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小曹昂引导曹操(1 / 2)
太守府书房内,烛火摇曳。
曹操处理完最后一卷竹简,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坐在下首,似乎仍在回味方才那场精彩切磋的小曹昂。
这个儿子,今日似乎格外沉静,那双清澈的眼眸深处,仿佛藏着与他年龄不符的思绪。
“昂儿,时辰不早了,怎还不去休息?”曹操语气温和,带着一丝关切。
小曹昂抬起头,脸上露出孩童应有的纯真笑容,却并未起身,而是用稚嫩的声音,仿佛不经意般说道:“父亲,程叔叔的斧法特别是前三招真厉害,连夏侯叔叔都差点接不住呢。”
曹操闻言,脸上也浮现笑意:“是啊,咬金确是难得的猛将,天赐于我曹氏。有此等勇士相助,我颍川军威更盛。”他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得,显然对能招揽到程咬金十分满意。
小曹昂眨了眨眼睛,话锋却悄然一转:“那父亲,程叔叔这样的猛将,比之神武侯李响麾下的李存孝、关羽将军如何?”
曹操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李存孝、关羽之勇,特别是李存孝早已传遍天下,那是能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绝世猛将。
程咬金虽强,与那几位相比,恐怕仍有很长一段距离。
他轻轻哼了一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道:“李侯爷麾下,自然是人才济济。”
小曹昂仿佛没有察觉到父亲细微的情绪变化,继续用那天真的口吻说道:“是啊,李侯爷好厉害呢。不仅有很多像李存孝将军那样的猛将,还当了冀州牧,管着好大一片地方,听说比我们颍川大好多好多倍呢。还有那个商盟,好多人都说赚钱,学宫里也来了好多读书人……父亲,李侯爷这么厉害,他对陛下和大汉,会一直像现在这样忠心吗?”
此言一出,书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滞。
曹操猛地抬头,目光如电,锐利地射向自己的儿子。
这番话,若出自幕僚谋士之口,他只会觉得是寻常的局势分析,但从一个年仅八岁的孩童嘴里说出来,却显得格外石破天惊!
“昂儿!此话不可妄言!”曹操的声音陡然严厉起来,“神武侯乃国家柱石,陛下倚重的重臣,其忠心,岂是你能揣度的?”
然而,在他厉声呵斥的背后,那颗多疑而敏锐的枭雄之心,却被这番话狠狠触动了一下。
李响的势力膨胀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了令人不安的地步。
军权、财权、人才、民心……他几乎在以一己之力,重塑冀州的秩序,其格局和手段,远超寻常州牧。这样的人,真的会甘心永远屈居人臣吗?
小曹昂被父亲的厉声吓了一跳,小脸微微发白,眼中瞬间蒙上一层水汽,显得委屈又无辜。他低下头,小声道:“父亲息怒,昂儿知错了。只是……只是今日在府外,听到一些游学的士子私下议论,说……说李侯爷如今威势,已不亚于当年……当年的梁冀、王莽之势初显……昂儿听了害怕,所以才……”
他恰到好处地停了下来,声音带着孩童的怯懦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引导。
“梁冀……王莽……”曹操咀嚼着这两个名字,眼神愈发深邃。
这两个都是汉室历史上权倾朝野,最终危及皇权的巨擘!将李响与他们类比,虽是诛心之论,却也并非空穴来风。
他看着儿子那副被吓到的模样,心头一软,语气缓和了下来。毕竟只是个八岁的孩子,或许是听多了闲言碎语,心生恐惧罢了。他招了招手:“昂儿,过来。”
小曹昂依言走到父亲身边。
曹操抚摸着儿子的头,沉声道:“昂儿,你能有所思虑,为父心慰。然则,朝局复杂,人心难测,有些话,在外面万万不可说,即使在府中,也需谨言慎行,明白吗?”
“昂儿明白了。”小曹昂乖巧地点头。
曹操沉吟片刻,仿佛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教导儿子:“李响之势,确如日中天。其所为,于国于民,眼下看来确有裨益,冀州安定,商路畅通,寒士有途,此乃实绩。陛下虽或有疑忌,然北疆未靖,黄巾余孽犹存,朝廷仍需倚仗其力。”
曹操顿了顿,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况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李响如今站在风口浪尖,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流汹涌。袁氏、杨氏等世家,朝中诸多公卿,岂会坐视其一家独大?弹劾其‘私募兵甲’、‘动摇国本’的奏章,恐怕早已堆满了陛下的案头。”
小曹昂仰着小脸,眼中带着孩童特有的忧虑,轻声问道:“父亲,李侯爷如此势大,万一……万一他将来有不臣之心,那陛下和汉室江山,岂不是危矣?我们曹家世受汉禄,该当如何是好?”
这一次,曹昂直接点出了“汉室江山”和“世受汉禄”,精准地触动了曹操此时内心深处的忠君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