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461章 省委的同意,新的指示

第461章 省委的同意,新的指示(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隆冬时节,通往省城的高速公路两旁,田野与村落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色,显得有些萧瑟。

郑仪坐在平稳行驶的奥迪A6后座,车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

他并未像往常一样利用旅途时间审阅文件或闭目养神,而是目光沉静地望向远方,脑海中梳理着明州这一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的点滴。

上半年,他强势推动“新明州建设”开局,可以说是大刀阔斧,气势如虹。

而下半年,他的节奏明显放缓,更像一位沉稳的棋手,不再追求凌厉的攻杀,而是注重布局,巩固实地。

干部队伍建设上,“两换”思路在纪委赵庆隆和组织部长秦胜的默契配合下悄然推进。

虽未进行大规模的人事震荡,但几次关键岗位的微调,将几位口碑好、有闯劲的年轻干部放到乡镇一把手位置上,都释放出清晰的信号。

组织部牵头制定的干部中长期培养规划也已初具雏形。

经济发展上,不再片面追求GDP增速,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扶持了一批像胡世同的“世同智能”这样有潜力、符合未来方向的科技型企业。

城投集团运作日趋成熟,几个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收尾,为明年的发展积蓄了后劲。

民生领域,重点解决了几个遗留的信访积案,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医疗等投入持续加大,老百姓的获得感、满意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这一切,看似不如上半年那般“热闹”,但郑仪深知,这才是真正夯实基础、关乎长远的工作。

疾风暴雨只能涤荡污垢,和风细雨方能滋养根苗。

现在的明州,更需要的是后者。

这次去省里述职,名义上是汇报全年工作,实质上,是为他明年顺利接任市委书记做最后的关键铺垫。

他需要向省委,特别是向徐志鸿书记,全面展示明州当前稳健向好的局面,以及他本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着眼于未来的战略眼光。

车子驶入省委大院,郑仪在周扬的陪同下,先按程序到省委办公厅报了到,然后被引导至省委副书记宋建华的办公室。

宋建华分管党群和组织工作,是郑仪接任市委书记这道程序上的重要一环。

他的态度,虽不能最终决定什么,但若有阻滞,也会平添不少麻烦。

宋建华五十多岁,身材微胖,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

他是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在江东省根基深厚,处事圆滑,讲究平衡。

“郑仪同志来了,快请坐。”

宋建华热情地起身与郑仪握手,招呼秘书泡茶。

“宋书记好,又来打扰您了。”

郑仪态度谦逊。

“哎,怎么能说是打扰呢?你们明州今年的工作,有声有色,特别是‘新明州建设’,省委是充分肯定的!”

宋建华开门见山地定了调子,这是惯例的好话。

接下来,郑仪开始汇报工作。

他重点突出了下半年“稳中求进、夯实基础”的思路,用详实的数据和具体的案例,说明了明州在产业结构调整、干部队伍优化、民生持续改善等方面的进展。

汇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展示了成绩,也不回避存在的问题,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态度。

宋建华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偶尔插话询问一两个细节。

整个汇报过程,气氛融洽。

“……总的来说,明州目前大局稳定,发展势头良好,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也很足。我们有信心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把明州的工作做得更好。”

郑仪最后总结道。

“好,很好。”

宋建华抚掌称赞。

“郑仪同志思路清晰,工作扎实,明州交给你,省委是放心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语重心长:

“不过啊,郑仪同志,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市委书记这个岗位,责任重大啊。不仅要抓发展,更要抓班子、带队伍,确保一方平安。”

“特别是要搞好团结。班子团结了,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干成事。这一点,你尤其要注意。”

这话看似是普通的提醒,但郑仪听出了其中的深意。

宋建华是在暗示他,接任后要注意平衡各方关系,不要搞“一言堂”,要尊重本地干部,维持班子的和谐稳定。

这也符合宋建华一贯的执政风格。

“宋书记的指示非常重要,我一定牢记在心。”

郑仪郑重表态。

“团结确实是班子建设的生命线。请宋书记放心,我一定维护好班子团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把明州的事情办好。”

见郑仪态度端正,领悟到位,宋建华满意地点了点头。

流程性的谈话又持续了十几分钟,便愉快地结束了。

宋建华亲自将郑仪送到办公室门口,握手道别时,又低声补充了一句:

“郑仪同志,好好干。徐书记对你,可是寄予厚望啊。”

这话,既是鼓励,也更像是一种提醒——你的前途,最终掌握在徐书记手里。

郑仪心领神会:

“谢谢宋书记鼓励!我一定不辜负省委和徐书记的信任!”

离开宋建华办公室,郑仪的心情更加沉稳。

宋建华这一关,算是平稳通过了。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面见徐志鸿书记。

与宋建华办公室外间总有等候的干部不同,徐志鸿书记办公室所在的楼层要安静得多。

周扬和徐书记的秘书在门外等候区低声交流着。

郑仪独自一人,在秘书的引领下,轻轻敲响了那扇厚重的实木门。

“请进。”

里面传来徐志鸿沉稳的声音。

郑仪推门而入。

徐志鸿的办公室比宋建华的更加简朴、肃穆。

他正伏案批阅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郑仪来了,坐。”

没有称呼“同志”,直接叫名字,显露出不同于对一般下属的亲昵。

“徐书记。”

郑仪恭敬地问好,在徐志鸿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姿态端正,但并不拘谨。

徐志鸿放下笔,身体微微后靠,目光落在郑仪身上,带着审视,更带着一份长者对欣赏后辈的期许。

他没有立刻让郑仪汇报工作,而是像拉家常一样问道:

“明州今年冬天冷吗?老百姓取暖保障都到位了吧?”

“回徐书记,今年冷得比往年早一些,但市里提前做了部署,供热企业储煤充足,应急预案也完善,目前看民生保障没有问题。”

郑仪认真地回答。

“嗯,这就好。老百姓的冷暖是头等大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