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沧海新陆,文明初逢(1 / 2)
郑和的“远洋舰队”驶出东海时,正是春潮初涨的时节。二十艘“海鲸级”蒸汽货轮首尾相接,帆布上的楚国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烟囱喷出的白汽与海雾交融,在湛蓝的海面上拖出长长的云带。
船队的旗舰“楚风号”甲板上,郑和正捧着一幅手绘海图,指尖划过标注着“未知海域”的空白处。身旁的副手王景弘递过一杯热茶,笑道:“督师,这趟要是真找到新大陆,您可就成了开天辟地的人物了。”
郑和呷了口茶,目光落在船舷边忙碌的水手身上——有梳着发髻的楚国人,有卷发碧眼的大秦水手,还有几个从大食国招募的领航员。他们用夹杂着汉语、大秦语、大食语的混合方言交流,却配合得默契十足。
“开天辟地谈不上,”郑和放下海图,“只求能像陛下说的,多交些朋友。”他指向舱内,“那批水稻种子和织布机都妥当了?”
“放心吧,”王景弘点头,“稻种用陶罐封好了,织布机拆解成零件,连说明书都画了图解,傻子都看得懂。”
船队在海上航行了整整四十天。前半段顺风顺水,过了琉球国海域后,海面骤然开阔,连熟悉洋流的大食领航员都开始犯嘀咕:“督师,这片海的浪不对劲,像是……从没被船桨搅过的样子。”
郑和登上了望塔,举着望远镜眺望。远处的海平面泛着奇异的淡绿色,隐约有连绵的岛屿轮廓。他心中一动,下令:“减速,放小艇探路!”
三艘小艇载着水手和翻译划向岛屿,半个时辰后传回信号:“发现陆地,有人类活动迹象,无敌意。”
船队缓缓驶入一处天然港湾。岸边站满了好奇的土着——他们赤裸着上身,皮肤呈深棕色,头发卷曲如羊毛,腰间围着草裙,手里举着长矛,却没有摆出攻击姿态,只是睁大眼睛盯着这些钢铁巨物。
郑和带着礼物登上沙滩。为首的土着首领是个高大的汉子,脖子上挂着用贝壳和黄金打制的项链——那黄金在阳光下闪得晃眼,竟真如急报所说,像石头一样常见。
“我们是来自东方楚国的使者,”郑和通过随行的通译(一个曾在桑给巴尔学过土着语的商人)喊话,“带了礼物,想和你们交朋友。”
首领叽里呱啦说了一通,通译翻译道:“他说你们是从海上来的天神吗?这铁船是用雷电做的吗?”
郑和笑着摇头,示意手下打开木箱:“我们不是天神,是商人。这些是水稻种子,能长出白白的粮食;这是织布机,能织出比树皮更软的布。”
土着们看着雪白的稻种和锃亮的机器零件,发出一阵惊叹。首领伸手触摸织布机的铁架,又飞快缩回手,像是怕被烫到。
当晚,土着们在沙滩上举行篝火晚会。他们烤着巨大的海鱼和不知名的根茎植物,郑和则让厨师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当首领尝了第一口米饭时,眼睛瞬间亮了,连说带比划让族人都来尝尝。
“他们说这是‘天上的粮食’,”通译笑着转述,“首领问,用黄金能换多少稻种?”
郑和指着沙滩上堆着的黄金块(土着用来压帐篷的):“不用换,我们送你们。但我们有个请求——教我们种你们岛上的作物,告诉我们哪里有淡水。”
首领立刻答应,还让人带船队的人去看岛上的“神田”。那所谓的“神田”里,长着一种秸秆粗壮、穗粒饱满的作物,剥开外壳,是橙红色的颗粒,煮出来的饭带着甜味。
“他们叫这‘玛卡’,”通译解释,“说是能抗饿,还能让力气变大。”