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461章 省委的同意,新的指示

第461章 省委的同意,新的指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徐志鸿点了点头,这才进入正题。

“说说吧,明州这一年,你是怎么看的?特别是下半年,我注意到你的工作节奏和重心,似乎有些变化。”

郑仪心中一动,徐书记果然目光如炬,连他工作节奏的细微调整都注意到了。

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汇报。

这一次的汇报,与对宋建华的又有不同。

他更侧重于宏观的战略思考和个人在工作中的感悟,而非具体的工作罗列。

他谈了如何理解“新明州建设”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谈了在推动科技兴市战略时,如何把握“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平衡;

谈了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如何将“严格要求”与“关心激励”有机结合;

也坦诚地分析了当前明州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下一步的破题思路。

徐志鸿听得很专注,不时微微颔首,偶尔会打断郑仪,提出一两个非常深刻、直指核心的问题。

郑仪均能沉着应对,回答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明州实际。

汇报最后,郑仪再次表达了决心。

“……徐书记,我深知,市委书记这个岗位,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我有信心,也有决心,在省委和您的领导下,团结带领明州市委一班人,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明州的发展、为江东省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徐志鸿看着郑仪,良久,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郑仪啊,程序上的话,我们就不多说了。省委对明州的工作是认可的,对你个人也是信任的。邹侠同志明年到点,由你接任市委书记,这是省委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

这几句是定调子,是组织程序上的确认。

郑仪的心稍稍落定,但精神更加集中,他知道,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点。

果然,徐志鸿话锋一转,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深邃:

“今天找你来,除了听听明州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想跟你聊聊‘十五五’规划。”

“江东省是经济大省,中央对我们的期望很高,‘十五五’期间要承担的任务也很重。这不是一个市、一个县的事情,而是关乎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

“省委的压力很大啊。”

徐志鸿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我们既要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完成中央下达的各项硬指标,更要着眼长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蹚出新路子,摸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来。”

说到这里,徐志鸿的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郑仪,明州的基础不错,你这两年也打下了比较好的底子。我希望,你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要敢于突破,大胆探索!”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及……”

徐志鸿略微停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在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方面,要勇于先行先试,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省委需要一些成功的案例,需要一些能够拿得出手的‘样板’。这不只是明州一个市的发展问题,更是为全省‘十五五’规划的实施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的政治责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郑仪立刻就明白了。

这正是他之前所规划、所期待的!

之前在电话中,徐书记也曾简单提过,表示希望他能承担一些开拓性、实验性的任务。

当时他就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政绩,更是一种政治上的信任和栽培。

寻常的市委书记述职,省委书记多会强调经济指标、社会稳定、党的建设等常规要求。

而徐书记今天这番话,已经完全超出了对一个普通市委书记的常规要求。

这是在给他布置“课题”,是在引导他将目光从明州一域,提升到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高度!

这说明徐书记真正看重他,已经在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甚至……是在为他未来进入更高级别的领导岗位做能力和政绩上的铺垫!

“徐书记,我明白!”

“这既是省委对明州的信任和重托,也是对我的考验和磨砺。请您和省委放心,我一定将这份责任扛在肩上,绝不辜负期望!”

他略微沉吟,迅速提出了一个初步的、也更具操作性的构想:

“徐书记,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我们明州是否可以尝试,在现有‘新明州建设’的框架下,设立一个‘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聚焦科技产业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改革等重点领域,争取在省级层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授权和先行先试空间,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形成一批具有明州特色、可供全省参考的改革成果?”

这个提议,既回应了徐书记的要求,又将探索任务具体化、项目化,避免了空泛,显示了郑仪务实的作风和清晰的思路。

徐志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欣赏的就是郑仪这种既能领会高层意图,又能迅速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的能力。

“嗯,这个思路可以。你们可以先内部研究,拿一个初步方案出来,报省委研究。”

徐志鸿给予了肯定,随即又叮嘱道:

“但要注意,改革探索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探索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是!徐书记,我一定把握好节奏和分寸!”

郑仪郑重应下。

接下来的谈话,气氛更加融洽和深入。

徐志鸿又就干部队伍建设、防范化解风险等具体工作,对郑仪做了些指示。

郑仪均认真聆听,一一记下。

谈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远超常规的述职时间。

结束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

徐志鸿看了一眼手表,忽然说道:

“时间不早了,就在这儿吃点便饭吧。正好,我还有些关于基层治理的想法,想再听听你的意见。”

这个邀请,看似随意,实则意义非凡。

在省委书记办公室用餐,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规格的礼遇和信任的象征。

“这……太打扰徐书记了。”

郑仪连忙谦辞。

“哎,便饭而已,边吃边聊,工作生活两不误嘛。”

徐志鸿摆了摆手,语气不容拒绝。

秘书很快安排好了简单的晚餐,就在办公室旁边的小餐厅。

饭菜很家常,四菜一汤,但氛围却比正式的宴请更加轻松和深入。

用餐期间,徐志鸿不再局限于工作,偶尔也会问及郑仪的家庭情况,比如孩子上学、老人身体等,流露出长辈般的关怀。

郑仪也适时地、有分寸地回应着。

这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

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两人之间的信任和默契,也让郑仪对徐书记的一些深层次思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饭后,徐志鸿亲自将郑仪送到办公室门口,用力握了握他的手:

“郑仪,回去好好干。明州的担子不轻,省委等着看你的成绩!”

“请徐书记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