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90年代大案系列 > 第551章 血色晚餐:2003年黄梅灭门惨案纪实

第551章 血色晚餐:2003年黄梅灭门惨案纪实(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一、荒宅旧桌:二十年未散的血腥味

湖北省黄梅县竹岗镇,一栋二层民宅在野草蔓生中沉默矗立。

推开锈蚀的铁门,厨房餐桌上积着厚厚的灰尘。五副碗筷整齐摆放着,早已发霉变黑的剩菜凝固在盘子里,仿佛时间突然停滞在二十年前的某个夜晚。木桌上隐约可见几道深色污渍——那是渗入纹理的血迹。

“他进来的时候,他们一家正围在这儿吃饭。”老刑警陈志刚站在餐桌前,声音低沉。2023年的春天,他带着我们重返现场,手指轻点那张布满污渍的桌面,“就是这张桌子,原封不动。洪某、他妻子、父母,还有刚满两岁的女儿……”

他的话音在空荡的房间里回响。二楼卧室的电话线被粗暴扯断,几段沾满灰尘的胶带散落在地,被褥上大片褐色的血痕已经发硬变脆。这一切都保持着2003年9月23日警方初次进入时的模样。

“那天我们接到竹岗派出所报警,说洪某一家五口失踪三天了。”陈志刚的目光扫过积满灰尘的楼梯,“大门从外面锁着,邻居说好几天没见人出来。”

在厨房的角落里,勘查人员当年发现了一个关键的物证——一个新鲜的烟蒂。洪家无人抽烟,这个烟蒂成了陌生人来过的最早证据。

如今,这个烟蒂的dNA终于指向了隐藏二十年的真凶。

二、长江边的无名尸

就在洪家被确认为失踪现场的同一天下午,黄梅县小池镇的长江干堤旁,两个晨练的渔民在高粱地里发现了骇人一幕。

“尸体已经腐败了,一男一女。”陈志刚回忆道,“旁边有个农药瓶,最初还以为是殉情自杀。”

但法医的鉴定结果令人震惊——两名死者体内没有农药残留,死因都是机械性窒息。死亡时间推定在9月20日晚上。

“男性死者双手有明显的抵抗伤,脸部、嘴唇都有皮下出血。”陈志刚描述着当年的尸检报告,“说明生前与人发生过激烈搏斗。”

经辨认,这两具尸体正是失踪的洪某和他的妻子张丽。洪某经营二手车生意,兼开出租车,家境殷实,为人友善,在镇上口碑很好。

发现尸体的长江边距离洪家四十多公里,警方判断这里只是抛尸现场。那么,第一现场在哪里?洪某年迈的父母和蹒跚学步的女儿又身在何处?

三、被遗弃的红色桑塔纳

9月26日,邻县德安县的一条偏僻公路上,一辆无主停放多日的红色桑塔纳引起了晨练老人的注意。

“车门没锁,钥匙还插在上面。”陈志刚说,“当地警方一开始以为是普通盗抢车辆。”

但车内的一张违停罚单改变了案件方向——罚单来自黄梅县交警大队,而车主正是失踪的洪某。

黄梅警方接到通报后火速赶往德安。在车厢座椅和后备箱里,勘查人员发现了洪某及其父亲的血迹,还有一枚残缺的指纹。

“看到车里的血迹,我们当时就判断,洪家五口可能全部遇害了。”陈志刚的声音沉重。

警方调取了从黄梅到德安必经之路的监控录像。在9月21日凌晨两点多的一段模糊影像中,他们发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

洪某的桑塔纳轿车在夜色中驶过监控点,驾驶座上坐着的不是洪某本人,而是一个陌生男子。副驾驶座上隐约可见另一个粗壮的身影,后排似乎还有人影晃动。

“洪某当时才二十多岁,体格健壮;他父亲是常年劳作的农民,力气也很大。”陈志刚分析道,“一个人制服不了他们全家。我们判断嫌疑人至少在两人以上,最多四人,而且其中有人会开车。”

四、二十年追凶:一枚指纹与无数排查

案件被定为“923专案”。黄梅县公安局投入全部警力,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地毯式排查。

“那枚残缺的指纹虽然没有直接认定价值,但有排除价值。”陈志刚解释,“我们对全县18岁以上、有前科劣迹的无业人员逐一采集指纹,见面谈话。”

警方梳理了洪某所有的社会关系。邻居反映洪某夫妻感情和睦,生活规矩,排除了情杀可能;洪某的二手车生意往来复杂,民警奔赴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调查所有与他有过经济往来的人员。

“当初不像现在技术发达,我们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层层筛选。”陈志刚形容当年的侦查如同“筛米”,希望能筛出犯罪嫌疑人。

一度,一个有赌博恶习、多次盗窃前科的男子进入警方视线。“他刚出狱两三个月,会开车,我们非常怀疑他。”但经过深入调查,这条线索也断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