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 > 第1031章 灶边故影

第1031章 灶边故影(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何大清刚把最后一块山楂放进锅里,院门外就传来一阵熟悉的咳嗽声,那声音沙哑中带着点底气不足,像极了当年饭庄后厨里,大师兄总爱倚着门框抽烟时的调子。他手一抖,长柄勺“当啷”一声撞在锅沿上,山楂水溅出几滴在灶台上,洇出小小的红痕。

“是……是你?”何大清猛地转过身,看见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的老头站在门口,佝偻着背,手里拄着根磨得发亮的枣木拐杖,帽檐压得很低,露出的鬓角全白了,可那双眼睛,即便蒙着一层老年的浑浊,看过来时依旧带着当年的锐利。

老头扯了扯帽檐,咳嗽着笑了:“小清子,多年不见,连师兄都不认得了?”

“大师兄!”何大清手里的长柄勺“啪嗒”掉在锅里,滚烫的山楂水溅到手背,他却浑然不觉,几步冲过去抓住老头的胳膊,“您怎么来了?您不是在南方吗?”

被称作大师兄的老头——周铁山,当年天津卫“聚宝楼”饭庄的头灶师傅,何大清的授业师兄,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声音里带着叹息:“听说你回了北平,在轧钢厂食堂掌勺,我这把老骨头就动了心思,过来看看你。”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院里的青砖地、墙角的石榴树,最后落在冒热气的锅上,“还在做吃食?”

“瞎做着玩。”何大清这才觉出手上的灼痛,慌忙用凉水冲了冲,“师兄快进屋坐,我给您沏壶好茶!”

“不了,站这儿说会话就行。”周铁山摆了摆手,拐杖在地上顿了顿,“我在南边听说了,你在轧钢厂……受了点委屈?”

何大清脸上的热乎劲瞬间褪了大半,挠了挠头,嘿嘿笑了两声:“嗨,不算啥,就是跟食堂主任吵了几句,不干了。院里挺好,自由。”

周铁山望着他手背上的红痕,眼神沉了沉:“还是这脾气,一点亏都不肯吃。当年在聚宝楼,你为了后厨小徒弟多给客人盛了半勺卤汁,跟账房先生吵得翻了天,忘了?”

“那不一样!”何大清急了,“账房先生扣小徒弟工钱,那是欺负人!就像现在,赵德才说我浪费,他懂个屁!工人们抡大锤、扛钢板,不多吃点肉哪有力气?”

“是,是不一样。”周铁山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了褶子,“可你啊,还是没学会藏锋。当年师父怎么说的?‘灶上的火要旺,心里的火得稳’,你这心里的火,还是这么烈。”

这话像块冰,顺着何大清的后颈滑下去,激得他打了个哆嗦。他想起师父临终前的样子,躺在病床上,枯瘦的手抓着他和大师兄的手,反复念叨“守好灶,守好心”。那时候他才十五,大师兄二十,一个在灶前颠勺,一个在案前切配,以为凭着一手好手艺就能在这世道站稳脚跟。

“师父走后第二年,聚宝楼就散了。”周铁山的声音低了下去,拐杖在地上划出轻微的声响,“我去了南京,在夫子庙旁开了个小面馆,凭着师父教的那手阳春面手艺,倒也混了口饭吃。可总觉得差点啥,后来才想明白,是少了个跟我抢锅铲的师弟。”

何大清眼圈一热,赶紧转身去关火:“师兄等着,我给您做碗阳春面,咱爷俩好久没一起吃面了。”

“哎,好。”周铁山应着,慢慢走到灶边,看着何大清忙碌的背影,目光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轻轻叹了口气,“你这手,还利索吗?”

“放心!”何大清拍了拍胸脯,从面缸里舀出精粉,加水和面,手腕转动间,面团在案板上“啪啪”作响,“师父教的醒面法子我没忘,揣碱、揉筋、醒发,一步都不少。”

他的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手掌按在面团上,力道均匀,转、压、揉、摔,不过片刻,面团就变得光滑如玉。周铁山拄着拐杖凑近些,看着他擀面条,擀面杖在何大清手里像活了似的,面团被擀成薄薄的一张,边缘整齐,中间略厚,正是师父最看重的“阴阳面”——这样煮出来的面条,外软里韧,口感最佳。

“刀工也没退步。”周铁山看着何大清用菜刀切面条,刀起刀落,面条细如银丝,长短均匀,没有一根粘连,“当年你总说切面条不如我,现在看来,倒是青出于蓝了。”

“师兄就别取笑我了。”何大清脸上泛红,往锅里添水,“您当年切的姜丝,细得能穿针,我到现在都学不来。”

水开了,面条下锅,“咕嘟”翻滚着。何大清舀了勺清水浇在锅边,让水温稍降,这样面条不易烂。周铁山在一旁看着,忽然说:“听说你在轧钢厂,用山楂炖肉?”

“嗯,师父以前说过,山楂能去肉腻,工人兄弟吃着舒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