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 第505章 麟德殿的暗流

第505章 麟德殿的暗流(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战斗短暂而激烈。不到一炷香的功夫,这支大食百人队便被斩杀大半,仅有数骑狼狈逃回报信。

李意看着满地狼藉,面色凝重。他捡起一柄大食弯刀,又看了看己方阵亡两人、伤七人的情况,沉声道:“其骑术精湛,作战勇悍,确为劲敌。然,器械、甲胄、战法,尤其是这弩,我军仍占上风。传令,立刻转移,向拔汗那方向撤退!哈卡姆主力必至!”

这是他第一次亲身领教大食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小胜,但他深知,这仅仅是风暴的前奏。大食帝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和狂热的信仰力量,将是未来唐军西进道路上最可怕的拦路虎。他必须将这里的情报,尤其是大食军队的战术特点、组织方式,尽快送回长安。

支线二:佛儒之道·太子的平衡

长安城内,戒贤法师的讲经引发了越来越广泛的思想激荡。唯识宗的“万法唯识”、“阿赖耶识”等理论,体系严密,逻辑精深,吸引了大批学问僧和士子,但也因其与本土主流思想的一些差异,引起了部分儒臣和道士的警觉和抵触。

一些持正统观念的儒臣上书,认为天竺佛法过于玄虚,恐惑乱民心,动摇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甚至有道士在公开场合与佛门弟子辩论,引经据典,抨击佛法为“无父无君”之说。

太子李琮面临的压力巨大。他本人深受戒贤法师佛学吸引,认为其能补益心性,但他更清楚,帝国统治的根基在于儒家伦理。他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也不能粗暴压制。

这一日,在东宫崇文馆,太子李琮召集了几位心腹学士,以及支持新译佛法的僧侣代表,举行了一场小范围的研讨会。

“佛法东传,历汉魏南北朝而至本朝,早已与中土文化水乳交融。”李琮开场定调,“戒贤法师远道而来,所传乃天竺正法,其精微处,正可与我儒道心性之学相互印证。《大学》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佛法‘转识成智’,岂无相通之处?何必执着于门户之见?”

他引经据典,既肯定了儒家地位,又为佛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他建议,在翻译佛经时,可适当采用一些中原固有的概念进行格义,便于理解;同时,鼓励儒释道三教精英进行更高层次的义理辩论,以求同存异,共同服务于帝国的教化。

太子的态度温和而坚定,既安抚了躁动的儒臣,也给了佛门继续传播的信心,初步展现了他未来作为一国之君所需的平衡手腕与开阔胸襟。消息传入大明宫,李琰微微颔首,对太子的处置颇为满意。

长安的夜,更深了。麟德殿的宴席早已散去,但帝国中枢的运转从未停歇。李琰站在甘露台上,手中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玉佩,那是上官婉儿方才为他系上的。东洲的归附,黑海的联盟,波斯的契机,西域的烽烟,思想的碰撞……所有的一切,都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在他脑海中清晰罗列。

“婉儿,云儿,”他轻声对来到身后的二女说,“风起了。这盘寰宇大棋,下一步,该落在何处了?”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西方,那片即将燃起更大战火,也蕴含着无限机遇的土地。波斯公主阿黛拉,将成为他落下那一子的关键借口与道义旗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