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 > 第512章 使徒与利剑

第512章 使徒与利剑(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西域大捷的辉煌与黑海初啼的锋芒,如同投入帝国庞大战略池塘的两块巨石,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新的波澜已然在酝酿。帝国的目光穿透时空,落在地中海的蔚蓝与阿拉伯半岛的黄沙之上,而长安,永远是这一切风暴的决策之眼。

鸿胪寺卿王玄策,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长安。他没有乘坐囚车,亦非狼狈逃回,而是带着一种近乎传奇的色彩归来。大马士革的软禁生涯,因疏勒大捷的消息传来而骤然改变。哈里发穆阿维叶纵然心中怒火万丈,却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这个东方巨人的关系。最终,王玄策在得到“大唐与大食需重新划定边界,互不侵犯”的口头承诺后,被“礼送”出境。

紫宸殿内,王玄策详细禀报了他在大食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大食帝国内部因这场失败而引发的暗流——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激烈争吵,不同派系(逊尼与什叶)矛盾的隐隐抬头,以及对东方这个庞大帝国愈发浓重的忌惮。

“陛下,”王玄策总结道,“大食此败,伤及筋骨,短期内确无力东顾。然其国根基未损,宗教狂热犹在,假以时日,必为心腹大患。臣观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或可从此处着手,分化瓦解。”

李琰静静聆听,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分化瓦解……言之有理。然目前,我大唐需消化西域,稳固黑海,不宜再启大规模陆上战端。对大食,当以商战、情报渗透、扶持其内部反对势力为主。玄策,你此番辛苦了,且先好生休整。未来对西之事,朕还需倚重于你。”

王玄策的归来,不仅带回了宝贵的情报,更象征性地为西域战事画上了一个句号。帝国的西线战略,正式从“御敌于国门之外”转向了“积极经营与渗透”。

与此同时,南瞻洲的“金穗”与“地宝”也迎来了第一次收获。嘉禾苑内,当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和硕大饱满的土豆被呈到御前时,司农寺官员激动得声音发颤:“陛下,亩产……亩产远超预期,玉米可达五石,土豆甚至更高!且不择地力,耐旱抗瘠!”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这意味着,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大唐的粮食总产量可能实现飞跃式的增长!人口增长的瓶颈将被打破,边疆屯垦的成功率将大幅提升,帝国的国力将得到最根本的巩固!

李琰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道:“此乃天赐大唐,泽被万世!着令司农寺,扩大试种范围,总结经验,编撰《嘉禾种植法》。待技术成熟,优先在河东、河北、陇右等边地及人口稠密州县推广!此乃国本,不得有失!”

希望的种子,终于结出了足以改变国运的果实。帝国的根基,因这来自新大陆的馈赠,而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黑海,这片日益重要的水域,成为了帝国西进战略的关键支点。周淮安率领的黑海舰队,在清剿海盗、展示肌肉之后,并未停歇。根据李琰的密旨,舰队开始以“护航”和“友好访问”为名,频繁出现在黑海西岸、属于拜占庭势力范围的港口外,有时甚至会对沿岸地理、水文进行“勘测”。

这一举动,引起了君士坦丁堡的高度紧张。拜占庭海军将领们感到尊严受辱,纷纷要求皇帝下令驱逐这些“过于靠近”的东方战舰。然而,君士坦斯二世却陷入了更深的矛盾。他既忌惮大唐的武力,尤其是那恐怖的猛火油,又迫切需要大唐在陆地上牵制阿拉伯人。他再次采取了拖延策略,一边通过外交渠道向切尔松尼斯表示“关切”,一边却默许了唐军商船队在帝国核心港口获得更优惠的关税待遇。

就在拜占庭君臣为此焦头烂额之际,北方的可萨汗国,那位凭借大唐支持上位的三王子,如今已坐稳了汗位的可汗,送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厚礼”。

叶莲娜公主的兄长,可萨可汗,为了进一步巩固与大唐的联盟,并展示其价值,竟主动提出,愿意将可萨汗国在黑海北岸的一处天然良港及其周边百里草场,“永久租借”给大唐,作为黑海舰队的前进基地和物资囤积点!此地位置关键,可控黑海北部航道,远比切尔松尼斯更具战略纵深。

消息传回长安,李琰大喜过望。这可真是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他立刻准奏,并下令赵文渊和周淮安全权负责接收、建港事宜,将此港命名为“定北港”,并计划派驻更多战舰和陆战队。帝国的触角,藉此深深地嵌入了黑海北岸,对拜占庭形成了事实上的海陆夹击之势。

帝国的武功与韬略,在庙堂之上、疆场之间展开,而后宫的丝竹管弦、诗画茶香,亦构成了这盛世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柔美底色。

时值上元佳节,长安城火树银花,不夜天街。大明宫内亦张灯结彩,举办盛大的夜宴。不仅皇室宗亲、文武重臣在列,阿黛拉、叶莲娜、伊兹三位有着特殊身份的“贵人”也应邀出席。

宴会的气氛热烈而融洽。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琰兴致颇高,命人取来玉箫,亲自吹奏了一曲《春江花月夜》。箫声清越悠扬,时而如月色流淌,时而如江潮涌动,将盛唐的繁华与气度融于音律之中。众人皆屏息静听,沉醉不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