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使徒与利剑(2 / 2)
上官婉儿即席赋诗一首,文采斐然,既赞盛世,又寓深情。阿史那云则展示了其精妙的剑舞,身姿矫若游龙,剑光闪烁如虹,赢得满堂喝彩。
轮到三位异域公主时,场面更是精彩。叶莲娜公主落落大方,用略显生硬却韵律准确的唐音,吟诵了一首她精心准备的边塞诗,将其草原故乡的辽阔与对大唐文明的向往巧妙结合,引得李琰连连颔首。
伊兹公主则与几位宫廷乐师合作,用她带来的东洲特色乐器,配上她空灵原始的嗓音,演绎了一曲充满异域风情的雨林之歌,仿佛将众人带回了那片神秘而富有生命力的新大陆。
最令人动容的则是阿黛拉。她并未表演波斯歌舞,而是端坐琴案前,素手轻抚古琴,弹奏的却是一曲她根据大唐音律改编的、带有波斯韵味的《幽兰操》。琴声古朴苍劲,又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乡愁与坚韧,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文明在融入新天地过程中的挣扎与新生。曲终,她盈盈下拜,轻声道:“此曲,名曰《兰蕙同心》,愿波斯文明之兰,能植根大唐沃土,与华夏之蕙,同气连枝,共沐荣光。”
李琰深深地看着她,眼中满是激赏。他亲自斟了一杯葡萄美酒,走到她面前赐下:“好一个《兰蕙同心》!阿黛拉,汝心已通华夷,当为文明交融之典范。”
这一夜,箫声、诗韵、剑影、异音、古琴……交织成一曲跨越山河大海的文明交响。帝国的包容与强大,不仅在疆场,更在这每一缕音律、每一句诗词之中。
宴会散后,李琰微醺,信步来到御花园的梅林旁。上官婉儿与阿史那云紧随其后。
“陛下今日似乎格外开怀。”上官婉儿为他披上大氅。
李琰望着枝头含苞待放的梅花,笑道:“武功文治,内外安靖,更有佳人如玉,文明交汇,朕心甚慰。只是……”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西方,“这棋盘上的对手,还未真正发力啊。”
阿史那云接口道:“陛下是指……罗马?还是大食?”
“皆是。”李琰淡淡道,“罗马老辣,如千年古潭,深不见底;大食虽伤,其势未衰,如草原野火,遇风复燃。更何况,欧罗巴诸邦,虽处蒙昧,亦不可小觑。”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然,我大唐正如这凌寒绽放之梅,风霜愈烈,其志愈坚!下一步,该让我们的使徒与利剑,真正踏入那片传说中的西方核心之地了。”
数日后,一道新的旨意从大明宫发出:
组建规模空前的“西海宣慰使团”,正式访问拜占庭帝国。正使由熟悉西方事务、刚立大功的王玄策担任,副使则包括了精通多国语言、善于交际的官员,以及工部、兵部的技术观察员,甚至还有几名得到戒贤法师推荐、旨在进行佛学交流的学问僧。使团携带的国书,语气更为平等且富有建设性,除了重申通商、文化交流,更正式提出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并希望能“观摩学习”拜占庭的海军技术与城市建设。
与此同时,驻扎在定北港的黑海舰队,接到了秘密指令:挑选最精锐的五艘“黑海级”战舰,组成一支分舰队,悬挂使团旗帜,负责全程护送。周淮安被密令,在确保使团安全的前提下,可“酌情”展示舰队实力,尤其是在穿越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地中海之时。
帝国的使徒,将手持橄榄枝与国书;帝国的利剑,将隐于舰船与旌旗之后。这一次,目标直指罗马的心脏——君士坦丁堡。
李琰在送别王玄策时,意味深长地说:“玄策,此去非同小可。朕不仅要你看到罗马的繁华与强大,更要你看清其虚弱与裂痕。帝国的下一步,或许就将因你的双眼而决定。”
王玄策肃然躬身:“臣,必不辱使命!”
庞大的使团与护航舰队,在初春的寒风中,自定北港启航,驶向那片决定未来西方格局的未知海域。帝国的棋局上,一枚凝聚了外交、军事、技术、文化多重意义的棋子,越过黑海,坚定地落向了欧罗巴的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