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小曹昂引导曹操(2 / 2)
果然,此时仍然忠心汉室的曹操闻言,神色骤然一凛。
方才因招揽猛将而产生的些许自得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凝重。
曹操却是并没有说话,最终沉默片刻,目光锐利地看向儿子,语气沉肃:
“昂儿,你年纪虽小,能有此忧国之心,甚好!不错,我曹家世代沐浴汉恩,自当以匡扶社稷为己任。”
曹操深吸一口气,仿佛在权衡着什么,继续道:“李响之势,若是一心为了大汉,确实利国利民,但是若李响有野心,那确已尾大不掉。其所行诸事,虽于民有利,然集权于一身,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陛下虽英明,然……唉,如今北疆依赖其镇守,朝中投鼠忌器者众,若确如你所说,隐忧已现。”
曹操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眸,仿佛在透过这双眼睛审视自己的责任,声音压得更低,却带着一种决断:“然则,不论如何,如今之势,绝非与之正面冲突之时。我等位卑力弱,贸然发声,非但无济于事,反可能招致祸端,于国于家,皆无益处。”
小曹昂见曹操已经被自己引导,适时露出困惑又焦急的表情:“那……难道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吗?”
曹操微微摇头:“非也。匡扶汉室,非一日之功,需谋定而后动。而父亲是颍川太守,颍川乃天下腹心,文风鼎盛,民心可用。我等当下之要务,乃是韬光养晦,静观其变。效仿其安民、富民、聚才之法,勤修内政,抚慰百姓,暗中积蓄力量。若是朝廷与李响之势真的有变,或天下有故,我曹氏方能有力挽狂澜之基,护佑陛下,安定社稷!”
曹操这番话,将自身的势力积累与“匡扶汉室”、“护佑陛下”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是教导儿子,也是在坚定自己的信念。
此时的曹操,忠于汉室的色彩颇为鲜明。
“父亲英明!昂儿明白了,积蓄力量,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报效陛下,护卫大汉!”小曹昂心中大定,知道自己成功地将“对抗李响”与“忠于汉室”捆绑在了一起,深深植入了曹操的心中。
他知道此时的曹操是忠心汉室的。
因此设定李响为假想敌,便是为了让父亲曹操积蓄力量。
他不再多言,恭敬行礼告退。
走到门口时,小曹昂忽然又回头,用纯真的眼神看着曹操,补了一句:“父亲,那个程叔叔看起来很可靠,有他在身边保护父亲,昂儿就放心多了。”
曹操闻言,看向儿子目光更加柔和,点了点头。
看着儿子小小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曹操脸上的温和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凝重。
他独自坐在书房中,烛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李响……李响……”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
曹昂的话,像一根刺,扎进了他心里最隐秘的角落。
李响会有不臣之心吗?
曹操自然不知道。
甚至不敢相信!
毕竟李氏太强大了!
现在的他,与李响相比,实力差距悬殊。正面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
“冀州学宫能招揽人才,我颍川亦是人杰地灵之地!昌衍商盟能聚敛财富,我曹孟德难道就找不到生财之道?”
“或许……昂儿的天资,远超我的想象。”曹操忽然想到了儿子今日的表现,那份早慧和对时局的敏感,让他惊喜之余,也隐隐感到一丝不可思议。
“也罢,无论未来如何,现在积蓄势力,以观后续,总是没错的。”曹操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
他铺开一卷新的竹简,开始奋笔疾书,他要写给几位致仕在家的颍川名士,以请教经义为名,行招揽之实。同时,也要下令郡中属官,加紧清点府库,核查田亩,为下一步的举措做好准备。
这个夜晚,对曹操而言,注定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