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龙旗扬威(2 / 2)
魏王李意奏准的“秋狩”演武,如期举行。广阔的戈壁滩上,旌旗蔽日,号角连营。超过五万名安西、北庭精锐,以及来自龟兹、于阗、疏勒等附庸国的三万兵马,共计八万大军,分成红蓝两方,在此进行大规模的攻防对抗演练。
唐军陌刀如林,弩阵如山,骑兵往来如风,将大唐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装备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西域附庸军的骑射功夫也得到充分展示。演练持续了整整十天,内容包括野战冲锋、城池攻防、迂回包抄、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场面宏大,气势磅礴。
这场规模空前的演武,果然起到了极强的震慑效果。
驻扎在呼罗珊边境的大食军队,明显加强了戒备,巡逻队不敢再轻易越境挑衅。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闻讯后,紧急召见了正在吐蕃活动的玛丽公主商队代表,言语间客气了许多,并暂时停止了对西域南道的渗透活动。连远在君士坦丁堡的罗马皇帝,也派来了使者,观看演武后,对大唐的军事实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后续关于港口租借的谈判中,口气明显软化。
演武大获成功,魏王李意在西域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顶点。他借此机会,犒赏三军,并与各部酋长、国王会盟,重申大唐对西域的宗主权和保护义务,进一步巩固了统治。
然而,就在演武结束,大军即将解散归建之际,一支来自长安的、由御史台和内侍省官员组成的联合调查团,悄然抵达了龟兹。他们手持皇帝密旨,以“核查边镇钱粮、抚恤演武伤亡”为名,要求查阅西域大都护府近三年的所有账目文书,并单独召见了郭孝恪、玛丽公主等一批核心将领和官员,问询内容却多涉及魏王李意的日常起居、与各部往来细节,乃至与玛丽公主的关系。
暗箭,终究还是来了。这调查虽未明指魏王有罪,但其指向性不言而喻,意在核查他是否有“擅权”、“结党”、“靡费军资”乃至“私德有亏”之举。西域刚刚因演武而凝聚的军心士气,不免蒙上了一层阴影。
魏王李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调查,表现得出奇冷静。他下令大都护府上下全力配合调查,所有账目文书一律开放,所有被问询人员务必如实作答。他本人则深居简出,除了处理必要军务,不再公开露面,静待这场来自帝都的风暴。
长安,大明宫。
李琰看着西域演武大获成功的捷报,以及御史台关于调查团已抵达龟兹的奏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准允演武,是要展示肌肉,震慑外敌。
他派出调查团,是要敲打儿子,平衡朝局。
帝王心术,在于让臣子、让儿子们,永远摸不清自己的底牌,永远保持着敬畏与进取。
“传旨,”他缓缓开口,“西域演武,扬我国威,魏王及有功将士,着兵部议功封赏。调查之事,依律进行,不得徇私,亦不得诬陷。”
他既要肯定魏王的功劳,也要让调查继续进行。他要看看,自己这个越发能干、声望日隆的儿子,在面对来自背后的暗箭时,会如何应对。这既是考验,也是磨砺。帝国的未来,需要能在明枪暗箭中屹立不倒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