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宽赦罪臣,以重用之名发配北极!

第四百一十四章 宽赦罪臣,以重用之名发配北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左都御史福敏奏请宽赦谢济世、李绂、孙嘉淦一干直臣之议,尔等持何议?”

这一天,已是乾隆元年四月底,京师圆明园一带,翠绿一片,鸟雀叽叽喳喳之声不绝于耳。

弘历在御门听政时,所听到的各类新的提议,也同样越发增多。

满臣福敏,主动为谢济世、李绂、孙嘉淦这些在雍正朝因为结党徇私被治罪的汉臣们求情,便是其中一例。

满敏为此,还在奏折里言这些人虽狂悖犯上,然实有忠君直陈之意。

弘历知道,科甲出身的福敏,是满臣中很同情这些敢犯言直谏的汉臣的。

不过,他也清楚,福敏作为他昔日乃至雍正昔日的满文侍读师傅,敢这么做,也不真的是由于同情这几位才这么做,而是在主动带起进一步宽赦昔日被雍正严惩的一批大臣,以达到新朝收拢人心的目的。

谢济世、李绂、孙嘉淦这些人,虽然都不怕死,但严格来,并不是真正的君子,都各有各的心思,也不是单纯的白兔,要不然也不会名重天下,何况,玩政治的素来也少有善类。

可他是皇帝,用人也不是看君子人与否,而是看有没有用。

谢济世、李绂、孙嘉淦既然因为顶撞之前的皇帝,而已经名重天下,那就有利用价值。

尤其是,如今要在南方进行清丈,需要代表中下层地主的中下层士子们,更加愿意相信皇帝清丈收拾大地主一切都是为了社稷长治久安的时候。

所以,弘历才会在御门听政时,提出此事。

他这样做,其实就是释放要宽赦这三人的信号。

不过,弘历虽然释放这样的信号,但他想的是,借宽赦之名,让这三人去更远更偏的地方做官。

他可没打算让已被流放的谢济世和李绂回来,当意见领袖,搅乱朝堂。

甚至,他还打算把还留着京师于户部银库效力的孙嘉淦也派出去。

因为,这三人都是一个路子,不贪财不怕死,但就是爱名爱整党同伐异那一套。

尽管,如今朝中大部分官员也都有官官相护的毛病,可至少没这三人这么典型。

这三人毕竟为了党同伐异为了声名是连命都不要的,雍正没有杀,也是因为三人毕竟不贪财,没有做大奸大恶的事,在民间的确名声很好。

所以,弘历把他们放出去,既让他们不能党同伐异,也能够利用他们不贪财不怕死的特点,去地方上确保各项新政没有被过度执行,也没有被敷衍。

他甚至已经计划好了。

让谢济世继续往北去雅克萨,在那里任巡牧御史;

让李绂去庙屯,任屯田都御史,负责种新粮、种白菜;

让孙嘉淦去瀚海厄尔口城任仓场侍郎,管理在瀚海一带的粮食储备与贸易。

连陆生楠,他都打算重新起用为巡外御史,继续去乌第河以北巡视调查,以确定将来在这些地方是推行封建制还是郡县制。

因为,按《尼布楚条约》的规定,大清和罗刹国的东段边界是以外兴安岭为主要界线,其中与乌第河之间的领地如何划分则待议。

而外兴安岭并非单一山脉,而是有南北两支,南支大致位于乌第河南部,北支则延伸至乌第河北部,向北一直延伸到楚科奇半岛东端,所以对于待议地区的具体范围,就可以存在不同的解读。

若以外兴安岭南支为界,待议地区主要是乌第河以南、南支山脉以北的河谷区域;

若以外兴安岭北支为界,待议地区范围则涵盖后世楚科奇半岛南部、堪察加半岛及西伯利亚太平洋海岸大片区域。

这才将来无疑有的扯。

弘历作为志在为后人据有更多资源的皇帝,自然只会承认后者,即以外兴安岭北支为界,而且要在将来,把这待议区彻底变成大清领地的。

这样,大清就能在北冰洋沿岸都有领地。

所以,弘历才要以宽赦降恩为名牺牲陆生楠,让他去乌第河以北的后世楚科奇半岛南部、堪察加半岛区域调查一下。

反正,他陆生楠不是封建制的推崇者吗,在漠北蒙古体验了封建制生活,那就可以再去既没有封建制也没有群县制,而是原始部散居,且需要重新进行文明开发的地区调查一下,看看那些地方适合什么制度。

而陆生楠无疑也会成为第一个代表中央王朝去过待议地区的钦差官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