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矿石专线通车(1 / 2)
戈辉在12月30日黄昏时分回到新奉天的总督府。
戈辉没有立即回六号楼休息,而是直接回到办公室,因为收到了袁世凯的委任状,委任戈辉为北方特区巡阅使。
巡阅使是北洋政府时期最高级地方军政长官。(符合戈辉现在的身份)
北洋政府为安排大实力派的需要,设置巡阅使一职,使其控制两省以上地方,在形式上隶于陆军部管辖。
巡阅使因其所辖的区域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省区性的,辖有两省或三省。辖两省的有粤、闽、两广、闽浙等巡阅使;辖三省的有东三省、直鲁豫、苏皖赣、热察绥等巡阅使。一类是地区性的,不辖具体省区,如长江、南洋、海疆等巡阅使。有的巡阅使还配置有副使,如有长江巡阅副使、南洋巡阅副使、苏皖赣三省巡阅副使、直鲁豫三省巡阅副使,但并不普遍设立。
巡阅使的职权,在理论上说主要是节制、调遣辖区内的军队,事实上则兼管军队诸务,具有省以上的大行政区军政长官的性质。巡阅使的官署称为巡阅使署,各巡阅使署组织并不相同,各以组织令定之。
戈辉不是突然就成为巡阅使的,事实上这个过程沟通了两个多月了。因为戈辉一直在指挥抗疫,一直没有进展。戈辉也在纠结,要不要接受袁世凯给的官职。他觉得总督就很好,是前朝的官,和现在的北洋政府保持距离。
袁世凯几次三番希望戈辉成为北洋政府任命的巡阅使,这个象征意义很重要。
戈辉权衡再三之后,有条件同意了。
条件如当初一样,禁卫军要安排两人进入北洋政府,一人在军中,一人在政府,必须确保北方特区在长城以南的商业利益安全。戈辉提出由瞿城担任北洋海陆军总务副长,由香港警察学校校长乔恒(宁远的表姐夫)担任北洋政府内务部副长。
袁世凯尽管不愿意,但最后也同意了,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求派两人进入北方特区的二十人管理团队。袁世凯也十分有必要掌握北方特区的动向,袁世凯派出了自己的两名心腹,梁师宜和唐少易,进入北方特区的二十人管理团队。
梁师宜是袁世凯幕僚中关键人物之一,擅长理财和行政管理。
唐少易也是袁世凯幕僚中的重要人物,是清国第三批留美幼童,多年驻外工作的经历,锻炼了出色的外交才能。
袁世凯把这两个人派到北方特区,足见对北方特区用心之深。
关于举办万国博览会一事,戈辉不能乾纲独断,他联系了特区二十人管理团队,明天特区长官府开会,有要事相商。
12月31日上午,戈辉的总督车队来到奉天广场,坐北朝南的c位,特区长官府。
孙再芝在一号楼门迎接,亲自帮戈辉拉开车门,笑问:“无事不登三宝殿,你肯定又有让我头疼的大事。”
“上去说!”戈辉直接头。
孙再芝带着戈辉来到三楼的特区长官专用会议室,每人面前一杯热茶,十九人的目光,同时落在戈辉身上。
宁远是昨晚接到戈辉电话,连夜坐专列过来的,以他的理解,老大肯定又有重大决定了。
“我计划在一九一二年举行万国博览会,就在朝阳。”戈辉说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万国博览会?孙再芝凝眉,想了一会儿说道:“怎么突然想到举办博览会?北方特区到了需要向世界展示的程度了吗?”
“是啊!我们不是要趁着欧洲局势紧张,低调发展吗?”黄星说道。
“我们现在需要韬光养晦,不能张扬。”亦匡说道。
“你们说的没错,但是,现在的形势不同了,我们要发展,离不开世界。”戈辉解释道:“还有一点,你们必须清楚,不论我们多么低调,都掩盖不了我们是东亚大陆的第一强权的事实,几年后,我们会有世界一流海军,一流空军。”
戈辉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众人摊手,继续道:“就这样的实力,你们告诉我,我们低调得了吗?一条黄金巨龙盘踞在东亚大陆上,你以为的低调,就能让别人当你不存在吗?”
