体“天性”的说法,都值得高度怀疑。
探寻根源;
是的,愤怒往往源于不公,而非单纯的贫困。要理解冲突,必须审视其背后的权力和资源分配结构。
她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历史:未被清算的罪行,未被安抚的创伤,绝不会自行消失。它们只会潜伏起来,等待下一次爆发。真正的、可持续的和平,必须建立在制度性的正义之上——追究战争责任,补偿受害者,建立包容性的政治架构。
历史从未真正结束,它就像一部复读机,在人们遗忘时,按下重复播放的按钮。而理解这一切复杂的机制——那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那驱动人性的心理密码,那大国博弈的冷酷计算——本身,就是在为这个饱受创伤的世界,艰难地安装一个又一个珍贵的“暂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