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朝廷天使至邺城(2 / 2)
学宫内书声琅琅,士子辩论之声不绝;商盟仓库前车水马龙,货物吞吐不息;新建的造船厂内,工匠们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回荡在海边;各地的粥棚依旧冒着热气,领到平价粮种和农具的农户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整个冀州,呈现出的是一种忙碌而充满生机的景象,与弹劾中所言的“权倾一方”、“民生怨怼”截然不同。
数日后,蹇硕的车驾抵达了邺城边界。
李响并未亲自远迎,只派了州牧府一名秩六百石的长史带着仪仗前往迎接,既不失礼数,也并未过于殷勤,保持了封疆大吏的威严。
蹇硕坐在装饰华丽的马车中,透过车窗打量着沿途的景象。
他是宦官,不通文墨,但久居深宫,察言观色、体察上意却是本能。
他此行身负刘宏的密令,就是要看看李响是否依旧恭顺,冀州是否已成“国中之国”。
然而,一路行来,所见所闻却让他暗自心惊。
道路平整,车马通行无阻,显然经过修缮。
田间虽已收获,但仍有农夫在忙碌,整理土地,修建沟渠,并无闲散流民。
途经的几个县城,市集颇为热闹,百姓衣着虽不算光鲜,但面色尚可,少见菜色,尤其是那些挂着“昌衍商盟”旗号的店铺前,人气尤旺。
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沿途遇到的百姓,在得知车队是前往邺城州牧府后,言语间对那位“神武侯”、“李州牧”竟多有感念之词,虽不敢高声,但那发自内心的感激,却做不得假。
“这李响……竟真将冀州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颇得民心?”
蹇硕心中疑窦丛生,这与他离京前,袁逢等人暗示的“李响骄横跋扈、冀州民不聊生”的景象,实在是大相径庭。
车驾抵达邺城时,蹇硕更是被眼前的繁华吓了一跳。
城郭坚固,守军军容整肃,眼神锐利,显然是一支精兵。
城内街道宽阔,商铺林立,人流如织,叫卖声、议价声、车马声交织成一曲繁华的乐章。
尤其是城东那片崭新的学宫建筑群,以及远处隐约传来的造船号子,都彰显着这座城市蓬勃的活力。
“这哪里像是刚经战乱的样子?比之洛阳,除了规模,这精气神竟也不遑多让了……”
蹇硕心中暗道,对李响的评价不由得又高了几分,同时,对袁逢等人的话,也产生了更深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