戈辉提高音量,说道:“既然无法低调,我们就要主动融入世界。让全世界的国家来我们这里看看,看看我们的建设成果,与我们交流一下技术,对我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趁着我们与欧美列强关系最好的时候,办一次最成功的万国博览会。”
孙再芝轻轻点头,然后感叹道:“看来又要花很多钱,你总是有花大钱的想法。”
在坐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轻轻点头,这事儿听着就伤钱,不知道要花多少钱。
“是要花很多很多银圆,但也更多的往回赚啊!”戈辉大声提醒道:“朝锦铁路、朝锦高速、电视机厂、特区纤维,这些都在赚钱。这些项目,当初都花了很多钱,特别是朝锦超级铁路,现在呢!人人都在说那是银圆压铸机,无数人在铁路上赚钱。”
“还有电视机,昨天电视机厂总经理告诉我,来年一月末的产能都被预定了。”戈辉继续说道:“他们正在研发21寸的电视,我相信没有技术门槛,很可能明年内就能推出21寸的电视。京城、上海、汉口、广州,都要建电视塔,临时性的金属结构的百米塔架,很快就会立起来,更多的产能需求就要来了,钱也要来了。”
“告诉你们一个更大的消息!”戈辉又提高声音,说道:“彩色电视机也在同步研发,朝阳工业大学的研发团队,有信心在几年内研发出来。几年内,保守的估计也就五到六年,你们猜是哪一年?”
“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戈辉直接定论:“现在买黑白电视机的人,将来都会换彩色电视机。我们眼中看到的颜色,都会真实呈现在电视里,这样的电视好不好,想不想要。”
在座的都在点头,大家也都承认,戈辉坚持的项目,没有一个不赚钱,而且是赚大钱,一直赚钱,长期赚钱。可以肯定,电视机的钱,会一直赚下去,因为人多呀,不光龙国,外国人肯定也爱看。
戈辉大胆的畅想:“在遥远的未来,21寸是小电视,32寸够不够大?42寸够不够大?60寸呢?70寸呢?”
最后,戈辉直接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这些都不是问题,都会有的,只要你们活的够长,下个世纪还没挂在墙上,就有机会看到。”
亦匡、载洵、张翼、孙翰林、李成合、张紫云,这几个岁数大的,觉得戈辉这句话是在说他们呢!
“举办万国博览会,会花很多钱,但是也会让我们更多的赚回来。”戈辉继续说道:“世博会作为全球性平台,能促进各国政府、企业、民众间的直接互动,通过人员往来和思想碰撞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体现在政策沟通、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参展国家会展示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科技成果,我国可以通过比较学习发现自身不足,吸收创新经验,实现文化技术借鉴。同时这也是向世界展示龙国文化独特性和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
戈辉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建设特区,发展经济,为了什么?难道只是让特区民众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吗?不是的,绝对不只是这些,我们要重回大唐盛世,重回万国来朝,我们要引领世界,要成为世界的灯塔,要成为全世界科学、技术、数学、工程的梦想之地。所以举办万国博览会只是第一步,让世界人民看到,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吸引全世界的精英来特区,让他们融入我们的文化,在我们这里结婚生子落地生根,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特区。”
孙再芝愣了,在坐的十九人愣了,他们突然觉得自己太肤浅了,眼睛里就只有钱,
“我支持”宁远直接说道:“司令说的那些,我自信有机会看到。”
缓了好一会儿,孙再芝说道:“一九一二年是不是太匆忙了,如果改到下一年,我没意见,办一次,就要办的最好,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可不行。向世界展示,那就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世界看。”
“也行,那就一九一三年,办个大规模的,更好看的。”戈辉说道:“我们要建一个最漂亮的主会场。”
“我们也没意见!”在座的其他人,都做了类似的回应,他们现在从未有过的开心,庆幸自己接受邀请,来到北方特区,参与这么伟大的事业。
“那一九一三年举办万国博览会的事儿,就这么定了,具体几月几日,再商议。”戈辉最后确认,然后举起右手。
其余十九人都举起了右手,表示同意。
“明天元旦新年贺辞,电视讲话,还是要请孙先生。”戈辉说道:“明天大孤山专线正式通车,我得出席通车仪式。”
“都通车好些天了好吧!”亦匡提醒道。
“这个通车仪式必须办,这是向全体特区民众,汇报建设成绩。”戈辉说道:“告诉民众,我们没有花着他们的税钱,享受生活。”
关于通车仪式,没有人再提出异议了。
“还有一件事,要告诉大家。”戈辉说道:“我答应了袁世凯担任北方特区巡阅使,我们会委派两人进入北洋政府和军方,他们派两人进入我们的二十人管理团队,由二十人,变成二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