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一位矛盾的父亲,一个矛盾的年轻人(1 / 2)
第二天一到办公室,刘航就把自己关在里间,拨通了一个存储在手机里、许久未曾联系,但绝对可靠的号码——市委组织部的一位老熟人。
电话接通,寒暄几句后,刘航装作不经意地提起:
“老李啊,跟你打听个人。我们县住建局有个借调干部,叫郑浩,小伙子看着挺精神,办事也稳妥,我想多了解了解他的情况。”
电话那头的老李显然是个人精,打着哈哈:
“刘书记您亲自过问,我这就帮您查查……郑浩,住建局借调……嗯,查到了。”
老李照着系统里的信息念道:
“郑浩,男,籍贯……学历京城大学硕士……工作单位,明州城投集团,目前在临川县住建局项目协调岗位挂职锻炼……”
这些信息,和刘航知道的差不多。
“家庭关系呢?父母是做什么的?”
刘航追问,这才是他真正想知道的。一个京城大学的高材生,跑到临川这小地方来“锻炼”,背景绝不会简单。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敲击键盘的声音也停了。
“刘书记……这个……”
老李的语气变得有些迟疑和微妙。
“系统里……家庭关系这一栏,录入得不是很详细。”
“不详细?什么意思?”
刘航皱起眉头。
“就是……只有本人基本信息,直系亲属信息……好像是录入的时候有点问题,显示不全。”
老李的声音压低了些。
“刘书记,按规矩,详细的干部档案……”
刘航的心猛地一沉。
录入有问题?显示不全?
这种话,骗骗外行还行,在他这种老江湖听来,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是何等严肃的东西?尤其是家庭关系这种基础信息,怎么可能轻易“录入不全”?
唯一的解释就是——郑浩的家庭背景,被有意无意地“保护”了起来,权限不够,或者有其他指令,让老李这样的人不敢、也不能轻易透露!
一个需要被“保护”家庭信息的年轻干部?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的背景,可能深到让市委组织部都要谨慎对待!
刘航的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
难道是省里哪位领导的子弟?甚至是……京城来的?
不对,如果是那样,应该直接空降到省直机关或者市直重要部门,怎么会放到临川住建局这么一个基层单位?
可如果不是,又有什么必要对他的家庭信息如此遮掩?
“刘书记?”
老李在电话那头小心翼翼地唤了一声。
“您看……还需要我这边再……”
“不用了,老李,麻烦你了。”
刘航迅速恢复了平静,语气如常。
“可能就是系统的小故障,我也就是随口一问。谢谢了啊,下次去市里,我请你吃饭。”
挂了电话,刘航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疑云非但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浓重。
郑浩这个人,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他那份超出年龄的沉稳,那份在酒桌上面对苏曼青和马胖子这些老油条时的不卑不亢,甚至女儿刘雅宁对他的另眼相看……似乎都有了解释。
但这解释,却让刘航感到了更大的不安。
一个背景神秘、意图不明的年轻人,突然出现在临川,还和自己的女儿产生了瓜葛……
他必须搞清楚!
不能再靠旁敲侧击,也不能再等。
他要亲自会会这个郑浩。
不是以县委书记对普通干部的身份,而是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去掂量掂量这个可能“拐走”他女儿的小子,到底有几斤几两。
刘航按下内部通话键,吩咐道:
“联系一下住建局马副局长,让他通知他那个借调干部郑浩,下午……三点吧,来我办公室一趟。就说我有些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具体情况想了解一下。”
郑浩接到马副局长亲自打来的电话时,正在整理一份城投集团转来的项目进度报表。
“小郑啊,手头工作先放一放。”
马胖子的声音在电话里透着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
“刘书记办公室刚来电话,让你下午三点去他那里一趟,说是想了解一些老旧小区改造的具体情况。你准备一下,别出岔子。”
刘书记?
刘航?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是因为刘雅宁吗?
他几乎可以肯定。
老旧小区改造?
这借口找得实在是……过于敷衍。
他一个借调的项目协调员,能了解多少“具体情况”?
真要想了解,找分管副局长、业务科长,哪个不比他更合适?
这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一瞬间,无数念头在郑浩脑中飞转。
刘航知道了多少?
是仅仅察觉到他女儿和自己走得近,还是已经知道了那晚的事情?
他找自己,是想警告?施压?还是……更糟?
郑浩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深吸一口气,对着话筒用尽可能平稳的语气回答:
“好的,马局,我知道了。我这就准备一下相关资料,下午准时过去。”
挂了电话,郑浩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恐惧吗?
有一点。
面对临川县最具权势的男人,一个可能毁掉他目前所拥有一切的父亲,他无法完全坦然。
但奇怪的是,除了恐惧,心底深处,竟然还隐隐升起一丝……挑战欲。
他想看看,这位在临川说一不二的刘书记,会如何对待自己。
他想知道,在绝对的权力面前,自己是否还能保持住那份清醒和镇定。
下午两点五十分,郑浩提前十分钟到达县委大楼。
他穿着最正式的一套深色西装,白衬衫,头发也仔细打理过,整个人显得清爽而干练。
在秘书的引领下,他走进了那间象征着临川最高权力的办公室。
刘航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批阅文件,听到动静,他抬起头,脸上露出一抹公式化的、却看不出温度的笑容。
“郑浩同志来了,坐。”
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平和,甚至称得上客气。
“刘书记好。”
郑浩微微躬身问好,然后端正地坐下,腰背挺直,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目光平静地迎向刘航的审视。
刘航放下手中的笔,身体微微后靠,用一种看似随意的目光打量着郑浩。
年轻,确实年轻,但眉宇间没有寻常年轻人见到他时的紧张或谄媚,只有一种沉静的专注。
这份定力,不像个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
“叫你来,也没别的事。”
刘航开口了,语气依旧轻松。
“就是听说你在住建局这边干得不错,马谦同志对你评价很高。正好最近在考虑明年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方案,想听听你们一线同志的一些直观感受和想法。”
他果然用了这个借口。
郑浩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
“刘书记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一些分内的工作。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我了解的情况可能比较有限,主要是跟着马局和科室的同志们跑跑现场,做一些基础的协调和记录工作。”
他的回答谦逊而谨慎,将功劳推给领导同事,也限定了自己了解信息的范围。
“嗯,基层的经验很宝贵。”
刘航点了点头,话锋却不着痕迹地一转:
“小郑啊,你是京城大学的高材生,能选择到我们临川来基层锻炼,很难得。家里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支持你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吗?”
来了。
正题来了。
郑浩脸上表情控制得极好,没有任何异常。
他早就料到刘航会问这个。
他迎着刘航看似温和、实则锐利的目光,语气坦诚,甚至带着年轻人提到家庭时常见的腼腆:
“谢谢刘书记关心。我父母……就是普通的群众,在老家做点小生意。他们……挺支持我出来闯荡的,觉得年轻人应该多经历一些。”
他说的,是实话。
至少在明面上,是实话。
他的亲生父母,确实是普通群众。
郑仪,只是他的哥哥。
而关于郑仪的信息,他绝不会主动提及。
刘航脸上的笑容一僵。
普通的群众?做点小生意?
这话骗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