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草原血宴(2 / 2)
持续了半个月的可萨内战,终于分出了胜负。得到大唐装备支持和部分贵族拥戴的三王子,在一场决定性的大会战中,彻底击溃了其兄长的主力。大王子在乱军中被杀,其残余势力或投降,或逃往保加尔人的领地。
三王子踩着兄弟的尸骨,踏着染血的草原,登上了可汗的宝座。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使者,携带重礼,前往切尔松尼斯港,正式拜会赵文渊。
“尊贵的大唐镇守使,”新可汗的使者恭敬地说道,“我汗感谢大唐在此次纷争中秉持的公义与给予的帮助。我汗承诺,新的可萨汗国,将视大唐为最尊贵的朋友与伙伴,愿永世修好,开放所有草场与商路,共同维护黑海北岸的和平与繁荣。”
赵文渊代表大唐接受了新可汗的善意,并重申了大唐在切尔松尼斯的利益和保持贸易畅通的期望。一场草原上的血宴,以一位亲唐可汗的上位而告终。大唐通过精妙的外交手腕和有限的物资投入,成功地将一个潜在的强邻,转化为了一个相对友善的合作伙伴,为帝国在黑海的长远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岭南,广州港。
太子李琮率领文武百官,以极其隆重的礼节,迎接远道而来的戒贤法师。港口旌旗招展,钟鼓齐鸣,百姓夹道围观,争睹天竺高僧的风采。
当戒贤法师在那烂陀寺几位弟子的陪同下,缓步走下舷梯时,太子李琮亲自上前搀扶。
“大师不辞万里,东渡传法,实乃佛法之幸,亦是大唐之幸!孤谨代表父皇,代表大唐万千佛子,恭迎大师法驾!”太子言辞恳切,礼仪周全。
戒贤法师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目光清澈而睿智。他合十还礼,用略显生硬、但语调庄重的汉语说道:“阿弥陀佛。太子殿下浓情厚意,老衲感佩。佛法东渐,缘法使然。老衲此行,愿效微劳,与东土大德共参妙理,亦盼天竺佛光,能借大唐盛世,再现辉光。”
盛大的迎接仪式后,戒贤法师被安置在广州最宏伟的佛寺中暂住。消息传开,整个岭南乃至中原的佛教界都为之震动,无数僧侣和信徒慕名而来,希望能得到这位来自佛法源头的圣僧的点化。
太子李琮深知此事意义重大,一方面妥善安排戒贤法师的起居和讲法事宜,另一方面,将情况详细禀报长安,请示下一步如何安置这位重量级人物。佛法的回流,以其最震撼的方式,拉开了序幕,必将对大唐的文化、思想乃至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长安,大明宫。
李琰看着来自三方的捷报和重要消息,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欣慰的笑容。
东洲海战大捷,外患暂除;黑海可萨易主,边陲得安;天竺高僧东来,文教增辉。
“传朕旨意!”他声音洪亮,充满帝王的豪情,“东洲刘仁轨、苏定方、韩猛及水陆将士,力挫强敌,扬威海外,功莫大焉!所有参战人员,论功行赏,犒劳三军!”
“黑海赵文渊、周淮安,斡旋有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巩固边陲,各晋一级,厚赐!”
“迎候戒贤法师,太子安排周详,彰显我大唐气度。着礼部拟定章程,择吉日,迎法师入长安,朕将亲临大慈恩寺,听其讲法!”
帝国的荣耀,在这一刻达到了新的高峰。军事上的胜利,外交上的成功,文化上的吸引,共同铸就了这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然而,李琰深知,荣耀的顶峰,往往也意味着新的开始。东洲的“鹰之民”是否会卷土重来?黑海的新可汗能维持多久的友好?佛法回流又将给帝国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一切,都需要他和他的帝国,以更深的智慧与更强的力量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